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生物入侵者》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环境知识。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
2、重点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了解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3、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析本文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整体把握:
(一)导入激发兴趣:
过去人们瞧不起外来户,称他们为“野人”,觉得他们的到来破坏了自己原来的某中生活的秩序。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平凡,再也没有人这样对待外来的人员了,因为正是这些所谓的“野人”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但是在自然界中,一些突然到来的外来户,即所谓生物入侵者,则给当地的生物和经济带来了异常大的灾难。那么灾难究竟有多大呢?根源在哪里?如何应对呢?请大家从课文中寻求答案。
(二)整体把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文章主旨:
本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以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文章结构思路:
(一)引出话题:什么是“生物人侵者”,并概括介绍生物入侵的危害。(1自然段)
(二)具体介绍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一层:(2段)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迁移、繁衍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二层:(3-4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说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人侵现象及其危害。
(三)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 (5段)
(四)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6-7段)
(五)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8自然段)
本文结构还可继续浓缩为:危害——根源——应对。
二. 基础知识:[21世纪教育网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惊(yì )( )、繁(yǎn)( )、贸( )易、斑(lán)( )、(hào)( )资、检(yì )( )、(qī )( )息、鸟(cháo)( )、平(héng)( )、(yí )( )弃、物(jìng)( )天择、( )( )运、( )( )制、无动于衷( )、(yùn niàng)( )()
2、需要掌握的多音字:
(1)难: ( ) ( )
(2)量: ( ) ( )
3、辨析形似字:
(1)斓 ( )澜 ( )
(2)扼 ( )厄 ( )
(3)侵 ( )浸 ( )
(4)竞 ( )竞 ( ) 21世纪教育网
4、词语积累
(1)监控:监测和控制。(2)难以估量:不容易估计到。(3)安家落户:在他乡安置家庭并定居。落户,在他乡安家长期居住。(4)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5)于预:过问(别人的事);(6)失衡:失去平衡:(7)节制:限制或控制。(8)困扰:围困并搅扰;(9)劫掠:掠夺:(10)栖息:本指鸟停在树上,泛指居住或停留。(11)赶尽杀绝: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12)与日俱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与,跟着;俱,一起,、(13)扼制:抑制,控制。(14)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中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劫,大灾难。(15)归咎:归罪。咎,过失,罪过,(16)防范:防备,戒备。(17)斑斓:灿烂多彩。(18)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策,计谋。(19)遵循:遵照。(20)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21)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22)无动于衷:一点也不动心,不为感情所动。衷,内心。
三. 自由探讨:你认为把文章中涉及的有关生物称为“入侵者”是否妥当?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你倾向于文中提到的两种中的哪一种?
第一种意见:妥当。
因为他们不仅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文章第二部分(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第2段先指出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用蒲公英种子迁移的例子来说明这属于自然途径,而“没有人为干预”正照应上段的“非自然途径”,所以像早期物种迁移不在“生物入侵者”之列。第3段主要说明“如果—…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接着用几只斑贝的迁移事例,说明它们“无节制地繁衍”,并用“耗资十亿美元”与“几只”对比,来突出其危害及造成的经济损失之重大,第4段先用一个过渡句,引出本段要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的问题。与上一段所谈内容比较而言,这种“威胁”更令生物学家们担心。作者举出“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的事例,用“捕食”、“偷袭”、“吞食”等动词来说明棕树蛇对其他物种的严重威胁,并用“不仅如此”一词指出其已造成的破坏。下文说其潜在的威胁更大。
第二种意见:不妥当。
文章第三部分(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作者通过对“生物入侵者”的详细介绍,并举出恰当的事例加以说明,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它的严重危害,自然会联想到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是什么.因此作者也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本段要说明的问题。这样巧妙地安排,把读者的认识引向深入: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应当“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途径是它们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第四部分(第6—7段),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这两段写人们的认识,有同有异;其中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常态下的物种迁移是纯自然的,不依赖外界的力量,而文中提到的这种生物物种迁移则是被人为力量造成的不符合正常的自然界物种繁衍的法则与规律。
总结:
“解铃还须系铃人”。造成生物入侵的罪魁是人类自己,当然只有依靠人类自己才可能解决。任其自然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如何才能保证科学的发展观得以坚持,大家继续思考,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四.竞争发现:
1. 第一段,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为“生物入侵者”下定义: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2. 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解释说明。
3. 第④段中““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1世纪教育网
4.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谈“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的
答:举例子与列数字。
5.第③段举“斑贝”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
答:说明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若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给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失。
6.第④段举出棕树蛇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
答:说明“生物入侵者”会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威胁。
7.列数字实际上是一种用事实进行说明的方法。数字化的事实也能引发读者的想像。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王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仅仅在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60年间,关岛鸟类就由11种减少到两种,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两句话中的数字,自然使人想到“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8.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蔬菜和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出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1世纪教育网
9.打比方是为了使说明更形象、;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说明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给人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十分形象。21世纪教育网
10.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人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
五.思维拓展:
因为人类使得一些生物变成了“入侵者”,人类还是哪些生物被动地扮演了不好的角色?
六.同类阅读:
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
①据相关专家分析,岁末年初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雨雪天气作为极端气候的表现之一是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
②去年7月,互联网上流行着一个戏谑的“段子”:“重庆处处都是海景房,遍地都是游泳池。”那时重庆已被大雨“浇透”,降水量突破了1892年以来日降雨量极值。同样在7月,泉城济南也遭到了突发暴雨的袭击,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为1958年以来历史最大值,整个“泉城”汪洋一片。
③除此之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2007年也有一个洪水滔天的“记忆”。年初,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地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在西南印度洋的留尼汪岛上,还产生了3天连续降水3929毫米新的全球降水纪录。夏季的欧洲,在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两个地区,降水量打破了1789年以来的同期降水纪录。7月,非洲迎来雨季,东非和西非多国遭遇暴雨袭击并引发洪灾,大批难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而南亚一些地区更是被3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所浸泡,沦为汪洋泽国。
④一边是大雨倾盆,一边却是烈日炎炎。去年,美国共追平打破了263项温度纪录。持续高温干燥的天气不仅使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年水位创下历史新低,更助长了去年发生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有史以来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山林大火,22人不幸罹难,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⑤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6月初,高温袭击了南亚一些地区,巴基斯坦南部甚至出现了51.6℃的极端天气。7月,东、南欧的罗马尼亚等国气温一直高居40℃以上。8月,日本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极端最高温度达40.9℃,创下了日本最高气温纪录。 21世纪教育网
⑥相关分析指出,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过去一年中,“古努”、“锡德”、“罗莎”、“利奇马”等系列台风陆续登场,台风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海面上的渔船被打得七零八落,路边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急驶而过的火车都被掀翻在地。2月28日,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遭遇最大风力14级的大风,致使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一列旅客列车车窗被飞沙打碎,车厢被吹翻,4人不幸罹难。
1、请简要概括本文所要说明的核心内容。
2、本文层次分明而衔接紧凑。请以第2至6自然段为例分析说明。
3、为了具体地说明全世界正在承受的暴雨、高温等气候灾难,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
(2)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21世纪教育网
1.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 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或:世界正在承受多种气候灾难。[21世纪教育网]
2.第2至6段是本文的分述部分。分三层。第一层(2、3段),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2007年有洪水滔天的“记忆”。第二层(4、5段),2007年热浪肆虐全球。第三层(第6段),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 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内容上构成对比,“一边是大雨倾盆,一边却是烈日炎炎”一句便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是:“相关分析指出,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
3.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1)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才或事物。句中是说去年热浪肆虐了全球,美国仅仅是其中一隅。(2)为改善物质的某些性能而加入到物质中的药剂。句中是说全球变暖这一天气状况对飓风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