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辨认角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的方法。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前准备:白纸、直尺、圆形的卡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
2.你们摆出的是什么图形 (正方形)
3.现在拿走一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摆,交流是三角形)
4.你们真聪明!接着再拿走一根,这又是什么图形呢 (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在主题图中找角。
课件出示教材38页主题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来找找吧!(学生说出一个,课件演示一的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2.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课件出示剪刀、钟面和三角尺)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 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课件中把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学生动手比划角,同桌互评)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看:这个尖尖的两条线的交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线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②师指着课件中的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判断角。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同学们想看看吧?这些图形中有我们刚刚认识的角吗 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课件出示教材43页2题)
(4)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好多的角。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老师的要求,两个同学一组,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 开动脑筋,试着动手折出一个角。如果你有了想法可以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怎样折的同学可以打开教材,翻到39页,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②展示学生折的角。(让学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 它的顶点和两条边都在哪儿?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角的顶点和两条边都在哪儿?
(2)做活动角
①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师移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同学们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的活动角呢 现在就用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棒,试试吧!(学生动手操作)
②展示学生做的活动角(选两个大小明显的角);看一看,比一比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③认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的关系。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
④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4.教学例2:画角。
(1)尝试画角。
师: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用灵巧的双手把这美丽的角画下来呢?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该怎么画角,然后动手画一画。(学生尝试画角,教师巡视)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汇报画角的方法)
(2)小结画角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直尺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作为角的两条边,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老师的方法画一个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学生动手画角)
三、巩固练习
1.我会填。
(1)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2)一个三角尺有( )个角。
(3)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一学习的。
布置作业
任意画几个大小不同的角。
画几个开口方向不同的角。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