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选择题
1.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试剂),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器材(材料)的选用错误的是( )
A.选用尾鳍色素深的小鱼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
B.选用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C.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
D.选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中的血细胞
2.如图是人体内血液离开左心室,经消化器官再回到左心房的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脏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
B.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的血管是甲和丁
C.血管丁中的血液是含营养物质多的静脉血
D.血管甲是肺静脉,里面是静脉血
3.如图为人体小肠相关活动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物质①为蛋白质,经消化变成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
B.②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血液在人体结构层次中属于系统
C.若血管A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则A为毛细血管
D.皮肤中的毛细血管,受冷能够收缩,这属于复杂反射
4.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左心室壁肌肉最发达,利于将血液泵出流向全身
B.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消化食物
C.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D.鼻腔黏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吸入的气体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脉血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
B.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C.静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D.动脉是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6.有甲、乙、丙、丁四人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且各不相同。用丙的血清给其他三人验血,只有乙、丁两人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用丁的血清给其他三人验血,只有乙、丙两人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则乙的血型为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7.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A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丁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丁的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
B.乙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
C.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8.某单位组织职工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其中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各不相同,用B型血清测定,只有乙、丙两人发生凝集。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那么丙的血型是( )
A.B型 B.AB型
C.A型 D.O型
9.推论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论关系成立的是( )
A.因为白细胞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所以观察血涂片时最容易找到它
B.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C.因为混合物中有多种物质,所以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D.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所以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0.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已知丙的血型为图示血型,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那么乙的血型是( )
A. B. C. D.
1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器官应用更加广泛,人工心肺机就是其中一种,它主要由“电动泵”、“氧合 器”、“热交换器”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人的心脏,可以推动血液循环
B.“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的肺,可以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C.“热交换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
D.图中的“流回血液”是静脉血
12.如图是人体心室与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
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肺动脉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C.若b处为抽血时针刺入部位,那么应该在c点扎上胶皮管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c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b处止血
13.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家兔新鲜血涂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数量少,视野中很难找到
B.为观察位于视野左下方的某个红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在低倍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数量最多、有细胞核、呈鲜红色
D.白细胞的体积比红细胞大,在显微镜视野中最容易找到它
二、填空题
14.葡萄糖是生物体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当葡萄糖分子被吸收进入血液,流经心脏时,在图中所示心脏四个腔内的流动顺序是_____________。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如图所示心脏的心房是_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房室瓣_________(选填“打开”或“关闭”)。
15.某伤员因失血过多被紧急送医,需要大量输血。
(1)人类的血型是一种性状,不同的血型是由不同的_____决定的;
(2)医生用A型标准血清给伤员验血时,伤员红细胞出现凝集现象;用B型标准血清验血时,伤员红细胞没有凝集。则医院须为该伤员输_____型血。
16.在临床常用C-14尿素(CO(NH2)2)呼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杆菌。用同位素标记尿素,口服后测定呼气中标记的二氧化碳的量,间接反映尿素酶的量,该试验的原理是:若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口服有同位素标记的尿素溶液在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有标记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经胃肠道吸收后随呼吸排出,收集呼出的气体即可计算有标记的二氧化碳的量,如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则无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呼出。
(1)在整个测定过程中,"C-14"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甲心脏四腔中的____(选填血管内血流方向数字)
(2)如图乙所示曲线分别表示血液流经肺部后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表示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填“A”或“B”)
17.请根据如图血液化验报告单的化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做个小医生,通过看化验单结果,帮忙诊断一下:①在化验单中,他的化验项目___和__是异常的。②诊断他可能患的病是___和___。
(2)贫血的话,应多吃含___和____丰富的食物。
18.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图甲是某心血管病人的心动周期示意图。目前针对某类心脏疾病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植入心脏起搏器(如图乙),即将电极导线从手臂或锁骨下方的血管插入,到达预定的心腔(心房或心室)起搏位置。然后在胸部埋入与电极导线相连接的起搏器。其工作原理是起搏器定时发送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输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之受到刺激而产生收缩活动。
(1)该病人的心率为________;图甲外圈表示________(选填“心室”或“心房”)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脏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意义在于________。
(2)图乙中插入电极导线的血管是________。如果仅电极A收到起搏器的电流,他的心脏四腔中处于舒张状态的是________。
(3)对于安装了起博器的人群,他们的心率会不会受到影响呢?请说出你的判断及其理由。________
三、探究题
19.目前,铅污染已成为成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为千克的20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醋酸铅的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醋酸铅的葡萄糖溶液,分别给每组家兔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
组别 A B
注射溶液类别 含醋酸铅的葡萄糖溶液 含醋酸铅的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毫克/千克 10毫克/千克
血 红 蛋 白 初始测量(克/升) 60 61
第一次(克/升) 53 51
第二次(克/升) 49 40
第三次(克/升) 38 28
(1)本实验探究的回题是血铅含量对______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将10只家兔用______,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______处与氧结合;
(4)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
20.小金同学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请你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情况下,使用________________(填“高”或填“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图中C是________血管,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此题结合初中生物实验作答。
【详解】
A.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应该选用尾鳍色素浅的小鱼来进行实验,因为重点是看血管,故A错误。
B.花生仁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脂肪,大米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牛肉干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用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研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是用燃烧的方法进行,故B正确。
C.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有淀粉。若被检验者变蓝色,表明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故C正确。
D.血细胞肉眼看不见,所以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血涂片中的血细胞,故D正确。
故选A。
2.D
【分析】
血液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
。
【详解】
A.心脏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故A正确。
B.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这样流经肺部以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甲、丁血管中为含氧量低的静脉血,甲中血液经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浓度升高,易与血红蛋白结合,所以甲、丁符合题意,故B正确。
C.血管丁是从消化器官流出,血液流经消化器官时,消化器官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
同时血液中的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消化器官内组织细胞内,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组织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从消化器官流出的血液变成了静脉血,故C正确。
D.血管甲与右心室相连,是肺动脉,里面是静脉血,故D错误。
故选D。
3.C
【分析】
如图为人体小肠相关活动模式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因为小肠具有以下特点:一、小肠长5~6米左右,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的面积;二、小肠中有肠腺,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能够消化多种食物。
【详解】
A.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若图中物质①为蛋白质,蛋白质在小肠内的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A错误。
B.②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血液在人体结构层次中属于组织,B错误。
C.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因此若血管A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则A为毛细血管,C正确。
D.皮肤中的毛细血管,寒冷引起的皮肤中的毛细血管收缩,是由脊髓完成的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正确的识图能力。
4.B
【分析】
(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脏各腔壁的厚薄与其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有关。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3)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详解】
A.心脏的左心室壁最厚,收缩力强,利于将血液泵出并输送到全身各处,A正确。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比较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B错误。
C.呼吸道的壁内有骨或软骨支持以保证气流的畅通,C正确。
D.鼻腔粘膜中有相当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鼻腔可以给吸入的气体加温等,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B
【分析】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详解】
A.运输动脉血的血管不一定都是动脉,如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故A不符合题意。
B.动脉血是含氧丰富,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故B符合题意。
C.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是动脉不是静脉,动脉管腔小,管壁最厚,弹性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才是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泛,血管的内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各血管以及动脉血和静脉血的特点。
6.C
【分析】
在ABO血型系统中,A型血的红细胞含有A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AB型血的红细胞含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不含有抗A、抗B凝集素,O型血的红细胞不含有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
【详解】
A型血血清含有抗B凝集素能与B型、AB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B型血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能与A型、AB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AB型血的血清中不含有凝集素,因此不与A、B、O血型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因此与A、B、AB型血的红细胞都发生凝集反应;用丙的血清给其他三人验血,只有乙、丁二人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用丁的血清给其他三人验血,只有乙、丙二人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因此丙、丁为A型和B型血,乙的红细胞和A、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所以乙是AB型血。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的ABO血型系统的分类和输血,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
(1)O型血红细胞不含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A型血红细胞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含抗A、抗B凝集原,血清中不含有凝集素。
(2)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异型血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
【详解】
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 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说明丙、丁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故为B型血、AB型血中的一种;AB型血的人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少量的A型、B型和O型血,B型血的人紧急情况下只可以接受少量的O型血,所以根据“ 在紧急情况下,丁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知乙是O型血, 丁为B型血,丙就为AB型血,甲为A型血。
A. 丙、丁的红细胞中含有B凝集原,A错误。
B.乙是O型血,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B错误。
C.丙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乙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 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C错误。
D.甲是A型血, 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D正确。
故选D。
【点睛】
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不能死记硬背,注意理解和掌握。
8.B
【分析】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 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 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 不同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即:A型血含只抗B凝集素、B型血含只抗A凝集素、AB型血两种凝集素都不含有、O型血两种凝集素都含有。
【详解】
只有乙和丙的血与B型标准血清(含有抗A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说明乙和丙可能是A型和AB型;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所以乙是A型,丁是O型;又因为甲乙丙丁四人血型各不相同,所以甲的血型是B型血,那么丙是AB型。
故选B。
【点睛】
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不能死记硬背,注意理解和掌握。
9.B
【详解】
A、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所以观察血涂片时最容易找到的是红细胞,故A错误;
B、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故B正确;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不是混合物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如氧气和臭氧一起是混合物,但是只有一种元素,故C错误;
D、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产生了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0.D
【分析】
人类的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种类划分的,A型血红细胞表面含有A抗原,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B型血红细胞表面含有B抗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AB型血红细胞表面含有A抗原、B抗原,血清中不含有抗A、抗B抗体,O型血红细胞表面不含有抗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B抗体。B型血红细胞表面含有B抗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则丙为B型。
【详解】
A型血红细胞能与B型血、O型血血清发生凝集反应,B型血红细胞能与A型血、O型血发生凝集反应,O型血红细胞与A、B、AB型血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AB与A、B、O型血的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由题意可知,甲的红细胞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丙的红细胞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且丙的血型为B型,因此甲和乙的血型分别是A型和O型,A含有A抗原为A型、B含有B抗原为B型、C含有A抗原、B抗原为AB型、D不含有抗原为O型,D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血型的判断是本题解题关键。
11.CD
【详解】
A.“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人的心脏,可以推动血液循环,此选项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的肺,可以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使血液变成动脉血,此选项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在氧的参与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所以此选项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
D.图中的“流回血液”已经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后,是动脉血,所以此选项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12.D
【分析】
动脉的血流速度较快,针刺后容易发生危险;毛细血管的管径太小,不利于刺入;静脉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因此输液时常选用静脉血管。
【详解】
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肺动脉或者主动脉流,错误。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为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上下腔静脉流的是静脉血,错误。
C.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即a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错误。
D.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c处喷涌而出,这是动脉出血,应马上按压b处近心端止血,正确。
故选:D。
【点睛】
对于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通过列表比较掌握这三种血管的特点。
13.A
【分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红细胞的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是红细胞;白细胞的个体最大且有细胞核,数量较少,血小板个体最小。
【详解】
A、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数量少,视野中很难找到,可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正确。
B、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或者说物体的移动方向和像的位置相同,因此红细胞在左下方,应该往左下方移动装片,错误。
C、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成鲜红色,错误。
D、白细胞的体积大,但数量少,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比白细胞容易找到,错误。
故选:A。
【点睛】
只要多联系,多观察,多用脑,血涂片中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就能轻松掌握。
14.④③①② 舒张 关闭
【分析】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详解】
从血液循环图看出,小肠毛细血管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④右心房→③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①左心房→②左心室,所以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在进入组织细胞之前,随着血液流经心脏各腔的顺序为:④③①②;
由图可知表示心室收缩,心房舒张的过程。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15.基因 B
【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详解】
(1)人类的血型是一种性状,基因控制性状,因此不同的血型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
(2)医生用A型标准血清给伤员验血时,A型标准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伤员红细胞出现凝集现象,说明伤员红细胞上有B凝集原;用B型标准血清验血时,B型标准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伤员红细胞没有凝集,说明伤员红细胞上没有A凝集原,因此伤员属于B型血,根据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所以应该给伤员输B型血。
【点睛】
掌握不同血型中红细胞上凝集原种类和以及血清中抗凝集素种类,是答题的关键。
16.① B
【详解】
(1)若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口服有同位素标记的尿素溶液在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有标记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经胃肠道吸收后随呼吸排出,会经过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故选①;
(2)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减少。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B。
17.①红细胞 白细胞 ②贫血 炎症 ③铁 蛋白质
【分析】
通过血常规化验单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详解】
(1)①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此人的红细胞少于正常值,白细胞多于正常值,而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在正常值以内。②红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人体内红细胞少或者是血红蛋白含量低,都使人患贫血。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游走于组织细胞之间,吞噬病菌,其功能是防御疾病。若人体有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从化验单中可以看出,该人的红细胞数量少,可以判断他患了贫血;此人的白细胞也多于正常值,因此患有炎症。
(2)由于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因此贫血患者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血常规化验单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异常值。
18.75 心房 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也有利于心脏持久地工作 上腔静脉 左、右心室 不会。该病人可能是因为心脏收缩的力量不足,才安装起搏器。(会,可能是该病人的心率过缓而安装起搏器)
【分析】
脏起搏器的原理:脉冲发生器定时发放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输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心房或心室),使之受到刺激而产生收缩活动。
【详解】
(1)心率是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由图可知,心脏跳动一次时间为0.8s,所以一分钟跳动75次。由土家克制外圈多处于舒张期1,应是心房。心脏舒张期更长有利于血液回流,使心脏更持久的工作。
(2)由心脏图可知,图乙中插入电极导线的血管是上腔静脉。如果A收到电流泽刺激左右心房使其中的血进入心室,故左右心室由于血液的进入而处于舒张状态。
(3)心脏有问题才会安装起搏器,所以 不会。该病人可能是因为心脏收缩的力量不足,才安装起搏器。
【点睛】
掌握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起搏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9.血红蛋白含量 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做同样的处理 肺泡外毛细血管 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
【分析】
环境的污染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资料中提到的铅污染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应引起人类的重视。
【详解】
(1)从题干中的实验设计来看,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可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做同样的处理与A、B两组形成对照。
(3)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使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增高,因此在此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
(4)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血铅含量越高,家兔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越少,家兔血液的输送氧的能力会越低,对家兔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点睛】
此题以铅污染对儿童的危害说明了人类活动正在对自身的生存造成威胁,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一个的无污染的生存空间,人类应具有环保意识。
20.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低 动脉 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
(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并经常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以及识别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不需要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因此用低倍镜即可。
(3)C血管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管, A血管的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B血管中的红细胞成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