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基础练习(四套打包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基础练习(四套打包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6 23:05:09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基础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①手影游戏②国家大剧院的倒影;③用放大镜观察邮票;④照相机成像;⑤投影仪成像;⑥眼睛在视网膜上成像中,正确归纳的是(  )
A.一定成放大像的是①③⑤ B.成正立像的是②③⑥
C.成实像的是④⑤⑥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②③④⑤
2.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3.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形成实像的是(  )
A. 手机拍鲜花 B. 水中的折笔
C. 镜中的小红 D. 放大的邮票
4.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5.显微镜里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  )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投影仪镜头 D.照相机镜头
6.下列情况中,使用凹面镜的是(  )
A.近视眼镜 B.汽车的后视镜
C.演员化妆所用的镜子 D.手电筒里面的反光镜
7.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三个方面都相同
C.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
8.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可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像应当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10.照相机的镜头其实是一块______透镜,它对光有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11.春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冰透镜取火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在他们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_____;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______。(以上选均填序号)。图所示的镜子中,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是______。(选均字母)
12.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需要配戴___________来矫正。
13.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小明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他是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当他靠近黑板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为分析方便,不考虑他眼睛的调节能力)。如果小明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明的视网膜上,他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14.在《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中,很多场景是由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如图。被拍摄的景物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___________ (实/虚)像,有时夜间也能清晰拍摄,是利用了___________(紫外线/红外线)。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是___________ (运动/静止)的。
15.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近视眼成因示意图是图中的_____图,近视眼的纠正示意图是图的______图。如图,把近视眼镜放在已清晰成像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光屏应该往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调整,才可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三、作图题
16.请将下面的两个光路图补充完整。
17.(1)请在甲图中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请在乙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8.完成如图光路图。
19.按照要求作图:
(1)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在图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
四、实验题
20.小明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 发现蜡烛火焰飘忽不定、像与物对比难判定等问题, 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创新, 创新点如图 所示: 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线, 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用制作成字母“A”形状的 LED 灯(高为 4cm)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
(1)小明所创新的实验装置的好处有:
①可以从光具座上直接读出物距和______;
②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会”或“不会”)飘忽不定;
③从光屏的格子上可以更准确得出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小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所示, 请解答: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1 30 15 2
2 20 20 4
3 15 30 8
④由数据可知: 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⑤根据实验数据推测, 当把物体“A”放在光具座最左端时,物体所成的像的高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cm.;
⑥分析数据,你可初步得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是:______。
21.小沂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______的成像特点;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选填A或B);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3)若小沂将自己戴的近视镜放在上图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在光屏上找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4)保持凸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在上图中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是因为光路具有______性。
2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要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___。
(2)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的像的特点是_______。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②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B
6.D
7.D
8.C
9.倒立 放大
10.凸 会聚
11.③⑦ ②④ bef
12.前方 凹透镜
13.近视 增大 凹
14.实 红外线 运动
15.甲 丁 远离
16.
17.(1) ;(2)
18.
19.(1);(2);(3)
20.像距 不会 大小 10 小于 (1倍焦距外)物距越短像距越大(像越大)
21.A B 右 放大 可逆
22.同一高度 B 左 近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基础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可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是(  )
A. B.
C. D.
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3.一物体置于距凸透镜的焦点10厘米处时,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像,对于该透镜的焦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能为3厘米 ②可能为5厘米 ③可能为10厘米 ④可能为8厘米
A.只①有正确 B.只有①、②和④正确
C.只有②和④正确 D.①、②、③、④均正确
4.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像。如果长期用眼疲劳,会导致在视网膜的前面形成像造成近视眼,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削,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  )
A.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 B.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
C.凹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 D.凹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
5.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②穿衣镜;③潜望镜;④老花镜;⑤汽车观后镜;⑥近视镜。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6.手持透明薄膜,通过薄膜上面的水滴向下看距离几毫米的字,会看到(  )
A.变大的字 B.不变的字 C.变小的字 D.都有可能
7.学习了透镜的应用后,小永同学想尝试利用爷爷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根据所学透镜成像知识,他肯定不能得到( )
A.放大的实像 B.倒立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8.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可戴凸透镜片做的眼镜进行矫正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
D.幻灯机的成像原理与摄像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二、填空题
9.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如图所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则手机摄像头离二维码的距离肯定大于______(选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10.如图中虚线框中可能是1个 ______透镜。
11.如图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这是由于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______镜的特征,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______ (实像/虚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 (照相机/投影仪)。
12.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是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3.小明同学上初中后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但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近,远处的物体越来越看不清了,这是因为远处的物体成像在他眼睛的视网膜___(选填“前”或“后”),需要给他佩带一个___透镜来矫正他的视力。
14.坐在电影院的每个位置上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__________。用久的黑板会发生反光,这是因为黑板发生了光的___________。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___(放大或者缩小,倒立或者正立)的实像。
15.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图甲的竖直虚线处是______镜,图乙的竖直虚线处是______镜。
16.如图为无人机航拍时的照片。航拍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_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为了镜头里能出现更多景色,那么需要无人机飞的_______(选填“高”或“低”)些。
三、作图题
17.(1)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____)
(2)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___)
18.请完成以下光路图。
19.如图所示,其中F为透镜的焦点,试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入、出射光线。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
(1)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光线①的折射光线,光线②的入射光线。
(3)如图所示,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平面镜前某一点,请在图中画出所有通过A点的光线。
四、实验题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 f= ______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实像。若保持透镜、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清晰的像;
(3)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22.安安和康康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他们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调节蜡烛的烛焰与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如图甲所示,若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在 ______(选填“50cm﹣60cm”、“60cm﹣70cm”或“70cm﹣100m”)范围内移动。
(2)他们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在光屏上看到烛焰 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
(3)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康康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 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同时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康康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安安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如图乙是安安整理并记录看到的像的情况,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先后看到的像的顺序是 ______(选填代表像编号的数字)。
(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如果此时将“近视”眼镜拿走,并保持凸透镜与光屏的位不变,要使光屏上像再一次变清晰,应将蜡烛向 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23.小明和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写出实验前将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亮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验证小亮的观点: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移动,像的大小将变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C
6.A
7.B
8.A
9.二倍焦距 倒立 缩小
10.凹
11.凸透 实像 投影仪
12.放大 投影仪
13.前 凹
14.漫反射 镜面反射 缩小、倒立
15.凸透 凹透
16.缩小 高
17.
18.
19.
20.(1)(2)(3)
21.10.0 能 D
22.60cm~70cm 等大 靠近 1、2、4、5、3 右
23.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沿水平方向吹动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方向是否与烛焰的晃动方向相反 左 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基础练习(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近年,森林火灾频发,有调查显示,一部分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是装有水的瓶子。这些装有水的瓶子在阳光照射下引起茅草等物体自燃,从而导致火灾发生,装有水的瓶子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三棱镜 D.凹透镜
2.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可戴凸透镜片做的眼镜进行矫正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
D.幻灯机的成像原理与摄像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3.在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矫正做法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同学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透镜、光屏三者位置如图所示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这个像为(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5.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三个方面都相同
C.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
6.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
D.显微镜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长
7.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蜡烛适当靠近光屏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9.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10.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经透镜形成了倒立缩小的虚像
B.蜡烛向左移会让清晰的像变大一点
C.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跟图中情形相同
D.图中的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10cm
二、填空题
11.小新有一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若用它做一个模拟照相机,则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_cm;若用它作为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______cm。
12.小明同学上初中后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但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近,远处的物体越来越看不清了,这是因为远处的物体成像在他眼睛的视网膜___(选填“前”或“后”),需要给他佩带一个___透镜来矫正他的视力。
13.用手机“自拍”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透镜,有时使用自拍杆,使手机离自己更远些,这样可以___________(选填“扩大”或“缩小”)拍摄范围。
14.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___面,晶状体太___,需戴____透镜矫正;
15.如图中虚线框中可能是1个 ______透镜。
16.如图所示甲、乙两块透镜,乙是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它对光有______作用。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能作放大镜的是______(后两空选填“甲”或“乙”)。
17.老师帮小明照了一个全身像后,再照一个半身像。在小明不动的情况下,相机应该______(“远离”或“靠近”)小明,同时镜头与暗箱的距离要___________(“伸长”或“缩短”)。
18.有以下现象:①岸上看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冰透镜取火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在这些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以上均选填序号)。如图所示,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是__________。(均选填字母)
三、作图题
19.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0.完成下列光路图。
21.画出如图所示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22.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画出图甲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注反射角;___( )___
(2)图乙是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的情景,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___( )___
四、实验题
2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明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_cm。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实现,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4)实验时蜡烛因燃烧不断缩短,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24.小松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这样调整的目的是______。
(2)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
(3)小松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当光屏向右适当远离凸透镜,像又变得清晰。由此可知,小松同学的眼睛属于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或“正常眼”)。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D
6.A
7.B
8.B
9.B
10.C
11. 10 5
12. 前 凹
13. 凸 增大
14. 前 厚 凹
15.凹
16. 凹透镜 发散 甲 甲
17. 靠近 伸长
18. ③⑦ ①⑤⑥ bef
19.
20.
21.
22.
23. 10.0 照相机 凹 近视 上
24.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缩小 照相机 近视眼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基础练习(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2.某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4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3.如图是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对其进行矫正的图,其中表示远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图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需要调整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下列照片中的情况属于已经调整好的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教室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图 B.图乙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C.图丙潜望镜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应用 D.图丁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书是镜面反射
7.小斌在元宵节晚上带爸爸妈妈到中海看大型景观“缤纷四季”,景观太美,想留个影,先给爸爸妈妈拍了张在通廊内的特写,然后想再拍一张全景的照片,他应该执行的操作是(  )。
A.远离景观,同时拉长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B.靠近景观,同时缩短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C.远离景观,同时缩短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D.靠近景观,同时拉长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8.如图是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模型,甲是光屏(胶片),乙是镜头,丙是二者组合以后的情形。关于自制相机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一侧对准明亮的室外成像效果较好
B.若由“拍摄”近处的物体,改为“拍摄”远处的物体,则光屏应后退才能接到清晰的像
C.若景物成像于光屏偏上方,则将镜头下移可以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D.若光屏即使退出镜头所在的纸筒都不能看到清晰的像,则换用较薄的透镜能解决问题
9.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B.图乙中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将凸透镜用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一半,则光屏上像将是完整的烛焰的像
D.图乙中如果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填空题
10.人眼的成像原理与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同,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______(实/虚)像。
11.老师帮小明照了一个全身像后,再照一个半身像。在小明不动的情况下,相机应该______(“远离”或“靠近”)小明,同时镜头与暗箱的距离要___________(“伸长”或“缩短”)。
12.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需要配戴___________来矫正。
13.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点。这一操作不仅显示了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还可以测出凸透镜的______。
14.奥运会击剑赛场安装了“鹰眼”设备,也称“即时回放系统”,这个系统由8个或10个高速摄像头、4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物体通过摄像机镜头成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在实像范围内,人靠近“鹰眼”时,像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近视眼成因示意图是图中的_____图,近视眼的纠正示意图是图的______图。如图,把近视眼镜放在已清晰成像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光屏应该往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调整,才可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16.为了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叉感染,全国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黄埔诞生。这款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它的成像原理和我们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17.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如图所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则手机摄像头离二维码的距离肯定大于______(选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三、作图题
18.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19.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_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有两束光线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21.(1)小美去鞋店买鞋,如图所示是她站在镜前试鞋的情景。请画出小美的眼睛A点看到鞋面B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完整光路图;
(2)一束光射向玻璃砖经两次折射后恰好经过A、B两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大致传播路径;
(3)如图所示,A、B是发光点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你画出:①发光点S的位置;②A、B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22.下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图中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______像;
(2)将蜡烛移到刻度为20cm处,保持透镜位置不动,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往______移动。
23.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如某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3)重新调整后,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大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4)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_(选填“近视眼镜片”或“远视眼镜片”),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
24.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
(2)小华为了准确的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找到了平行光源,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的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华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B
4.A
5.C
6.C
7.C
8.C
9.C
10.照相机 缩小 实
11.靠近 伸长
12.前方 凹透镜
13.会聚 焦距
14.倒立 缩小 实 变大
15.甲 丁 远离
16.凸 照相机
17.二倍焦距 倒立 缩小
18.
19.
20.
21.(1);(2);(3)
22.实 右
23.照相机 下 远离 近视镜片
24.同一高度 10.0 放大 投影仪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