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 我的太阳 沪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 我的太阳 沪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1-17 19:1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我的太阳 》学习设计方案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题材,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充分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从表现出有个性的“我的太阳”的形象。 “我的太阳”可以从激发主题热情和原本意识出发,引发学生的课堂表现欲望,本课的难度性不大,但可供学生表现的空间却很大。从学生平时画的太阳来看,往往显得简单、模式化,总是一个圈圈,周围加一些线条。因此,在这节课上,教师把发挥的空间留给了学生,作业要求也宽泛,体现了灵活性和情谊性,给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了适当的环境。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经过大半个学期的美术学习,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形成,他们活泼可爱,天真听话,十分喜爱美术课,对于美得事物感兴趣,初步感受美得能力,虽然表现能力还不够强,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不能当堂完成,有些孩子的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幼儿园水平,但他们大多有良好的自信心,有较大的美术学习潜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的造型特点,学会把圆形与点线组合,并用色彩表现想象中的太阳造型。 过程与方法: 在描述与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运用圆形和点线组合,可以表现不同表情、不同光芒太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太阳对人类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养大胆地创造表现得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圆形与点线组合的表现。 学习难点: 有创意地表现太阳表情。
学习任务及要求 导学要点 学习评价及反馈 设计意图
导入与交流 出示关于太阳的谜语。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太阳的作用。 教师小结。 组织谜语活动,引出谜底—太阳。 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 谜语大部分孩子都回家正确了。 讨论太阳的作用,教师评价。 通过谜语导入,表扬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敏感是学习美术的关键;细心对于美术创作也必不可少。
讨论与尝试 1、讨论太阳的外部形状。 2、组织部分学生在黑板上绘画太阳,并交流太阳的表现方法。 3、想一想:除了“太阳公公”,还能为太阳添画怎样的形象? 出示画面:“百变太阳”。 5、欣赏多样的表情。 由圆形的太阳和太阳光组成。 小结:太阳一般用圆形表现,太阳光芒可以用不同的点线形组合;表情可以用不同的五官组合表现。 孩子们上黑板画都非常积极,并且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此环节在基本形方面通过师生互动展开了丰富的创造过程,让学生利用蜗牛线、绕绕涂涂等技法使基本形产生了虚实对比的效果,了解点、线、面等专业知识。 通过学生上黑板画太阳的光芒初步感受太阳光芒的不同。利用直线、虚线、波浪线、折线等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的太阳光芒的画法。 关于太阳的身份却一直是个谜:它是男人?是女人?是宝宝还是老爷爷?是春天姑娘还是夏天叔叔?还是什么?通过心情的表达让学生进行拟人化的想象,通过身份的探讨拓宽学生思路,从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进行能力提升。
绘画与辅导 构图指导: 学生作业欣赏。 明确作业要求: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学生创意并表扬。 比较两张画面,看看那张画的构图更好一些? 2、欣赏特殊的构图画面。 用圆形与点线组合,画出有创意的太阳。 4、注意太阳表情的变化。 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用多媒体演示作画的过程。
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自评:说说自己作业中的太阳故事。 学生互评:交流对同学作品的欣赏感受。 评价内容: 教师总评:鼓励学生的大胆表现。 ① 用圆形和点线表现太阳,并画出有创意的光芒。 ② 太阳表情的表现要有趣又生动。 ③色彩鲜艳、明亮。 先是学生找出认为最棒的作品,根据作业进行评价。 然后老师进行整体的点评和小结。 通过展示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天空中的其他景观。 自然界的天空中和天空中人为的景观。 学生的知识面很广。 课程结束后回归生活、回归大自然,让学生去感受,从而更加热爱。
板书:
我的太阳
作业要求:
用圆形与点线组合,画出有创意的太阳。
2、注意太阳表情的变化。
课后反思:
“体验、探索、想象”是我上这节课的设想,学生们通过体验太阳的温暖,激发了学生对太阳的热爱之情,激起了学习兴趣。儿童年龄小,阅历浅,见识少,有时侯不知道该画些什么,如果只是简单的放任自流,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往往让孩子丧失学习信心。这时,教师有必要向他们提供丰富的资料,使他们的大脑接受有益的刺激,从而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种途径和资料包括:图片,电视,画作,范画等。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儿童是最富于幻想的,但成人往往对此嗤之以鼻,说他们瞎想,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太阳,自由地想象太阳的外形,太阳的光芒,太阳的颜色,我耐心地倾听,充分地肯定,因为我知道,“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老师一句赞赏的话能使孩子信心倍增。我还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材料,色彩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肌理不同的,让学生自由触摸,尝试探索用多种方法表现想象中的太阳。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去感受形状、色彩、材质、声音所带来的乐趣,从而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课堂常规训练也是课堂的另一重点。好的课堂常规便是课堂效果的最有力保障,美术课的课堂常规也是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部分,需要融入要每一节课中,潜移默化。例如:课前工具准备、课中的学习状态、课后的作业反馈都要落实到位。
作为一位老师不仅是课堂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今后的道路中不断的寻求孩子们需要的课堂,体会孩子们想要的课堂氛围,引导时的语言表达方式,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活动,融入到他们中去,参与其中,在不断的探索中了解孩子们的需要,同时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与孩子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