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14 12: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陵县第一中学 高二期中模块测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方枘(ruì) 商贾(gǔ) 崔嵬(wēi) 忖度(duó) 莅临(lì)
B.伶俜(pīng) 溘然(kè) 蓬蒿(hāo) 吮吸(shǔn) 赡养(shàn)
C.主簿(bù) 鸷鸟(zhì) 沮丧(jǔ) 湍流(tuān) 歧视(qǐ)
D.婀娜(nuó) 踯躅(zhí) 巉岩(chán) 衅钟(xìn) 供求(gò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苍茫 再接再厉 橘子州 无济于事
B.迁徙 礼上往来 挖墙脚 崇山峻岭
C.缉拿 额手称庆 沁园春 变幻莫测
D.谛造 班师回朝 唱双簧 罄竹难书21世纪教育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级已经下达了命令,虽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必须 为之。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8日晚同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通电话,主张中美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享全球发展 。
A.勉励 偶然 机会 B.勉力 偶然 机遇
C.勉力 偶尔 机遇 D.勉励 偶尔 机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炜创作的450万字的鸿篇臣制《你在高原》,长篇累牍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风貌,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B.在“3·11”日本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各地纷纷举行了悼念议武,举国上下哀鸿遍野,沉浸在悲痛之中。
C.“厚德”这一北京精神源远流长,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厚德载物的胸怀和品格。
D.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
B.权利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C.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D.上海“11·15”高层住宅火灾是过去15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据火灾调查组调查得知,此次灾难的直接原因是无证电焊工违规操作。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数量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个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多,总归是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在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就更困难。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或者“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的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人们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并且把自己置于莫名其妙的逻辑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寓教于乐,就这样实现了。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不是“‘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的理由的一项是
A.“百家讲坛”之“百家”并不是真正的“百家”,“讲坛”成了“国学”的讲坛。
B“百家讲坛”的讲者观点偏颇,导向不正确。
C“百家讲坛”貌似在布道,实则在娱乐。
D“百家讲坛”号称“百家”,从数量上可以保证。
7.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证明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但作为学术而言过于简单,缺乏学术性。
B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难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21世纪教育网
C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的确困难。
D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钱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B. 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C. 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真正“百家”。
D. 在第二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于丹的解读指向修身养性,更加呵护人性。
三、 (12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①,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②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③,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躧履④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言语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⑤,衣黄襜褕⑥,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⑦违命出奔,辄⑧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汉书·隽不疑传》
【注】① 直指使者:汉代官职,平时穿绣衣,负责监察官员,调动军队,可以诛杀各地官员。 ② 军兴:指战时的法令制度。 ③ 櫑(léi)具剑:古代长剑。 ④ 躧(xǐ)履:趿拉着鞋。⑤ 旐(zhào):技旗的一种。 ⑥ 襜褕(chān yú):直裾禅衣(古短便装)。 ⑦ 蒯聩(kuǎi kuì):卫灵公太子。 ⑧ 辄:蒯聩之子。蒯聩得罪卫灵公后,出奔,辄立位后拒绝他返卫。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治《春秋》,为郡文学 治:研究
B. 其母辄问不疑 辄:就
C. 诣北阙,自谓卫太子 诣:到……去
D. 胜之素闻不疑贤 素:向来,一向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久之,以病免 之二虫又何知
B.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不过数仞而下
C. 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 以八百岁为春
D. 是非未可知,且安之 彼且奚适也
11. 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隽不疑“非庸人”的一组是( )
① 治《春秋》,为郡文学
② 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
③ 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
④ 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⑤ 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⑥ 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A. ①③⑤ B.③④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隽不疑特意穿戴整齐,腰带佩剑去见暴胜之。暴胜之非常欣赏他,认为他不是平庸之辈,且恭敬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B. 隽不疑被提拔为京兆尹后,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郡国豪杰,欲谋反。隽不疑发觉其阴谋,悉数收捕。
C. 隽不疑巡查郡县,都要认真平反冤狱,而且得到母亲的支持。隽不疑处理案件严厉而不凶残,与他母亲对他严格要求有关。
D. 天子和大将军霍光非常赞赏隽不疑对卫太子事件的处理,认为公卿大臣应当像他那样用经术明确大义,从此隽不疑在朝廷更有声望。
第Ⅱ卷 (共 114分)
四、(29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3分)
(2)“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2分)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而征一国。(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6分)
院中独坐
虞集
何处它年寄此生,
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
尽把风声作雨声。
【注】虞集:元代人,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
问:诗中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分析。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5分)
(1)看万山红遍, ; ,百舸争流。
(2) ,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 。
(4) ,岂余心之可惩?
(5) ,精妙世无双。
(6)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7) ,不尽长江滚滚来。
(8) ,度,然后知长短。
(9)夕阳古道无人语, 。
(10) ,百年多病独登台。
(11) ,蓝田日暖玉生烟。
(12)飞湍瀑流争喧豗, 。
(13) ,申之以孝悌之义。
五、语言运用(10分)
16.阅读下面一篇短新闻,请提取出四个关键短语(词)。(4分)
[南京晨报讯]今晚整个城市将不再灯火璀璨。记者昨日从南京市市容局获悉,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了众多单位的积极响应,预计有近400幢大楼同时熄灯一小时。
今天晚上8点30分,南京市市容局将在玄武湖广场举行熄灯仪式,届时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大型喷泉将准点“停工”。据了解,目前集中控制的楼宇亮化,老城区有140多幢,河西有80多幢。南京市市容局将通过远程计算机控制,对这部分集中控制的220多幢楼宇景观灯进行熄灯,届时玄武湖周边区域的楼宇、河西片区的楼宇、五中路新增的亮化设施都会瞬间熄灭。南京市容局广告亮化处的刘国强副处长表示,近来很多楼宇的管理部门给他们打来电话表示响应这一活动,越来越多的自行控制景观灯的楼宇加入了熄灯行列,其中包括南京第一高楼紫峰大厦,新百商场、中央商场、金鹰国际等多处地标性楼宇。
17.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出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4分)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 ,希望 ;回忆 ,希望 。
18.请根据下列表格提供的内容和数据,用比较的方法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保持一致。要求:25字以内。(2分)
你认为网上讲真话重要吗?
重要
67.4%
不重要
8.5%
无所谓
24.1%
你上网聊天都讲真话吗?

22.2%
不是
66.8%
不回答
11%
表1               表2
从这两组数据对照中我们可以发现                ,上网聊天应该讲真话是网友美好的愿望,可在现实中,网上聊天之言又令人难辨真假。
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15分)
打开宿迁楚街荷花池宾馆住宿房间的窗帘,向窗外望去,大片的阳光带着她们的影子进入了我的视野。阳光是金色的。她洒在古典建筑的瓦片上、墙上,洒在三轮车和出租轿车的车体上,也洒在道路两侧安静伫立的树木上。很多次我到达过楚街,但是我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认真地留心这阳光的存在,更没有在其他地方留心过,以至心里竟然涌起一丝愧疚,仿佛她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默默关注我的朋友:
这么多年以来,她一直用自己的眼睛注视着我。她的眼神,像是在爱慕我,又像是在怜惜我。晴朗的天气,她穿着华丽的裙裾,来到我的面前,向我展示她的妩媚。阴霾的时候,她默默地躲在一扇墙或者一片云的身后,用一种歉意的目光注视我。她期望我开心,期望我在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发出自己的声响。她像真正爱我的人,从来没有责备过我,当她听到我爽朗的笑声或者对时间的歌唱,她会窃窃自喜。当她听到我长长的叹息,她就锁紧自己的眉头。她有无数话想对我说,但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眼睛认真地停留在她的身上,哪怕一秒钟,所以她也从来没有机会对我表达。她无法说出对我的爱,也无法说出对我的恨。我是她的帝王将相,而她一直都没有成为我的臣民。每天清晨,她在渴望中来;每天傍晚,她带着绝望离去。
当我知道自己这么多年以来,竟然如此冷漠无情的时候,我的内心不由颤动起来。
我轻轻地伸出自己的双手,朝着窗外的阳光。这时候,我感到了一股从来没有过的欣喜通过我的手心向我传来:
我首先听到了她惊喜的叫声。这是一种出乎意料的喜悦到达之际,才会发出的声响。接着她紧紧地拥抱了我,用她一千只甚至一千万只柔软的、纤细的小手指紧紧地簇拥了我。在我的皮肤之上,在我的指甲之上,在我的每一根指节之上,她们热烈地弹奏着曼妙的乐曲。她们的节拍是那么地一致,以至于我不得不怀疑她们是否经过某个神灵严格的训练。她们轻轻地敲打着,仿佛我的手是一个巨大的鼙鼓。她们中的另一部分还在我的皮肤之上,在我的指尖之上,在我每一根指节之上欢快地舞蹈。她们的步伐如同行云流水,让我的内心感受到莫名的来自天空和海洋的美:流动之美。
正当我沉浸在这美妙之中的时候,一个在楼下说话的女子惊动了我。她站在街道边,面朝东方。她在和某个看不见的人说话。她每说一句,都把头向南转。这时候,我就看到她的右半边脸是影子,而左半边脸则闪烁着灿烂的阳光。她说完一句话的时候,就立即把脸转向东方,于是,我就又看到她整张阳光灿烂的脸孔。在我的视线中,她就这样一直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动作,以至我几乎怀疑和她说话的那个人是否真的存在。她是阳光的使者么?她的到来是想让我知道这么多年以来阳光对我的爱护么?她是我活着或者死亡的理由么?
趁她再一次转身的时候,我轻轻地关上窗子,走下楼去。让我诧异的是,她已经消逝,无影无踪。在她刚刚站立的地方,一丛丛茂盛的地被植物进入了我的眼帘。她们只有十几厘米高。她们的叶子,细细的,长长的。叶子的正面,阳光暖暖地照耀着,仿佛踱上了一层闪闪的金粉。我伏下身去,再仔细地端详起她们的背面,我看到深绿色的黑暗正在蔓延。正面的阳光似乎要穿越叶片抵达背面,而背面的黑暗似乎也要穿越叶乍吞噬正面。阳光与黑暗,就这样一直不停地较量着。她们的较量发乎自然,又超越自然。这正面与背面,正如刚刚我看到的那个年轻女子的左半边脸与右半边脸一样,同样让我感觉到力量的美。
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这金属般的阳光,从来没有减少对我们的爱和对黑暗的驱赶。正如生活从来没有减少对我们的期待一样。无论我们因为运气或者其他原因,遭遇了生活中的背面,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心的温暖。即使什么都失去了,那个默默关注你的阳光女神,永远不曾离开。
我从这丛地被植物的身边站起来的时候,发觉刚刚还是金色的阳光,现在已经变成了白银的色彩。我卑微的影子,也比刚刚要短了许多,抬眼望去,太阳在地平线上的角度已经从30度左右抬高到45度上下。人们正在忙碌着,如同苍穹的星星。这一刻,楚街在默默地注视着我,仿佛大地注视着自己体内唯一一颗没有被挖掘的翡翠或化石。
19、为什么作者会说“以至心里竟然涌起一丝愧疚”?(2分)
20、“这一刻,楚街在默默地注视着我,仿佛大地注视着自己体内唯一一颗没有被挖掘的翡翠或化石”,这一句的含义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4分)
含义:
修辞:
21、联系全文归纳,文章中写了阳光的哪些特点?请分点阐述。(3分)
22、本文主要有哪些写作特点?请简要结合本文内容来分析。(6分)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子硕问墨子道:“从事正义的事业,哪件事最为重要?”墨子说:“好比筑墙一样,能捣土就捣土,能填土就填土,能递土就递土,然而墙就筑好了。从事正义事业也一样,能辩论就辩论,能讲解就讲解,能干具体事就干具体事,这样,正义的事业就完成了。”
请以“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体特征鲜明,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陵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模块测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2年11月
1 B(A崔嵬wéi C歧视qí D供求gōng)
2 C(A橘子洲 B礼尚往来 D缔造)
3 C(勉励:是指劝人努力,鼓励别人。勉力:指自己努力去做、尽力去做。“偶尔”和“偶然”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饰“飘落”,“偶然”常修饰名词。机会:恰好的时候,时机。机遇:境遇、时机、机会,多指有利的。)
6.D(作者这样说实际上是对“百家讲坛”的挖苦讽刺,并未体现“‘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7.A(“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是前人的怀疑,并非作者的观点)
8.C(A.不是“都在做翻案文章”。B.文中“寓教于乐”的说法是反语。D.对于丹也持批评态度。)
9. B(辄:总是,常常)
10. C(A. 音节助词;代词,这 B. 但是,表转折的连词;表承接的连词C介词,把D. 暂且,副词;将,将要,副词)
11. B(② 指暴胜之的穿戴与行为⑤ 说刘泽想谋反)
12. B(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郡国豪杰欲谋反之后隽不疑才被提拔为京兆尹。)
13.(1)暴胜之于是上书推荐隽不疑,皇上下旨(或者“用”)公车府征召他,授予青州刺史一职。(每句一分,共3分)
(2)“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这话)是说您这样的人啊。(2分,错一处、丢字落字都扣一分,扣完为止)
(3)所以智慧能胜任一官之任,行为能适合一乡之人的心愿,能力能取得一国的信任。(“知”“比”“而”各一分,但翻译出“德合一君”(品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心愿)意思者此题为0分)
14、此诗反映了诗人乡愁和苦楚的心理。 (只答乡愁即可,1分)
  “何处它年寄此生”,来自于诗人凄楚的内心深处。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诗人自然便产生了人生如寄的悲凉念头。(1分)
“山中江上总关情”,这“山中江上”也代指江南的青山绿水,家乡的一草一木总让诗人牵挂着。“总关情”指的是无时不刻都在关注,乡关之思的落脚点总是倾注在江南故土之上。(1分)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传达的是诗人那种无法排遣的乡愁。诗人埋怨起那绕屋而长的高高松树身上来了。绕屋的松树长而高,表明诗人居京师此屋已多年了,岁月的流逝更加重诗人乡思的凝重。(1分)这松树又毫无理由的总是迎风发声,诗人每每听来仿佛又回到了江南的雨声里。诗人不仅对江南的江山景物关情,即使是北方的草木入眼入耳作声都会使他联想到江南的江涛雨声。可见诗人的乡关之思已使他进入痴迷的状态,成了他的心病。(1分)
诗题为《院中独坐》,含有深刻的孤独和寂寞的意思。(1分)
(必须结合题目、原句分析。每分析一处,言之有理,即得1分)
15.(1)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2)长太息以掩涕兮 (3)虽九死其犹未悔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5)纤纤作细步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猿猱欲度愁攀缘
(7)无边落木萧萧下 (8)权,然后知轻重 (9)禾黍秋风听马嘶 (10)万里悲秋常作客
(11)沧海月明珠有泪 (12)砯崖转石万壑雷 (13)谨庠序之教
16.南京市、“地球一小时”、众多单位、响应(或南京市、400幢大楼、熄灯、一小时)
18.网民的主观愿望与自己的行为非常不一致。(意思对即可,2分)
19、作者为阳光长期以来对我一直默默地关注,(1分)自己却对阳光长期忽视(或:我竟然如此冷漠无情)而感到愧疚。(1分)
20、含义:“楚街默默地注视着我”,其实是作者由前一句中阳光注视下人们如同苍穹的星星而来的联想,意味着人们正受着阳光与自然默默的关注,“仿佛……的翡翠或化石”,含有阳光下的人是自然的结晶(或:由自然孕育而来),一直领受着自然的惠泽。(3分,一点2分,二点3分。)
修辞方法:运用了比拟、比喻。(1分)
21、①阳光默默地关心着我。(或:阳光的多情。或:阳光从来没有减少对我们的爱。)
②阳光能让人感到欣喜之情。(或:阳光有流动之美)
③阳光有力量之美。(写“阳光能一直与黑暗较量”也算对)(每点1分,共3分)
22、①全文以第三人称“她”来写,以“她”来称呼阳光。
②本文运用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来写阳光,如第二段把阳光当作一个饱含着深情关注着“我”的女子来写,第五段借助拟人手法写出“我”的手接触阳光时温暖的感觉。
③全文以阳光为线索,围绕着阳光带给“我”的感受与视觉所见的人与景物来写。
④从文章的内容安排的先后顺序来看,在写景物的基础上阐发人生哲理。开篇先写关注阳光带来的感受。再写阳光下所见所感:伸出手感受阳光时的欣喜,阳光下一个女子的脸,地被植物。最后写由阳光与黑暗的较量而来的感悟。
(每点2分。只要能写出本文的三个特点,即可赋分。)
诗歌鉴赏:21世纪教育网
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心理。
  “何处它年寄此生”,来自于诗人凄楚的内心深处。他在经历了难熬的宫廷生计,又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自然便产生了人生如寄的悲凉念头。人生如寄、人生如梦及人生如戏的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的是人生的虚幻不真,认为人生不过是暂时寄寓于世界上的空皮囊而已。虞集的发问并非懵懂,而是十分清醒的明知故问,这种人生如寄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上,所以他做官虽然官至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也坚决地要求回归江南的家乡。
  “山中江上总关情”,指的是哪怕是隐居山中或是浪迹江湖寄此余生,都不能忘却魂牵梦绕的乡关之情。当然,这“山中江上”也代指江南的青山绿水,在那里有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画舟横笛,酒旗招摇,家乡的一草一木总让诗人牵挂着哩。“总关情”指的是无时不刻都在关注,乡关之思的落脚点总是倾注在江南故土之上。“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传达的是诗人那种无法排遣的乡愁。诗人在院中独坐而思、而愁,竟然会埋怨起那绕屋而长的高高松树身上来了。绕屋的松树长而高,表明诗人居京师此屋已多年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的流逝更加重诗人乡思的凝重。不仅如此,这松树又毫无理由的总是迎风发声,诗人每每听来仿佛又回到了江南的雨声里。“尽把风声作雨声”的不是松,而是诗人的内心错觉,这种错觉恰恰真切地反映出了诗人愁情的深植与难以驱除。诗人不仅对江南的江山景物关情,即使是北方的草木入眼入耳作声都会使他联想到江南的江涛雨声。可见诗人的乡关之思已使他进入痴迷的状态,成了他的心病。“尽把风声作雨声”也是诗人的愤激之语,独坐而思又难解乡愁之时,就连呜咽的松风也被牵连进来,成为诗人的怪罪对象。
诗题为《院中独坐》,含有深刻的孤独和寂寞的意思,他的这种乡关之思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所藏的家国意识,故借院中的松树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大诗人李白有《独坐敬亭山》一诗,是借孤云寄托自己的孤独,虞集《院中独坐》亦从松风中找到寄托的对象,并从风声的倾听中听出江南春雨的消息,其内心的痛楚也超越他个人内心的疆域成为世人可以共鸣的故土家园意识,从而传达出“独坐”的神髓。
21世纪教育网
文言文译文:
隽不疑,字曼倩,是渤海郡人。研究《春秋》,做渤海郡的文学官,一举一动一定以讲求礼仪,在整个渤海郡闻名。
汉武帝末年,渤海郡盗贼蜂拥而起,暴胜之做直指使者,身穿绣衣,手持斧仗仪节,追捕反叛的盗贼,并督促渤海郡赋税,向东一直到渤海边,如果有不服从命令的人,都以军法论处,威势震动渤海郡。暴胜之一向听说隽不疑贤能,到了渤海郡,就派遣差役邀请隽不疑,和他相见。隽不疑戴进贤帽,带櫑具剑,佩玉环,穿宽衣,绕长带,盛服到暴胜之门上拜见。守门的差役想让他解下腰上配剑,隽不疑说:“剑是有品德人的武装兵器,是用来保卫自身的,不能解下,请你们退下。”差役禀报暴胜之。暴胜之开门迎接隽不疑,远远看到隽不疑相貌非常尊贵庄严,穿戴十分伟岸,暴胜之快步起身迎接。到厅堂坐定,隽不疑以手按地恭敬地说:“我居住在海边,听说您暴公子的威名已经很久了,现在才有幸见到。凡是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受皇上的俸禄了。”暴胜之知道隽不疑并不是平庸的人,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深深地用礼仪接待他,询问当世实行的政策。暴胜之手下各个从事都是从州郡中选拔的优秀官吏,在旁边听了隽不疑的说法,没有不吃惊的。到了夜晚才离开。于是,暴胜之上书推荐隽不疑,皇上用公车征召他,官拜青州刺史。
过了很长时间,汉武帝驾崩,汉昭帝登基。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渤海郡有名望的人造反,想先杀了青州刺史。刚开始隽不疑就知道了,逮捕了他们,他们都低头供认自己的罪行。皇上提拔隽不疑做京兆尹,赏赐百万钱。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的威信。隽不疑每次到县里审查记录犯人的罪状回来,他的母亲总是问:“有可以平反的人吗?能让多少人活下来?”如果隽不疑说多数有平反的人,他的母亲就高兴,吃饭说话也与其他时候不一样;有时说没有能释放的,他的母亲就生气,因此而不吃饭。所以,隽不疑做官严厉却不残忍。
始元五年,有一个男子乘坐黄牛车,树画有龙蛇的黄旗,穿黄袍短衣,头带黄帽,到北门,自称卫太子。公车差役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上下诏让公卿将军中二千石官职的人一起去辨认。长安官吏百姓几万人聚集观看。右将军在阙前列兵,用来防备意外的情况。丞相御史中二千石石的人都没有敢说话的。京兆尹隽不疑后到,命令跟随的差役拘捕。有人说:“是与不是不能确定,应该慢慢处理这件事。” 隽不疑说:“各位怎么害怕卫太子呢!以前蒯聩逃命出奔,蒯辄拒不接纳蒯聩返回卫国,这是《春秋》上记载的。卫太子得罪先帝,逃跑而不受死刑,现在却自己来到这里,这是罪人啊。”于是,送进监狱。
天子和大将军霍光听说后赞赏这件事,说:“公卿应当用经术明确大义。”因此,隽不疑的名声在朝廷上更受到敬重,在官位的人都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隽不疑坚决推辞,不肯承当,过了很长时间,因病辞官,死在家里。
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