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9 11:1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杰出历史人物单元第2课课文。诗人作者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他在先生逝世34年后,以如椽巨笔,用诗化的语言记述了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此文思想灼灼、文辞郁郁,选入教材历久弥新。
  作者用诗意的语言,仅千字左右就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的感人力量,结构严谨,剪裁精当。文章前半段着重表现“卓越学者”的闻一多,为了探索文化救国的道路,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多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摘下累累硕果。后半段刻画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拟传单、做演讲,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舍身成仁。从而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作者以“说”和“做”的対举、“言”和“行”的概括,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学情分析:
  本文可着重培养学生文本细读能力。针对七年级学生的活泼热情、探究欲强等特点,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领悟课文精髓。分层预设默读、回想、浏览、精读、仿写、鉴赏等环节,在文本阅读中梳理本文的大意和行文结构。通过指导落实精彩语句、关键段落等环节,让学生品味“诗化的语言”,进而理解不同语言对抒发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特别引导学生关注“众物腾怨”、“心不在焉”等错位使用的词语,对表现人物精神所起到的特定作用。学生在反复揣摩、品词炼字中,深刻对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爱国无畏的人格的认同。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浏览、精读等方式,通览全篇,了解大意,掌握结构,感知精神。
  2.以“说”、“做”等关键词句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段落等,感受语言风格对感情抒发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诗化的语言,能部分运用语言的诗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疏通字词,标记有疑问的地方。搜集臧克家、闻一多有关资料。教师收集信息做好课堂预设,设计并整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认识闻一多
  (一)导入新课
  1.朗诵导入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份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大家猜测一下,老师朗诵的是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片段?
  学生回答闻一多和《红烛》之后,过渡到课堂主题。
  2.比较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深入了解闻一多先生!同学们大声朗读课题。
  这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老师读初中的时候,就有这一篇课文。但是,题目和现在的课文不一样。
  (PPT出示新旧课题,学生对比思考)
  师:两个标题有什么异同?(老师从突出点、文辞上、内容上点拨)
  【1.现在教材的题目简明直接,强调了说和做两个方面。过去教材的题目突出了闻一多先生。2.现在的题目,运用了主标题和副标题,还运用了破折号,形式上更加丰富。3.现在的标题,记录的是言行片段,截取闻一多先生部分生活点滴,更准确,过去的教材题目范围更大,可以写全部一生。】
  老师提示:从两个标题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感悟出:题目是文章的眼,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都有“简明、丰富、准确”的特点。让我们把课题大声地朗读一下。
  师:课前大家预了没有呀?会预习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先检查一下预习效果。指名一生领读生字词。教师帮助解决多音字、易错字,学生读屏幕出示的字词。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闻一多先生。(老师板书:闻一多简介)
  3.默读课文。
  课题指出“说”和“做”两关键词,闻一多先生在文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全文。
  师提默读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好段序,疏通字词,把和说和做有关的感受深刻的语句画出来。默读时,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视。
  生:学生边默读,边批注,梳理全文的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走近闻一多。
  师:请同学们关着书,回想课文内容,快问快答。
  师:闻一多先生做了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时间做?做的成果怎么样?
  闻一多先生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怎么说?何处说?说的怎么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如何达到统一一致呢?
  生:请打开书本,快速梳理课文信息,对着表格,概括闻一多先生说的话,做的事。边完成,边朗读。意在了解大意。
  二、出示表格
  学生填写内容,在书中标记
  师:通过梳理,结合文中语句,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闻一多形象的句子。
  (1)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教师小结: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也没有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在做这些事前,他不仅说了,而且是大声呐喊,声如狮吼,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这是大师笔下的大师。让我们看看作者写诗人品质的句子,诗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
  生:“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是对称的。
  师:这种语言形式,在修辞手法上叫——对偶。
  三、品味语言,追慕闻一多
  (一)诗化语言,刻苦钻研
  1.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3自然段。
  (1)请特别注意一下文中对偶的句子。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等。
  示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仿写:觉,几乎忘记了睡,他惜的是寸阴分阴。
  (明确:对偶的句子让语言富有诗意。)
  (2)老师提出“钻探”“零乱不堪”“众物腾怨”“心不在焉”,这些错位借用的词语会不会是对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的否定?
  生:比较分析,小组内讨论交流。
  (明确:错位使用的词语富有动感,拳拳救国之心、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让人钦佩。)
  (二)英勇无畏,语言铿锵
  1.师:教师演读,与学生分段朗诵16、17、19、20段,通过激情澎湃的语言,表现闻一多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2.师:播放《建国大业》中闻一多演讲片段(2分半钟)。
  3.师:同学们,闻一多虽然英勇就义了,但是他虽死犹生,浩气长存。(出示表格),请你也用字数相同的句子,概括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他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刻苦钻研、为国治学;他是行的高标,为救国赤胆忠心,为正义慷慨就义。
  四、激情总结,缅怀闻一多
  (一)总结课堂,拉进学生与伟人的距离
  师:老师出示参观闻一多故居的照片,师生互动。请同学们思考,老师在闻一多故居前,会向同学们说什么呢?请你现场写作,50字左右,注意语言采用对称的形式表达,上下去尽量字数相等。
  时间充裕的话,就等候同学们完成;时间不够,就留成课后作业,教师板书总结。
  (二)老师总结
  闻一多先生,是学者、是诗人,更是革命烈士。让我们追随伟人的脚步,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努力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附: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我教过很多次,是结构为先还是赏读为先。这两种形式我都尝试过,不论哪一种教学重点的取舍,都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不能以讲代学,不能老师激情澎湃,学生无动于衷。
  这次教学设计,我充分吸收了宜昌市语文整体教学改革实验成果:“四维互动”阅读教学。在设计中让教者文本、编者文本、学者文本和作者文本充分互动,用于激发学生学习理解本文精髓,深刻领悟学习闻一多先生革命精神。
  教学设计以“释题导入”,即将两种不同时代的课文标题作比较,引导学生比较编者文本和作者文本的异同,进一步品读作者对作为老师的闻一多感佩和敬仰,形成学生自己的体验。教学中“言行对举”、“众物腾怨”等词语的精读评析,充分挖掘学者文本的学习自主力,让学生在细读中把握人物精神。教学末尾,老师出示自己参观“闻一多纪念馆”的照片,展示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仰慕,意在从教者文本引出学生的共鸣,进一步领会本篇课文的感人力量。激发学生学习闻一多的严谨治学、高尚人格、爱国革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