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学案
知识准备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劝学,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荀子认为,学习可以 增长知识才干,修养品德,全身远祸;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要学习儒家经典,同时要善于向求贤者求教,也要善于教人;学习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百度搜索关键词“劝学”可以获得《劝学》的全文,课文是节选。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在比喻论证中,喻体是形象的事物,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本体则是抽象的道理。喻体和本体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运用这种论证方法,能够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于读者接受和理解。
比喻论证和比喻修辞的区别:
①比喻修辞的目的是使叙描生动、形象、逼真。
②比喻论证的目的是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避开空洞、生硬的说教,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古人劝学名言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 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孔子“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朱熹“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子思(儒学家)“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二、课前预习
1.全文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在此种表达方式构成的语境中,你认为可以进一步研究些什么问题?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请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各段的分论点。(论点一般是朴实的,而非带有太多修辞)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学不可以已:
水为之
木直中绳
虽有槁暴 ,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假舆马者 、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非能水也 、
而绝江河__________
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
风雨兴焉__________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__
圣心备焉__________
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
功在不舍__________
金石可镂__________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_____、_____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蚓无爪牙之利
可以已大风//无以至千里
吾尝跂而望矣//锲而不舍
而绝江河//锲而舍之
用心一也//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6.翻译文句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议论
首先可以确定论点,进一步可以分析作者阐述论点的论证方法;再进一步可以分析作者的思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分论点和中学论点的关系等;也可以研究论证的语言风格。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
停止
凝结、变化
符合
即使、同“又”
变成直的
这样
到……去,接近
广博地学习,检查,省察
同“智”,见识
借助,车子
善于奔走
到达
善于,游泳
横渡
同“性”,天性
于此
非凡的智慧
圣人的心怀
没有用来……的、无从
停止
雕刻
5.C、E
翻译文句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烘烤)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
刀斧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变得锋利。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