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1-14 14:3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铝的特殊性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四、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存在
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 ,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按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别是 、 、 。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
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容易 ,化合价从 升为 ,表现较强的 。
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①化合态:大多数 较强的金属单质;②游离态:极少数 的金属,例如:金。
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
注意:以方程式为基础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同一物质的物理量单位要相同,不同物质的物理量单位可以不同,即:上下单位一致,左右单位相当。
计算中的几个基本公式:
课下作业:
1.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主要原因为( )
A.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B.与氧气常温下不反应
C.铝的性质不活泼
D.铝耐酸耐碱
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下列铝的应用应该加以控制的是( )
A.制铝合金 B.制电线
C.银色颜料 D.易拉罐
3. 将2.3g金属钠放入100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100%
B.100%
C.100% 
D.100%
4.相同质量的两份铝粉,分别跟足量的稀H2SO4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为( )
A.3:2 B.3:1 C.1:1 D.1:3
5.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
6.NA.Mg、Al各0.1mol,分别投入到盛有100mL 0.5mo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氢气( )
A.Na最多 B.Mg最多
C.Al最多 D.一样多
7.用铝箔包裹0.1mol金属钠,用针在铝箔上扎一些小孔,用镊子夹住,放入水中,待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1.12L B.0.56L
C.大于1.12L D.小于1.12L
8.0.16gNaOH恰好与20mL的盐酸完全反应,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mol·L-1 B.0.2mol·L-1
C.0.5mol·L-1 D.1mol·L-1
9.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若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
A.1:1  B.2:3
C.3:2  D.1:6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H(=AlO2(+H2(
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
2Al+6H+=2Al3++3H2↑
D.铁跟稀硫酸反应:
Fe+2H+=Fe2++H2(
11.在铝质易拉罐中收集满CO2气体,然后在其中倒入10mL浓NaOH溶液,并迅速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易拉罐突然变瘪,可一段时间之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易拉罐变瘪的原因: ;并解释后一现象的原因 。反应过程中的两个离子方程式: ; 。
12.把5.1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到过量的盐酸中,得到5.6LH2(标准状况)。试计算:
⑴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⑵该合金中铝和镁的物质的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