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强化训练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强化训练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8 10:2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强化训练卷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小明同学发现地上有一张纸在燃烧,他上前将火踩灭,你认为他主要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A.降低纸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搬离可燃物 D.摩擦
2、生活中不需要严禁烟火的地方(  )
A.贮存仓库 B.面粉厂 C.露天游泳池 D.煤矿矿井
3、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4、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选项中使用的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地热能取暖 B.火力发电
C.太阳能热水器 D.潮汐能动力机
5、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B.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C.发生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6、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使用了对比实验这一学科思维
B.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
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并提供热量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7、优良的环境和充足的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前后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质污染
B.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C.发展太阳能产业---开发持久、清洁能源
D.减少煤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
8、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9、“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B.“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C.“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D.“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B.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1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的腐烂变质与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均为氧化反应
B.进入菜窖前应先检验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中毒
C.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硬水泡沫多,软水泡沫少
D.石油的分馏得到多种化工产品,是利用各物质的熔点不同
1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B.反应类型关系模型
C.灭火原理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燃料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输工具,运载火箭的保障是所有航天活动的第一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二级燃料多数采用偏二甲肼(C2H4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的“二元推进剂”,在点燃时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氮气、水和二氧化碳。偏二甲肼是一种有毒、有腐蚀性的油状液体。因此燃料加注要控制在火箭发射窗口期前24小时左右进行。使用高效、低毒的液氧和煤油替代常规的肼类燃料,是世界航天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煤油作为常温推进剂,可实现来源广泛、高能量特性、廉价环保、可重复使用、可靠性高,大范围推力调节等突出优势,将为我国空间站建设,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提供技术支撑。中国自主研制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冰箭“,采用无毒、无污染、高性能的液氧和液氢低温燃料,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控制液态氢技术的国家。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时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气助燃。
(2)航天煤油是由 (选填“煤”“石油”或“天然气”)分离而来的产品,这是利用其中各成分的 不同进行分离。
(3)液氧和煤油与肼类燃料相比,其优点是 (写一点)。
(4)液氧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氧气,下列有关该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B.变化过程中吸收能量
C.分子间间隔增大
D.发生了化学变化
14、随着能源结构的改善,不同燃料的热水器已走进千家万户。
(1)将开采出来的化石燃料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常用生活燃料煤气。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煤、石油、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
(2)下表是1kg不同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两种气体的质量。结合数据分析,等质量的燃料燃烧。产生导致酸雨气体最多的燃料是: 。
燃料(1kg) 产生CO2气体的质量/g 产生SO2气体的质量/g
石油气 2900 5.0
天然气 2500 0.1
煤气 2500 11.0
(3)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和水反应可以制得水煤气(混合气体),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
(3)升温至260℃时,对比 的实验现象,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
(4)实验过程中,欲使②中的红磷燃烧,应进行的操作是 。
16、化学学习小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图甲是探究燃烧需要 。
(2)如图乙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朝下插入热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丙所示),结果观察到了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水火相容”奇观。则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 。
(4)小组同学对图乙中蜡烛燃烧的产物除了水以外是否全部是二氧化碳产生了疑问,经过分析,他们得出还有 产生的结论(写一种物质即可)。
(5)据学过的化学知识,他们还联想到在包房内吃炭火火锅时应注意通风,原因是 。
(6)下列灭火和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根据不同的可燃物选择不同的灭火器材灭火
B.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C.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发生森林大火时,可以砍掉周围的一些树木,防止火势蔓延
(7)当房屋起火时,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中水在灭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
17、过氧化钠(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为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Na2O2能与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现利用过氧化钠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求生成16g氧气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B 2、C 3、D 4、B 5、A 6、C 7、B 8、A 9、B 10、D
11、A 12、D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答案:(1)2C2H4N2+3N2O44H2O+5N2+4CO2;不一定。
(2)石油;沸点。
(3)来源广泛或高能量特性或廉价环保或可重复使用或可靠性高或大范围推力调节等。
(4)D。
14、答案:(1)化学变化;不可再生能源。
(2)煤气。
(3)CH4+H2O CO+3H2。
15、(1)4P+5O22P2O5;(2)升温至60℃,①燃烧,③不燃烧(合理给分);(3)②③;(4)加热到260℃时,拨开沙子。
16、答案:(1)可燃物(或物质具有可燃性);
(2)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3)氧气或空气;
(4)一氧化碳(或碳氢化合物或微小的炭黑颗粒)
(5)以免氧气不足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使人中毒,同时防止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人体健康;
(6)B;
(7)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7、解:设:生成16g氧气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
156 32
x 16g
x=78g
答: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是7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