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下册
15 古诗二首
第一阶:我爱识字
学习内容
1.识记生字。
2.写字。
会认字
拂晓 慈祥 毕竟 映照
绝句 黄鹂 鸣叫 一行 停泊
xiǎo
cí
bì jìng
yìng
jué
lí
míng
háng
bó
行列
银行
字理识字:行的演变
我会认读
“行”是象形字。甲骨文“ ”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本义是路。部首彳(chì)是“行"的一部分。
甲骨文
楷体
行
识字提纲
1.识记生字。
形声:湖 莲 穷 荷 含 岭
会意:绝 吴
2.写字。
商甲
周金
篆秦
汉隶
金
楷
吴:会意字。甲骨文前一款的“吴”,上部是个表示人嘴巴的“口”下部是个扭动两臂,好像在跑动、跳舞的人,其实这是个“天”。两个字符组合,意思是人们在唱歌跳舞,进行娱乐活动。甲骨文后一款及以后的“吴”,把字中的“天”或换为“夫”,或换为“天”了。
吴歌、
吴语
字理识字:吴的演变
我会认读
多音字
行
(háng)
银行
(xíng)
行走
字歌:
你的言行(xíng)会影响整个行(háng)业的声誉,不谨慎是不行(xíng)的。
我会认读
加一加:日+央=映
组词:倒映
映
我会认读
比一比
浇
晓
拍
泊
境
镜
我会认读
偏旁归类记忆
鹂
鸣
都是鸟字旁,
都与鸟有关。
易读错
“慈”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竟、鸣、岭”是 后鼻音;
“行”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háng。
易写错
上部是“今”,
不是“令”。
右边是“令”,
不是“今”。
会写字
湖
岭
绝
莲
穷
荷
含
吴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氵
湖
“氵”位置偏左;“古”瘦长,在三部分中位置最高;“月”要窄,竖撇在竖中线右侧,和“古”有穿插关系。
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
结构:
部首:
书写:
上下结构
艹
莲
“艹”扁“连”大。“艹”居上居中;“连”“先写“车”,后写“之”,“之”点的收笔与“车”的短横平齐,捺要写得舒展,托住上面的“车”。
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
结构:
部首:
书写:
上下结构
穴
穷
“穴”扁“力”长。 “穴”起笔的点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是点;“力”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稍穿插进穴宝盖中。
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
结构:
部首:
书写:
上下结构
人
含
“今”宽大,“口”窄小。 “今”的撇、捺要舒展,点的收笔在竖中线上;“口”略扁,居下居中。
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
结构:
部首:
书写:
上下结构
口
吴
“口”窄“天”宽。“口”在上半格,略扁;“天”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方,第二横比第一横长,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第二阶:我会阅读
学习内容
1.理解词语。
2.理解古诗内容。
词语听写
西湖 莲叶 无穷 荷花
绝句 含义 西岭 东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名片
生平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文学成就: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在南宋诗坛声誉甚高。擅长七言绝句,诗歌语言浅近,清新自然,创造了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
主要作品:《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
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读熟。
读文要求:
初读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
/
/
/
/
/
/
初读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解题:
时间
地点
事件:送别朋友
初读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理解诗句:
毕竟
究竟,到底
这种不同体现在哪里呢?
诗意: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
的风光与其他时节的不同。
悬念
六月西湖
初读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理解诗句:
接天
诗意: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
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无穷
映日
别样
与天相接
没有穷尽,这
里是一望无际
阳光照射
特别,不一样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文解读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六月景美,友人不舍分别。
议论
写景
结构图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
风光
莲叶
荷花
六月
不同
无穷碧
别样红
议论
写景
六月西湖
景色醉人
主要内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通过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 。
赞美
绝 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四句一首。按照每句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读熟。
读文要求:
初读古诗
绝 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
/
/
/
/
/
/
初读古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理解诗句:
黄鹂
诗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
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鸣声婉转,栖于高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初读古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理解诗句:
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近景
远景
由近及远
黄
翠
白
青
黄
翠
白
青
相互
映衬
鸣
上
动态美
初读古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理解诗句:
西岭
诗意: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雪山上终年不化的
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
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千秋
泊
万里船
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年,谓年代久远
停船靠岸
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初读古诗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理解诗句:
近景
远景
由近及远
含
泊
含
泊
动态美
心情愉悦
绝句
动态
静态
鸣翠柳
上青天
色彩明丽
清新开阔
千秋雪
万里船
结构图示
主要内容
《绝句》勾画出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开阔的春景,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愉悦
第三阶:我想试试
学习内容
1.课后作业。
2.内容拓展:
古诗中的对仗
课后习题1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朗读课文。
老师来指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两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毕竟”读得紧凑而有力,“不与”读得稍重;第三句读时语气略激昂,“别样红”节奏稍慢,“红”字拖长渐弱,表现古诗起伏回环、委婉动听的音韵美。《绝句》要带着愉悦轻松的感情朗读。前两句节奏欢快,表现喜悦心情;第三句中“千秋”读得舒缓有力,表现时间的久远;第四句中“万里船”要读得慢而稳,表现东吴的遙远和深远的意境。
课后习题1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朗读课文。
答案供参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后习题1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背诵课文。
老师来指导
背诵古诗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可以自己反复读,也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每句诗的意思,明确诗中都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读熟后自然成诵。还可以采用边看图边记忆诗句的方法。
课后习题2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老师来指导
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想一想自己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把幅幅画面连在一起,形成动态的画面,最后与同学交流。
课后习题2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供参考
瞧,那绿得发光、绿得发亮的荷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它们一个挨着一个,紧紧相连,看过去,一片碧绿,无边无际!柔和的阳光映照在西湖上,湖面上微波粼粼,荷花呈现出别样的娇红,更呈现出它们的多姿。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冲上青天,自由飞翔。
我想试试
古诗中的对仗
古诗中的对仗,就是我们所说的对偶句。一般律诗(七律或五律)中的颌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颌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颈联“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一般绝句不作要求,但有的却已经运用了对仗。有的绝句全篇对仗,如本课《绝句》全篇对仗,再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和李峤《风》,两首诗也是全篇对仗。有的绝句只两句对仗,如本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后两句对仗,再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前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构成对仗。
我想试试
对仗的诗句,必须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上下一一对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等等。甚至再细分,名词中的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人名对人名……形容词中颜色对颜色。再有就是对仗的两句,上下平仄相对,特别两句诗的末尾一字,上句必须是仄,下句必须是平。
我想试试
如:(数量词)(名词动物)(动词)(名词)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最后一字“柳”是仄声)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最后一字“天”是平声)
(含颜色) (含颜色)
(最后一字“柳”是仄声)
(最后一字“天”是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