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山水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欣赏名家山水画,激发学生感性认识,了解山水画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笔墨和勾、皴、擦、染、点等传统技法的,了解中国山水画石头的画法,使学生能够用笔墨大胆的去表现家乡自然山水,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 。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理解山水画的美和实际景的区别。;过程与方法
2、初步掌握山石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山石画留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意境美 ;
2、山水画的石的绘画步骤与方法,学生运用笔墨对勾、皴、擦、染、点技法的学习。
难点:让学生在山石绘画中体会笔的皴法,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展示我们家乡地域风光, 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给画家无穷的创作灵感。教师展示几幅石林山石作品,并描述每幅画的特点。 学生在欣赏优美图片,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实物展示
二、初步感知 教师展示西方的风景画、中国的山水画,并提出问题: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中西方绘画不同 ,分析山水画作品与实际风景画的区别。 课件展示
欣赏《垂钓图》沈周(1427-1509)明代中期的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苏州人,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 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 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 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 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 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 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总结:中国山水画正是通过构图,空白,墨色的运用来寄托画家的人生理想和品格追求的,讲究诗情画意,这就是山水画的灵魂,即画中的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 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意境。 课件展示
三、探索实践 学习画山水就要先学习画山,先学习山石、我们先看生活中的石头的造型方法和绘画技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山石独特魅力。 1、山石的画法 教师演示了解石分三面; 勾形,勾出石头的具体形状;皴擦,表现质感; 丰富山石;染色,染出明暗。注意构图,用淡墨勾出 ,山石, 质感和前后层次;用淡墨完成点染,表现明暗。 2、学生活动,画石林当地的石头,(教师辅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讲解)。 观察讨论欣赏几幅老师的石林 写生作品各种皴法对于山石质感表现 。
五、交流点评 展示学生山水小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主要针对两个方面评价:1、画面的构图以及山石的勾皴点染技法 学生总结收获、体会,提出碰到的问题。
总结:
山水画是画家寄情于山水,通过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来抒发自己的情怀,通过山水的意境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咱们同学们也要明确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要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