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7 15:3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单选题
1.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
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
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
2.河姆渡村落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渔猎、采集、家畜饲养,这极大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食物来源。同时河姆渡人很重视保存和储藏食物。河姆渡人用来储存食物的器具主要是( )
A.陶器 B.青铜器
C.铁器 D.瓷器
3.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唱道:“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 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
A.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丰衣足食的情景 B.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
4.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主要由于( )
A.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B.要求有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C.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的发展
D.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5.汉高祖刘邦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同时还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得“仕宦为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
A.愚民弱民政策 B.限制商人政策 C.禁止经商政策 D.反腐倡廉政策
6.清代陶煦的《租核 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 B.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
C.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7.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各家的父亲分得土地,终身耕种,死后交回村社;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由土地所在地的村社农民耕种。这表明阿兹特克人( )
A.家庭的主人掌握一部分土地 B.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
C.贵族的土地由村社统一管理 D.贵族会经常吞并村社的土地
8.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说明了( )
A.社会财富的数量不断增加 B.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C.当时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D.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9.宴飨在汉代成为一种风气,有肉有酒,是美好生活的写照,汉代人称他们享用的酒是“天之美禄”,是上苍的恩赐。下图汉画( )
A.体现了汉代食物生产现状 B.是汉朝鼎盛时代真实写照
C.证实了汉代民众生活水平 D.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发达
10.自从希腊人定居下来,他们就仰赖一些小块平原的出产物生存,其中三种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即谷物、葡萄和橄榄,它们被统称为“地中海三作物”。古希腊食物出现如此状况的原因是,古代希腊( )
A.手工业较发达 B.食物来源丰富 C.多山少平原 D.海外贸易兴盛
11.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12.下图是甲骨文中的“高”字。“高”字反映的是一种建筑在土台上的房子,其下部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从这一文字的结构状况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 )
A.从商朝开始建筑房屋定居生活 B.当时社会各阶层共同享有财产
C.当时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 D.当时已经开始进行粮食储存
13.下图中的动物为骆马,其最早培育者是( )
A.班图人 B.印第安人 C.巴比伦人 D.斯巴达人
14.下图为出土于今伊拉克南部地区的木制画“乌尔之旗”,据此可知( )
A.家畜在人们的生活中较重要 B.两河流域的先民驯化了骆马和羊驼
C.农业与手工业劳动尚未分离 D.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艰辛
15.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提高,剩余产品开始出现,人们逐渐有了私有观念,先是生产工具、农产品私有,最后连房屋、田宅、园地也变成私有。这从侧面说明( )
A.剩余产品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 B.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C.原始社会早期出现了阶级压迫 D.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二、材料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进入原始农业社会以后,即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
——摘编自翟虎渠主编《农业概论》
材料二 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进入农业社会后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大幅度提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产品没有剩余,没有私有财产,人类也没有私有观念……从农业革命起,社会产品有了剩余,这就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氏族部落的首领和家族长利用自己对公共财产的管理和分配权,或利用对外交换产品的方便,把一些集体的财富据为己有。
材料二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也产生了。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减轻自己的劳动……人们不再把战争中的俘虏杀死,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上述现象的产生是历史的进步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印第安人的生产生活。结合所学可知,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材料,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是重要社交场所,与“权力”有关。综合可知,这反映了玉米生产对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实行直接民主”“注重集体活动”不能由材料得出,B、D项排除。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且黑陶是河姆渡文化的一大特色,故选A。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根据“你耕田来我织布”,结合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征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故选B项;歌词里虽然反映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但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未必能实现丰衣足食,排除 A项;材料没有反映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进行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没有反映“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的生产格局,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
5.答案:B
解析:材料“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及其子孙不得‘仕宦为吏’”均体现了西汉初年对商人的打击和压制,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体现,B项正确。A、D两项与题干无关,错误;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错误。
6.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无论官员还是工商业者,有了一些财富后大都用来置办田地,而非投身于工商业活动,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金宝庐舍,转瞬灰烬”仅是假设,并不能说明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有关雇佣关系的信息,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从题干表述来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因此阿兹特克的土地分为公有和私有,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可排除。
8.答案:B
解析: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食物生产。材料“酿酒”“烩鱼图”体现的是汉代的食物生产状况,A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汉朝具体的时代状况,B排除;民众生活水平如何仅据材料无法推知,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中心区域是巴尔千半岛南部,这里多山少平原,农业欠发达,而有利于葡萄、橄榄种植,故谷物、葡萄和橄榄被称为“地中海三作物”,C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材料中的木制画绘制有许多家畜,这说明家畜在人们的生活中较重要,选A项。美洲先民驯化了骆马和羊驼,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故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小农经济,故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田宅、园地变成私有财产,说明土地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从而可以看出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排除A项;C、D两项由材料信息难以得出。
16.答案:(1)原因: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增长。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内部出现了财富分化;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得男女地位出现变化;氏族内部私有观念的产生,阶级的出现。
解析:
17.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私有财产的产生。材料二反映了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出现。
(2)上述现象的产生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