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7 15:3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单选题
1.19世纪的英国人“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个全新的概念”。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工业革命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
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工人压力增大 D.工业文明已经完全取代农业文明
2.英国乡村拾穗惯例由来已久。济贫委员会在1843年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捡拾三四蒲式耳(计量单位)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13%。捡拾谷物对穷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到19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上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A.圈地运动深入发展 B.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福利救助体系的发展
3.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阶级逐步萎缩,也使新的阶级和阶层形成并壮大起来。这里逐步萎缩的“落后生产方式的阶级”是( )
A.农业工人阶层 B.工业资产阶级 C.自耕农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4.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指出,童工和女工是雇主眼中“忙碌”“勤劳”和“有用”的人,同时分析了1839年在大不列颠工厂中的工人构成情况(如下表)。这种构成( )
项目 18岁以下工人总数 女性总数 18岁以下女工总数 成年男工总数
人数 192887 人 242296 人 112192 人 96569 人
A.说明英国重视技术工人的家族传承 B.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
C.反映出当时成年劳动力的严重匮乏 D.说明农业吸引劳动力能力超过工业
5.19世纪中期,在《谷物法》存废争执最激烈的时候,英国首相皮尔说:“铁、煤和制造业的资源给予我们在激烈的工业竞争中超越每一个对手的有利条件……我们位于那些因自由交换产品而获利的国家之首,这个国家能从竞争中退缩吗 这个国家能在禁闭的病态的环境中繁荣吗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重商主义政策盛行 B.经济发展推动政策调整
C.新旧势力矛盾重重 D.与列强间殖民争夺激烈
6.东印度公司成立时股本仅有6.3万英镑,到1708年增加到316.3万英镑。从1698年到1775年,英国的进出口额增长了500%至600%之间。由此可见,英国工业革命出现得益于( )
A.殖民地的原材料丰富多样 B.海外市场和货币资本的取得
C.近代金融制度体系的确立 D.人们抛弃安贫乐道的价值观
7.观察下图,现代工厂制生产在早期呈现出的显著特色是( )
A.作坊式集中劳动 B.大机器集中生产 C.大企业聚合生产 D.为垄断资本生产
8.“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了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据此,20世纪以来美国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发明了新交通工具
B.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C.工业生产方法的改进
D.政府的推动作用
9.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以英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促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C.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D.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10.下图是16—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图(单位:%)。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6世纪英国贩卖的黑人奴隶主要流向城市 B.17世纪后半期英国农村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C.19世纪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 D.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历史顶峰
11.18世纪90年代的英国,学徒童工的使用达到了高峰,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19世纪末,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英国童工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对儿童权益的保护 B.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
C.民主、人权的不断发展 D.工业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12.在工业革命中“它为机械供给推动力。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是指( )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 D.汽轮
13.如图是1750~1851年英国专利授予量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英国( )
A.工业革命促进专利制度诞生 B.英国垄断近代自然科学成就
C.科学理论和新技术紧密结合 D.知识产权保护适应经济发展
14.19世纪上半叶,西欧社会在争论妇女“工作权利”时,倾向于女人们留在家里生育孩子。1870年后,随着工厂以及大量服务性岗位的出现,妇女们的工作权利得到认可。这表明工业革命( )
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B.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C.提升了妇女在劳动市场上的地位 D.使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5.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法国政府这一做法解释最合理的是( )
A.体现了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B.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推动了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适应了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16.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铁线,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以便装上圆头……用这种方法,一枚扣针的制造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机制,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演变。仅仅数十年间,以乡村和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就变成了以城市和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生活以及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都大为改观了。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价值观、择业标准明显改变等等,都使身处其境的人们大为惊讶。有人发财了,更有人破产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摘编自刘其、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18.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亨利 福特的创新是发明了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在上面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公司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使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摘编自李庆余、周桂银等著《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机器大生产的非人性”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因此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了,B项正确。钟表在19世纪前已发明并使用,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乡村拾穗依旧是普遍现象,但是到了19世纪末,英国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这说明产业工人工资水平的大幅提升以及许多职业对女性的开放,使她们更倾向于进入工厂劳动或从事其他行业,故选C项;圈地运动与材料时间“1843年”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女性的经济活动,没有涉及女性地位的变化,故排除B项;福利救助体系的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
4.答案:B
解析:英国在1839年即工业革命期间大量使用童工和女工,原因是童工和女工的劳动力价值比较低,符合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节省成本、获取利润等客观需要,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技术的传承方式,排除A项;大量使用童工和女工并不意味着成年劳动力匮乏,排除C项;D项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的生产能力大大加强,对商品市场的需求也增强,工业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贸易的要求,这与英国传统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冲突,《谷物法》是重商主义政策的典型表现,所以产生了《谷物法》存废的激烈争执,B项正确,排除A项;《谷物法》的存废主要反映的是主张自由贸易与反自由贸易的政治力量的斗争,排除C项;与其他列强殖民争夺激烈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
7.答案:B
解析:现代工厂制是在工业革命时期产生的,由图中机器生产及集中生产可知,其早期呈现出的显著特色是大机器集中生产,B项正确;作坊式集中劳动是工场手工业的特色,A项错误;大企业聚合生产和为垄断资本生产不是工厂制早期的特点,C、D两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提供了便利的储备工具和运输工具,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是美国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得知,16—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出现重大变化是在1801年以后,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黑人奴隶主要流向美洲,A项错误;据图示可知17世纪后半期英国农村人口仍占绝大多数,B项错误;D项“达到历史顶峰”表述绝对化,排除。
11.答案:B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其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较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高很多,童工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通过学徒童工使用的变化,尤其是英国政府对5-12岁儿童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技术需要劳动者有较高的文化或技术水平,有较好的教育程度。所以英国童工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原因是B项。A、C、D三项都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带来的变化,不属于根本原因,因此错误。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发生后,伴随着工厂对自由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原本大多数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获得了工作权利,这是妇女劳动地位得到提高的具体表现,C项正确。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间的矛盾,A项所述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法国教育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法国政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培养技术人员以适应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因此D项正确。法国政府注重对技术工人的培养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与工人阶级的斗争无关,A项排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与法国政府注重对技术工人的培养无关,B项排除;徒工学校的建立等旨在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不能直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C项排除。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一枚扣针的制造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可知,这体现了工厂制度下分工更加精细,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的生产能力,故D项正确。
17.答案:【示例】论题: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阐述: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方面过渡,逐渐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出现并发展迅速,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病;工业革命促使国家经济地理状况发生改变;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对外贸易地位凸显;工业革命也造成了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化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题干主旨是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如推动城市化、国民经济结构变化、对外贸易等,因此可以提出观点: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论证:根据材料所列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进一步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论证过程注意史论结合, 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方面过渡,逐渐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出现并发展迅速,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问题;工业革命促使国家经济地理状况发生改变;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对外贸易地位凸显;工业革命也造成了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化等等。
18.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的产生。
(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略。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亨利 福特的创新是发明了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分析,得出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据材料一“在以后的十年中使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得出,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据材料一“1914年”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有助于垄断组织的产生。
(2)据材料二中“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得出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据材料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得出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结合所学,从机器大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如据材料一“十年中使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据材料二“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据材料三“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等分析机器大生产的人性。如据材料三“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分析机器大生产的非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