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7 15:4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单选题
1.18世纪90年代,英国掀起了运河开凿热。北起马基特哈伯勒,南到牛津,西达格洛斯特,东迄伦敦,运河开凿发起人比比皆是,报栏中关于运河的报道铺天盖地。但19世纪20年代后,这一热潮迅速降温。这一变化可说明( )
A.铁路在英国内陆运输的作用增强 B.工业化为运河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C.自由放任政策阻滞了运河的开凿 D.石化工业发展使运河开凿热降温
2.166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 保罗 德里凯,建设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运河,目的是“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这一“最宏大的土木工程”是( )
A.米迪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通海运河 D.巴拿马运河
3.秦统一后第二年,就开始大力修筑道路。驰道,连通全国各地,堪称“国道”;直道,自咸阳始,直抵北部长城边界;五尺道,是滇蜀地区的重要商道。秦朝构建道路网旨在( )
A.镇压农民起义 B.巩固国家统一 C.发展邮驿制度 D.开发江南地区
4.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 )
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 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
C.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D.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
5.据记载,1888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迷信思想阻碍科技传播
6.读下图,指出开辟线路1和线路2的航海家分别是( )
A.达·伽马、哥伦布 B.麦哲伦、哥伦布 C.迪亚士、麦哲伦 D.哥伦布、麦哲伦
7.“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8.汉唐时期,中国通过西亚地区直达欧洲的交通日渐发达,大量的中国植物在中亚城邦、西亚地区和东欧地区被栽种,大量的中国生产工具在这些地区被仿造与推广,诸多中医学经验在这些地区被用于治疗人和动物。由此可知,汉唐时期中外交通的改善( )
A.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B.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进取的心态
C.便利了中国商品的对外输出 D.惠及了沿线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
9.“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了,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对材料中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交通工具革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B.工业化初期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船和火车
C.生产力发展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 D.生产力发展促进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
10.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叙》载:“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建( )
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
11.20世纪,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当时上海( )
A.汽车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B.交通全面实现现代化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12.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如图所示),南起体杭,中经江都、洛阳,北到涿郡,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可见,隋唐大运河( )
A.使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B.便利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北方的商品生产逐渐陷入低迷 D.推动了东部沿海对外贸易的繁荣
13.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14.东汉训诂书《释名》将道路解释为“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此材料说明( )
A.道路是由人践踏而成 B.道路是铺设而成的
C.道路是自然形成的 D.道路与“蹈”“露”是互通的
15.19世纪70年代,湖北轮船航运业曾短暂出现英国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美国旗昌洋行与轮船招商局汉口分局四足鼎立的局面。这一现象说明( )
A.民族资本主义与洋人争利 B.湖北率先利用工业革命成果
C.帝国主义激烈争夺航运权 D.湖北交通业逐步走向近代化
16.《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的作品,该书发表于1872年, 当时可以用来“环游地球”的交通工具有( )
①汽船
②蒸汽机车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1763年以前,这些大陆上的欧洲殖民地主要限制在沿海一带。但在后一世纪中,大陆的内地被横越。工业革命通过提供必需的机械和技术,使由陆路侵入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道路、没有连接河道的运河、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原住民的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晰,史论结合,有史有据。)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外商在华轮运势力也空前地扩张起来。旗昌、德忌利士、省港澳、公正、北清、太古、华海、扬子、怡和等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这些公司资力雄厚,不仅拥有各自的码头仓栈,而且联设保险行号,俨然形成完整的外商轮船运输体系。据统计,各口外商船只进出吨位,自1868年的630余万吨增至1892年的2300万吨。24年间增长几达4倍。
——摘编自聂宝璋《轮船的引进与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军,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臣闻近因各省灾歉迭乘,民情困疲,货客俱稀,生意大为减色;兼以法国滋扰越南,附股之人不无疑惧,咸思撤回股本。该局各口分设日多,资本日重,万一不敷周转,实于防务大有室碍。可否仰恳天恩,俯念该局轮船转运漕粮、军火、防军,曾著微劳,饬下南北洋大臣体察情形,随时拨款接济,并广为筹款,收买股份单作为官股,以维大局,似于商情、洋务、防务均有裨益,谨附片具陈。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
材料三 轮运在广东内河水域的推行,先是由广州富商苏惠农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斥巨资创立平安轮渡公司,置小轮拖带木船,行驶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因惟恐外国小轮趁机深入内河,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曾勒令平安轮渡停航。苏惠农的试航证明小轮带渡船可避免盗贼与风涛。所以,珠江三角洲的船主、航商纷纷向官府提出申请,要求允准用轮船拖带木船。这一要求,终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六月得到张之洞的批准。轮拖渡船,很快便在珠江三角洲推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全省小轮已达200艘,其中洋商的小轮船只占极小的份额。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南海、番禺、顺德、香山等县水网区,不仅乡镇间有互通小轮船,而且与邻县、佛山、省城等地也有轮船往来。
——摘编自叶显恩《徽州与粤海论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商在华轮运势力迅速扩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轮船招商局的作用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航运业在中国的发展。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19世纪初火车及铁路运输的出现与发展,使运河开凿热迅速降温,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探讨开凿运河由热潮到迅速降温,重在一个“变”字,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涉及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石化工业的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D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米迪运河。根据材料中的“法国”“避开直布罗陀海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工程是米迪运河,故A项正确。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B项排除;通海运河属于英国,它的修建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C项排除;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D项排除。
3.答案:B
解析:“旨在”即其主要目的,秦朝构建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从当时形势看主要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驰道连通全国,有利于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直道直通北部边界,方便巩固北方边防;五尺道则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可见改善交通主要是基于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需要,故选B项。秦统一后第二年即开始修筑道路,可见此时目的并非镇压农民起义,排除A项;交通的发展有利于邮驿制度的发展,但发展邮驿不是目的,排除C项;驰道连通全国,直道是在北方,五尺道是在西南地区,故开发江南地区不能得出,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水路便利的作用。根据材料“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可知运河使昆剧的传播范围变大,说明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故C正确。材料提及的嘉兴、杭州、无锡、镇江等都不是明代的政治重心,故不能表明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逐渐重合,A错误。明代江南的文化与经济落后于北方不符合史实,故 B错误。材料并没有表明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故D 错误。
5.答案:B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表明封建等级制度严重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和推广,不利于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清政府……修建……铁路”不符,错误;材料强调清朝的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并非强调清朝的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迷信思想,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线路1是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美洲,据所学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线路2是全球航行,结合所学可知该航海家是麦哲伦,故D正确。达 伽马到达印度,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均与线路1和线路2不同,故排除A、B、C。
7.答案:A
解析:“至今千里赖通波”说明了大运河地位的重要性,即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枢纽,故选A项^B项曲解了题意。C、D两项在题干未体现。
8.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外交通条件改善,中国作物品种和生产工具传到中亚、西亚和东欧等地区,有利于改变当地种植结构和提高生产力,中医学经验传到这些地区,有利于当地的疾病防治,降低死亡率和延长寿命,故选D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排除A项;“进取”不能体现,排除B项;此时中外贸易不属于中国对外商品输出,C项排除。
9.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对生产力的影响,而不是生产力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的影响,故A项正确,C、D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10.答案:D
解析:从材料“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中可以看出,修建京张铁路不仅有利于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还能巩固京师西北边防,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京张铁路与交通近代化的关系,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京张铁路修建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排除C项。
1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可以看出,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出现给当时社会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带来变化,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体现当时上海的汽车走进普通家庭,排除A。单从汽车一种交通工具不能体现交通全面实现现代化,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奢侈风气盛行,D错误。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D
解析: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故选D项。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原始道路的形成。“蹈”为践蹈,“露”为显露,据材料“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可知,道路是因人的践踏而形成的,A项正确,C项排除;B项“铺设”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题干解释的是原始道路的形成,排除;D项未能正确理解题干,题干解释的是原始道路的形成,并非强调道路和“蹈”“露”之间的关系,排除。
15.答案:D
解析:
16.答案:A
解析:据材料“1872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汽船发明于1807年,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汽车发明于1885年,飞机发明于1903年,故A项正确。
17.答案:示例
论题: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推动了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变。
阐述:火车、轮船等高效交通工具的出现,带动了冶铁业、采矿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密切了英国城乡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外市场,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促进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工具的进步也间接壮大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推动了平等意识的形成,同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结论:综上所述,交通工具的革新与进步,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有利于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变。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18.答案:(1)列强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与生产的集中;公司资力雄厚;机器轮船的性能优越;海外殖民扩张的加剧;先进的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
(2)作用:转运漕粮、军火、防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推动交通近代化。
有利因素:政府扶植;以机器为动力吸引民间投资。
不利因素:新生事物受时局和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自身管理的局限性;资金短缺;等。
(3)近代轮船业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外资企业是为了满足列强侵略和经济扩张的需求而出现的,它为列强在中国掠取资源提供了便利,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随着我国近代航运业的发展,先进的运输方式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改善了交通运输功能并扩展了城市功能,给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各个领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公司资力雄厚”可归纳出列强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公司自身的优势。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与生产的集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海外殖民扩张的加剧;机器轮船的性能优势等。
(2)第一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二“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军,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可归纳出转运漕粮、军火、防军;从近代化的角度可得出推动了交通近代化;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第二小问,因素可以从政府的政策扶植、近代化的优势、时局环境、经济发展程度、资金、市场、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去进行归纳总结。
(3)评价,从近代航运出现的时代背景、发展状况等角度去分析,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两个角度进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