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7 21:2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单选题
1.“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这是对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具有人 口迁徙特色的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应为( )
A.两晋之际 B.秦汉时期 C.中唐以后 D.两宋之际
2.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徙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印度佛教传播到中国的过程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
A.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B.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
4.下图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纪一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某民族的扩张路线。该民族是( )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波斯人 D.阿拉伯人
5.左图是唐代敦煌文献中的《白描相扑图稿》(局部)。右图是唐代相扑传入日本后的线描图。它们可以用来说明( )
A.中日绘画风格渐趋一致 B.相扑运动源于民间竞技
C.中华传统文化深远影响 D.日本全面学习中国文化
6.每位杰出的日耳曼人武士首领都有一批年青的侍从,即扈从队。他们战时守卫在首领身旁,效忠他、服从他;首领则向他们提供武器、给养及一份战利品。酋帅们为胜利而战斗,侍从则为酋帅而战斗。这种关系具有( )
A.野蛮落后性 B.社会等级性 C.封建社会性 D.迁徙流动性
7.《赫梯法典》第六十四条规定:假如任何人盗窃拉车的马,则要赔付十匹马,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一规定说明( )
A.赫梯注重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 B.马匹对赫梯人具有特殊意义
C.赫梯的立法原则是“轻罪重刑” D.战马的实用价值远高于房屋
8.《赫梯法典》有关于马的规定:“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最能说明( )
A.赫梯人喜欢马 B.赫梯人保护马匹的方法特殊
C.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 D.马的主人对马的管理方法失当
9.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原来没有文字,是腓尼基人把文字带给他们的。这说明腓尼基文字( )
A.属于象形文字 B.推动了希腊文明发展
C. 是海外殖民的产物 D.发展了楔形文字
10.下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射箭,一人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赫梯人扩大了铁的用途 B.赫梯人的战斗力提高
C.赫梯人的冶炼技术得以改进 D.赫梯人在作战时能轻松获胜
11.一幅图画描述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
A.前5世纪希腊 B.3世纪罗马 C.13世纪西欧 D.19世纪英国
12.在印欧人的早期迁徙平息下来之后,按其迁徙的路线和大致时间判断,形成的帝国不包括( )
A.亚述帝国 B.赫梯帝国 C.波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3.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200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下列对古代希腊殖民解读准确的是( )
A.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 B.与近代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一致
C.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D.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
14.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中写道: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这说明当时的日耳曼人( )
A.已进入文明时代 B.以采集渔猎为生 C.尚处于游牧时代 D.具有封闭保守性
15.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 )
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食物来源特别不稳定,“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久居,游牧和迁徙成了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此外,由于马的饲养成功,也加快了印欧人的迁徙速度和节奏。
材料二 据相关资料考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欧人就来到这里(古罗马地区),创造了巴拉菲特湖上文化,后陆续又出现了印欧人的特拉马拉文化、亚平宁文化和威兰诺瓦文化。虽然这些文化一直在发展,但与进入东方的印欧人迅速进入文明时代不同的是,在这里的印欧人始终在文明边缘徘徊,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进入文明时代。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印欧人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迁到罗马地区的印欧人与迁徙到东方地区的印欧人有什么不同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居于黑海草原北岸的印欧种游牧民陆续离开草原,向外迁徙。延续了1500年的迁徙运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为印欧种人的第一次大迁徙,从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为第二次大迁徙,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为第三次大迁徙。
——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二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欧人的大迁徙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客家文化与人口迁徙关系密切。这一特色的形成开始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时期,即两晋之际。
2.答案:C
解析: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由北方流向南方。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可知,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暴力冲突和和平交流,B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通过多年征战,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故答案为B;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排除A;波斯人生活在伊朗高原,排除C;阿拉伯人在8世纪中期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主要区域是阿拉伯半岛,排除D。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图像的解读能力。相扑源于中国春秋时代,从春秋到秦汉时期名为“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相扑于唐朝传入日本后,成为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被誉为日本国粹,亦称角力、角觚。通过图左、图右对比可知,日本相扑比赛形式、竞技状况都受到中国相扑的影响,故选C。两图均是线描图,不足以说明中日绘画风格渐趋一致,排除A。相扑比赛形式虽然赤裸上身,但不足以说明其起源于民间游戏,排除B;相扑虽然是从中国传入日本,但单纯从一项运动不能说明“全面学习”,排除D。
6.答案:B
解析:从“侍从”“效忠”等关键词来看,酋帅与侍从之间带有明显的等级性,故B项正确。从当时的发展阶段来看,不能说是落后的、野蛮的,故A项错误;从日耳曼人的这种从属关系来看,不能体现封建社会性,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迁徙,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
8.答案:C
解析: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腓尼基字母传入希腊,逐渐形成了希腊字母,有利于希腊文明的发展,故B项正确;腓尼基文字属于字母文字,不属于象形文字,排除A项;腓尼基文字是由原来西亚地区的楔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不是海外殖民的产物,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的扩展途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希腊的殖民活动推动了城邦体制的扩展和希腊文明的传播,这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故C项正确;古希腊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发达,其殖民源于商业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列强殖民扩张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性,是为了开拓市场,而古希腊是奴隶社会,其殖民是为了维持生存,二者目的有本质不同,故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1)原因:对食物的追求。有利条件:马的饲养成功。
(2)进入东方的印欧人迅速进入文明时代,但是进入古罗马地区的印欧人始终在文明边缘徘徊,没有进入文明时代。
解析:(1)问根据材料一“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可知,食物即经济原因是古印欧人迁徙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由于马的饲养成功,也加快了印欧人的迁徙速度和节奏”可知,马的饲养成功是古印欧人不断迁徙的有利条件。
(2)问根据材料信息“虽然这些文化一直在发展……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进入文明时代”概括回答。
17.答案:①形成了新的族群:如雅利安人、赫梯人、希腊人等;②铁器推广;③战车和马匹使用推广,发明了骑兵,军队数量和机动性大为增强;④交通发展;⑤推动了欧亚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
解析:从新族群形成、生产力进步、社会文化进步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