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标志中,属于“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A. B. C. D.
2.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燃烧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二氧化碳有毒,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D.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3.开发利用海洋能源可成为实现“双碳”日标的“蓝色途径”。下列海洋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 B.波浪能
C.石油 D.潮汐能
4.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 B.风能 C.天然气 D.石油
5.每年的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C.高层楼房着火时,乘坐电梯逃离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
6.下列四组物质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一组是
A.一氧化碳和空气 B.二氧化碳和氢气 C.氧气和氮气 D.氢气和一氧化碳
7.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烤箱着火时,用水扑灭
B.室内起火应迅速开窗通风
C.燃烧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图书资料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8.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会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下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 B.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的
C.黑色物质不能与O2发生燃烧反应 D.黑色物质易溶于水
9.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氢气作高能清洁燃料 B.用金刚石划玻璃
C.用氮气做食品包装袋内的填充气 D.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10.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容易引起森林着火的地方设置隔离带,利用的原理是移除可燃物
B.搬运取用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
C.酒精灯使用后需用灯帽盖灭,利用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1.下图为利用固碳酶作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丙(乙烯)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丙的化学式为CH2 B.反应①的反应原理为
C.该转化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未发生变化
12.下图是“粉尘爆炸实验”的装置图,与该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B.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C.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B.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个数是
①干冰和冰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②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③一个Fe2+比一个Fe3+多一个电子
④炒菜时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⑤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⑥夜间煤气泄漏应该迅速开灯寻找泄露源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5.取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B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生成的沉淀和所取的混合气体的总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A.1:1 B.2:3 C.153:28 D.181:209
二、填空题
16.结合如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2)对比观察实验B,一段时间后,试管______里的铁钉锈蚀。
17.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一氧化碳②干冰③氧气④石墨,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
(2)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4)能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_____。
18.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燃烧时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_____。
(3)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作用。
(4)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19.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安全无小事”,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加油站加油使用手机
B.冬天用煤火取暖不能紧闭门窗
C.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开灯检查
20.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选填“活泼”或“不活泼”)。
(2)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A. B. C.
(3)硅是天宫一号动力源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单质硅的制取反应方程式为X,X的化学式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1.有A、B、C、D、E五种物质,在常温下A、B、C是气体,D是黑色固体,E是液体;其中C和D内含同一种元素;B和E内含有同一种元素,A、C、E内含有同一种元素。五种物质间的转变关系如下图:
①EA+B;②A+DC
根据以上回答问题:
(1)写出AC的名称:A_____C_____
(2)AC、E含有的同一种元素的符号是_____。
(3)写出①的反应方程式_____;这个反应属于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4)如果A不充足,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如果实验室要用液体药品制取A,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2.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物质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条件没有标出)。A、B是常见的液体,D、E和G是气体,E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_____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由F生成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3)由E生成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将二氧化碳依次通过如图装置,写A、B两处观察到的现象。
(1)A处现象:___________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B处现象: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___________。
24.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
(2)B实验说明白磷燃烧需要__________和_________条件。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D实验说明CO2具有_______性质。
五、计算题
25.实验室用6.25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
(2)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
(3)所用稀盐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D 6.A 7.D 8.B 9.B 10.D 11.A 12.D 13.D 14.C 15.D
16.(1)温度达到着火点
(2)②
17.(1)④(2)③(3)②(4)①
18.略
19.(1)不可再生
(2)SO2
(3)
(4)BC
20.(1) 6 不活泼
(2)C60
(3)CO
21.(1) 氧气 二氧化碳
(2)O
(3) 分解
(4)
(5)
22.(1) CO2 O2
(2)CaCO3 + 2HCl=CaCl2 + CO2↑+H2O
(3)CO2 + C 2CO
23.(1)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 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4.(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
(4)密度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5.(1)5.0g克
(2)解:设生成气体的质量为x
x=2.2g
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2.2g
(3)解:设该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y
y=5%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