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4章
人与环境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分析生态足迹,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认同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认同应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3.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建议或行动计划。 1.生命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生态观。
2.科学思维: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系统的整体出发,讨论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循环因果的关系。
3.科学探究: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或行动计划。
4.社会责任: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合理化建议。
生态占用
生产资源
土地及水域
越多
越大
不同
增大
增大
增长
慢
增大
人口增长
资源、环境
首位
资源、环境
全球性
煤、石油和天然气
CO2
全球变暖
上升
太阳紫外线
1000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少;
人口剧增
1/3
退化
雾霾
生物圈的稳态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生态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示:人口的增长是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概念检测
①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的原因是生产与蔬菜相同质量的牛肉需要更多质量的生产者。( )
②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③泥石流频发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
④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 )
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
√
√
×
√
温室效应与酸雨的共性有哪些呢?
提示:(1)成因:植被减少,化石燃料大量燃烧,超出了环境的自动净化能力。
(2)防治措施:大量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拓展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生态、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提示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检测
1.(目标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土壤污染 ⑤臭氧层空洞 ⑥潮汐 ⑦大脖子病
A.②④ B.⑥⑦
C.⑤⑦ D.②⑤⑦
解析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潮汐属于自然现象,大脖子病由机体缺碘引发,与环境无关。
答案
解析
2.(目标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发现,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正在逐年融化,使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温室效应
C.大气污染 D.海洋污染
3.(目标2)下列人类活动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引水灌溉 B.利用地热
C.任意施用化肥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答案
解析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干扰了生态平衡,严重影响生物圈的稳态,A正确;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不能靠个人努力解决,C错误;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个公民积极响应,践行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D正确。
4.(目标3)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生物圈的稳态
B.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发展
C.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可靠个人努力解决
D.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答案
解析
5.(目标1)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有关生态足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B.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C.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
D.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往往会使生态足迹减小
解析 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C正确;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往往会使生态足迹增大,D错误。
答案
解析
题型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例1] 下列关于人口过度增长的影响中,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会随着消费水平的增高而逐渐增大
B.对资源的不断开发,造成资源危机
C.由于生态足迹的扩大,改造环境的力量增大
D.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
解题分析 由于生态足迹的扩大,人类消耗地球上的资源更多、产生废物也更多,改造难度加大,C错误。
答案
解题分析
[例2]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巨大的城镇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城乡居民收入将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人均2.9全球公顷(具体组分变化如下图所示)。如果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则中国可以在2026年达到人均生态足迹的峰值,为人均2.7全球公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题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碳足迹在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大,A错误;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B错误;草地足迹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林地足迹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C错误。
A.碳足迹在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小
B.碳足迹主要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海洋和森林面积之和
C.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对木材、薪柴的需求增加
D.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可以降低人均生态足迹
答案
解题分析
题型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例3]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8年的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无机盐的工业废水可直接灌溉农田
B.燃烧秸秆十分方便,是秸秆还田的措施之一
C.酸雨是由向大气排放大量SO2等酸性物质引起的
D.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
答案
[例4]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将大量的CO2排入大气中,加剧了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引起南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严格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B.全球变暖会影响南北极生物群落的自然演替
C.全球变暖非常缓慢,因此对人类的影响不大
D.全球变暖给南北极带来不利影响,但从全球来看是利大于弊的
答案
解析 生态足迹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火山喷发造成的森林、土地毁坏不属于此范畴。
[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一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下列不属于人类生态足迹范畴的是( )
A.构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等人类基础设施占用的土地面积
B.吸收冬天取暖所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C.生产课本所需的林地面积
D.火山喷发毁坏的森林、土地面积
答案
解析
解析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A正确;生活方式不同,消耗的资源状况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B正确;通过生态足迹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可以定量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C正确;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D错误。
2.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B.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C.量化分析生态足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生态足迹的大小只取决于人口规模
答案
解析
解析 由生态足迹的概念可以看出,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A正确;生态足迹的衡量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C错误;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因生活方式不同导致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D正确。
3.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对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
B.喝的奶可以转化为生产这些奶所需的草地面积
C.生态足迹只能应用于一个人
D.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大小不尽相同
答案
解析
4.关于人口过快增长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造成生态足迹加大
B.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C.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D.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
解析 人口过快增长会造成生态足迹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进而导致环境容纳量降低。
答案
解析
解析 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A不符合题意;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B不符合题意;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C符合题意;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D不符合题意。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答案
解析
知识点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6.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解析 首先要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
答案
解析
7.近期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减少汽车使用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提高绿化面积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解析 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绿地植被的减少和废气的大量排放,所以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需从解决这两个方面问题入手。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排放的废气会进一步加剧雾霾天气发生。
答案
解析
8.下列哪项不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
A.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
B.酸雨、水资源短缺
C.生物多样性丧失、人口增长
D.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
解析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海洋污染、酸雨都属于环境污染,人口增长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解析
9.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答案
10.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水污染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解析 火山爆发属于自然现象,不是因为人类的掠夺、破坏式开发造成的。
答案
解析
11.家用洗涤剂中常含有三磷酸钠,致使生活污水中磷元素含量大大增加,其直接后果是( )
A.增加水体酸度,腐蚀水龙头等设备
B.形成不溶性磷酸盐,吸附杂质,使河床加高造成水患
C.使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质恶化
D.磷酸盐有毒,诱发癌症
解析 磷元素是生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水体中磷元素增多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起藻类的大量繁殖,C正确。
答案
解析
12.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产生一定的废物。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剧增以及人类活动都会对水资源短缺造成影响
B.开车出行相比步行、食用蔬菜相比吃猪肉,都会增大生态足迹
C.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增加了CO2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
D.人类活动并非一定破坏环境,也能改善环境
答案
13.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个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酸化会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最终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SO2的全球平衡受到干扰而引起的
B.海洋酸化与人体内CO2过多引起内环境酸碱度下降的原理相同
C.增加海洋中消费者或分解者的数量可以加重海洋酸化
D.海洋酸化既影响生物个体的生存,也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
解析 海洋酸化与人体内CO2过多引起内环境酸碱度下降的原理相同,都是CO2过多溶于液体,造成液体pH下降,B正确;增加海洋中消费者或分解者的数量会产生更多的CO2,进而加重海洋酸化,C正确;海洋酸化会影响生物个体的生存,从而影响了生物多样性,D正确。
解析
[非选择题]
14.2014年年初,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近年来,许多城市的天空愈加混浊,霾日天数逐年上升,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性气候变化、__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_____、环境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和酸雨一样,雾霾是由_________导致的。和雾霾有类似现象的沙尘暴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造成的,植树种草增加绿色植物覆盖率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危害,同时还能缓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资源短缺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三空顺序可颠倒)
大气污染
土地荒漠化
全球气候变暖(或温室效应)
(3)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试举例说明:如雾霾引发呼吸道疾病;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臭氧层破坏使
紫外线增强,引发皮肤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使人类
生存受到威胁(合理即可)
15.观察下列曲线,分析回答。
(1)上述曲线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温差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2)导致全球大气中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有哪些?(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大气中CO2浓度上升导致温室效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的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合理即可)
大气中CO2等气体
能使太阳辐射顺利通过,却阻碍红外线辐射向地球外层空间散发,导致
地球表层温度升高
1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温室效应是由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多,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2)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人类的必然选择是走____________的道路。
碳循环
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可持续发展
(3)人类和自然要和谐共生,我们应该改变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下列做法中,与倡导节能环保理念相违背的做法是________。
A.开发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加大化肥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
C.使用节能家电产品
D.分类回收、再利用生活垃圾
E.用菜篮子代替塑料袋
B
解析 (1)温室效应是由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多,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因此可通过植树造林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措施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
(2)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持久而协调的发展。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的必然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替代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A不符合题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B符合题意;使用节能家电产品,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C不符合题意;分类回收、再利用生活垃圾既节约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D不符合题意;用菜篮子代替塑料袋,可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E不符合题意。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