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知道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2. 能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 知道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其影响。
4.理解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学习目标
学习新知
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 唐朝的建立
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皇帝(李渊)
太子(李建成)
秦王(李世民)
齐王(李元吉)
长子 李建成 太子589-626
次子 李世民 秦王598-649
三子 李玄霸 早夭
四子 李元吉 齐王603-626
唐高祖窦皇后四子表
李世民少年从军,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626年,太子李建成准备设伏兵杀李世民。李世民先发制人,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3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2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次年改年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 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李世民打天下时的坐骑之一 -飒露紫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你能否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举出“载舟”“覆舟”的例子?
答: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
水能载着船航行,也能把船倾覆。
说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深刻,
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的重要性。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思考与分享
吸取隋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魏征与唐太宗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房玄龄(579年-648)
杜如晦(585年-630年)
房谋杜断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2.“贞观之治”
(1)形成原因:
唐太宗手下猛将、谋臣众多,人才济济。为怀念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
三省六部制
(1)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隋:确立三省六部制
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3.治国措施
优点:分工明确,相互牵制,避免宰相独裁。
缺点:机构臃肿,增加财政负担。
三省六部制(中国官制重大变革,标志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成熟)
革新措施
隋朝三省六部制
皇帝
尚
书
省
内
史
省
门
下
省
秘
书
省
内
侍
省
吏部
礼部
兵部
民部
刑部
工部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中央官制)
审核政令
执行政令
起草政令
治国措施
(1)政治上: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唐律疏议》
唐太宗时制定了《贞观律》,规定:对官员、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罪。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
明确赏罚制度。《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成为封建社会成就最高的法典。
唐太宗特别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以示对人命的重视。京城要在两日内五次覆奏,各州要三覆奏。贞观四年,全国被判死刑者仅29人。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即对时事政治的看法。贞观八年加试经史。
治国措施
(1)政治上: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
科举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吸纳新生力量,为底层人才提供参与政治的机会,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进而巩固统治。
治国措施
(1)政治上: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唐太宗即位之初,依据德才兼备和当时官员的职责,制定了选拔和考核官员的严格标准。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
治国措施
(2)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治国措施
唐太宗经略四方,先后平定东突厥、回纥,征高句丽,联姻吐蕃。四方服悦,太宗则被周边诸族尊为"天可汗"。
(3)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贞观之治”:
(1)形成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具体措施:
政治上:
文化上:
经济上:
军事上: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法;严格考查官吏
减轻劳役,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出兵反击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统治
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故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29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
治世局面的出现——”贞观之治”
二 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以“曌”字为名。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为维护唐朝的强盛和统一、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2.武则天统治的影响:
时 间 全 国 户 数
唐高宗永徽年间 380万户
武则天神龙元年 615万户
唐高宗、武则天时全国户数比较表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郭沫若
学以致用
评价武则天
评价方法:看她是否在历史上对社会起了推动作用
第一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二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的好。
第三种说法,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宋庆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毛泽东:武则天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就是了不起。
三、“开元盛世”
“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年号,共计29年。
开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表明唐玄宗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
1、开元盛世——治国措施
单位:万户
贞观末年
武周末年
开元末年
300
615
841
唐朝户数增长表
忆昔——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yì)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sù)米白, 公私仓廪(lǐn )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wán)鲁缟(gǎo)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以上的材料说明了什么?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唐玄宗统治 前期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社会安定,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开元盛世——治国效果
唐朝盛世局面形成原因:
1、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2、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3、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视用人,善于纳谏,进行一系列改革。
分析唐朝初年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小结:理出唐朝初年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发展过程
奠基( )继续发展( )全盛( )
1、选贤任能,重视人才
2、鼓励生产,重视农业
3、轻徭薄赋,重视百姓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唐高祖(李渊)
武则天
建立唐朝
公元(618年)
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发展
继续发展
唐玄宗
开元
盛世
鼎盛
课堂总结
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的功绩
唐太宗的革新措施
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原因:励精图治、重用贤能、进行改革
开元盛世
影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概念、原因)
经济上:
政治上:
军事上:
板书设计
1.《百家讲坛》曾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所讲的主题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温家宝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致(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随堂检测
B
D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现在失去了一面好镜子。”这位大臣是( )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狄仁杰 D.魏征
4.人们对武则天的功过评说不一,史学家认为应基本肯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改国号为周
C.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D.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D
D
5.“笙磬同音”出自《诗经》,比喻两个人彼此齐心协作,好像笙、磬两种乐器和谐地合奏一样。唐朝初年,同心辅政、协调合作,被后世称为美谈的是( )
A.房玄龄、杜如晦 B.房玄龄、魏征
C.杜如晦、魏征 D.张玄素、魏征
A
6.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7.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指的是( )
A.唐玄宗统治后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