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17 12:2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例8
难点名称 学会借助参照物判断和估测物体的长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要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老师加以引导,通过排除法、推算法、类比法等方法确定单位的选取,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二年级学生刚刚认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容易混淆概念,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用合情推理的方法进行猜测、说明、推断,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难点教学方法 1.微视频讲解。2.通过合作探究。3.教师引导,总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提问师: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物体长度来说明1厘米和1米的长度,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米尺的长度是1米,并感知1厘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明确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7例8。师:哪位同学知道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读课件上的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判断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对“问题”概念还处于模糊阶段,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根据教科书编写的要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2.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师:你们认为旗杆高13厘米还是13米呢 你能用什么办法说服别人,让别人听懂你的意思?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学情预设】预设1:排除法: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比画1厘米、1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厘米。预设2:推算法:学生利用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对比,学生身高1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大概相当于10个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3米。预设3:类比法: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较,看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学生手上用的铅笔、铅笔盒的长度差不多。比如,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远大于13厘米,应该是13米。【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刚刚认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容易混淆概念,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用合情推理的方法进行猜测、说明、推断,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师:刚才同学们动脑筋想出了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找到了答案: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板书)。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来确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考多比较。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1.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请说说你是怎样确定括号里的单位的?桌子宽60 厘米 脚印长1厘米 篮球场长28米圈出合适的答案。选择合适答案打√3.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写在括号里。4.一条绳子长1米,剪掉了30厘米,还剩下多少厘米?1米=100厘米 100-30=70(厘米)答:还剩下70厘米。
小结 师:今天收获了哪些知识? 1.选择长度单位时:(1)利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2)通过排除法、推算法、类比法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2.表示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表示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