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1)(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1)(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1-17 20: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二单元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青铜器的艺术
鼎,做什么用的?
青铜器
青铜,是红铜与其它金属(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因其铜锈呈青绿色,故称青铜。
大约公元前3000年,新石器时代后期,中国就出现了青铜器。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起始于夏代
——发展于商代
——鼎盛于西周
——繁荣于春秋战国
——衰落于两汉
“礼 ”是中华文明的根源所在。礼制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与礼制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
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
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
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制——国家初形成的社会制度
《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
大禹铸九鼎
传说:远古时代大禹继位,他控制了到今天北至内蒙,西达陕西中部,东到大海,南抵长江南岸的大片疆土。为了有效地进行统治,他把天下划分成冀、青、豫、扬、徐、梁、雍、兖、荆九个行政区域,称为州,中华称“九州”便是由此而来。同时他把收取的九夷进贡的铜等贵重金属,铸成九个大鼎,用来象征他下辖的九个州。
乳钉纹铜方鼎(商代)
类别:礼器
规格:高100cm,长62cm,
宽61cm,重86.4kg
现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是古代烹煮、盛放肉食之器。鼎也是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礼器,中国古代祭祀权与王权紧密相联,因此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鼎的使用有着严格制度。据礼书的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第一鼎是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为羊、豕、鱼、腊、肠胃、肤、鲜肉、鲜腊;
诸候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但东周时诸侯宴卿大夫也可用九鼎);
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鼎实是羊、豕、鱼、腊、肤;
士用三鼎,鼎实是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鼎实为豕)。
权力与身份的象征
网格纹鼎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是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铜鼎。
敛口
环耳
折沿
空心四棱锥状足
带网络纹
扑朔迷离的夏代
司母戊大方鼎
约公元前13—前11世纪
高133cm
长110cm
宽79cm,
重832.84kg
商代:神秘狰狞
一对浮雕的虎,共衔人头
(司母戊方鼎局部)
大盂鼎(西周康王时期)
鼎高100.8厘米,口径78.3厘米,重153.3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整个造型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戒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与面,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兽面纹
“神化”向“人化”的西周
商 司母辛青铜鼎
西周 毛公鼎
夏 青铜鼎
比较一下夏、商、周鼎的不同风格
小结:
青铜器具备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特性
伯格卣
父辛爵
编钟
四羊方尊
商朝晚期,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龙虎尊(商代)
盛酒器,因其主题纹饰有龙虎而得名,与四羊方尊齐名。
通高50.5cm,
口径44.9cm,
重约26.2kg,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莲鹤方壶
壶高125cm,宽54cm,重64kg,方壶形体巨大。双层镂雕莲瓣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引颈高吭的仙鹤。镂空的双龙耳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并在腹部四角各铸一飞龙。圈足下以两只伏虎承器。
春秋战国:
华美写实,走向民间和生活化
1、商代———— 神、人、兽结合,器型厚重繁复,
神秘狰狞装饰
2、西周———— 装饰趋向写实,突显艺术性
3、春秋战国—— 华美写实,走向民间和生活化
风格:
兽面纹也称饕餮纹(tao tie)   
特征: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
饕餮纹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

纹 饰
蟠虺纹
凤纹
虎纹
鸟兽合体纹
蝉纹
钩连雷纹
窃(穷)曲纹
蛟龙纹
贝纹
蛇纹
镶嵌几何纹方壶 战国晚期
小 结: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它凝结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了那个时代灿烂的青铜文化,见证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