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12个生字,会写“下、个、雨、们”7个生字,认识“冖、灬”2个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儿童诗的生动形象,在读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重点难点
重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正确书写生字。
难点:
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感悟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青蛙写诗
一、创设情境
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一个小小游泳家,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了有脚没尾巴。(打一动物)(青蛙)
我们去看看小青蛙,好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下雨了,雨点淅啦啦,淅啦啦!青蛙说:“我要作诗啦!”青蛙写了什么样的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蛙写诗》。
板书课题“青蛙写诗”。领读课题,认识“诗”字。音节“shī”为整体认读音节。组词:古诗、诗歌、诗人……拆字组合:讠+寺=诗。
活动2【讲授】青蛙写诗
二、初读诗歌
1.听课文朗读音频。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听清字音。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诗歌,圈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数一数,这首诗歌有几小节?标出序号。(共有五小节)
4.练读:采取同桌分小节互助读或开火车分小节读和老师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正确。
5.在淅啦啦的小雨中青蛙要作诗了,它的好多伙伴也来帮忙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找一找,
用直线画出来。(随着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分别贴出蝌蚪、水泡泡、水珠的图片,依次板书“蝌蚪”“水泡泡”“水珠”。)
(1)认识“蝌”“蚪”两个生字。这是两个形声字,虫+科=蝌,虫+斗=蚪。
(2)认识“泡”字。认读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三点水加包就念泡。氵+包=泡。组词:水泡、气泡、泡沫、……哪些字长得和“泡”很像?(抱、跑、炮……)
(3)认识“珠”字。拆字,去掉“王”你认识吗?组合:王+朱=珠。组词:珍珠、珠子、眼珠、泪珠、汗珠、珠宝……
三、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小节。
配合情境图,引导学生体会青蛙高兴的心情,指导读好这一小节诗。
2.学习第二小节。
(1)小蝌蚪说什么了?我们来读第二小节。指名学生朗读。
(2)认识并书写“给”字。
认读生字卡片。这里的“给”是“为、替”的意思。组词:交给、送给、还给。用上这个字说一句话。
指导学生写好“给”字。整体观察:“给”字左窄右宽,绞丝旁写在竖中线的左边,不能过竖中线。重点笔画观察:第五笔“捺”停在横中线处,第六笔写在横中线处,第七笔“竖”写在竖中线处。教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练写两个。
(3)认识“逗”“号”这两个生字。
认读生字卡片。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感受逗号和蝌蚪的相似。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两行诗句。
3.学习第三小节。
(1)水泡泡帮助青蛙做什么了?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小节。
(2)出示“句”字卡,学生认读。板书“句”字。强调音节中“ü”的变化。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认读词卡“句号”。句号用在句子的末尾。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句号和水泡泡的相似。
(3)指导学生朗读这两行诗句。
4.学习第四小节。
(1)在那碧绿的荷叶上有一串水珠,它们也来帮忙了。指名学生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字卡,认读“串”字。 “一串”用来说连贯在一起的某些东西。还可以说一串什么?(一串灯笼、一串珍珠、一串辣椒、一串羊肉……)
(3)认识“以”“省”“略”三个生字。认读生字卡片。组词。认读词卡“可以”,用“可以”说一句话。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省略号和一串水珠的相似。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两行诗句。
5.学习第五小节。
(1)现在我们来看青蛙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朗读第五小节。
(2)课件出示青蛙写的诗。你发现什么了?青蛙的诗很有趣,一直在重复一个“呱”字。 认识“呱”字。形声字。口+瓜=呱。“呱呱”是青蛙的叫声,这样的词叫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汪汪、喵喵、嘎嘎、叽叽、……)
(3)青蛙的诗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但是有了伙伴们的帮忙,这诗就有了停顿,有了好听的节奏。逗号的停顿时间短一点,句号的停顿时间稍长一点。自由练读青蛙写的诗。老师领读(活泼轻快地),注意节奏。
(4)孩子们,我们来猜一猜,青蛙在诗中想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借助课件中的情境图大胆想象。)
板书设计
小蝌蚪——小逗号
水泡泡——小句号
一串水珠——省略号
教学反思
《青蛙写诗》一文内容富有童趣,充满想象,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课堂上我力求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兴趣,开展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活动,如猜谜语、出示情境图等等。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学时启发他们把“逗号、句号、省略号”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联系起来,既认识了标点符号,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