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水平五)高二级乒乓球正手攻球第3次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贯彻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发展,并结合学生学情采用分层合作教学,使不同水平层次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融入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力求在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所处地位与作用
乒乓球在我国享有“国球”美誉,其具有球小、速度快、变化多等特点,并以其趣味性和技巧性深受广大青少年青睐。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对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有着积极作用。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中基本技术之一,也是重要得分手段,在比赛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术价值。本次课为正手攻球技术单元教学第3课时内容,既是前面学习内容的延续,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因此,上好本次课至关重要。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发力结构(蹬腿转腰挥臂)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击球时机(高点期击球)
三、学情分析
水平五年龄段的学生身心趋于成人化,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他们表现欲强,追求个性独立。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其技术已具有一定基础,但学生技术水平层次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采用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积极融入课堂中来。
四、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晰正手攻球技术动作的概念,巩固正手攻球技术,提高攻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通过身体素质练习,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性。
3.积极参与,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五、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巩固技术等环节渗透学法指导。本次课主要采用了讲解、示范、分层教学、比赛激励等教法;学生则以观察、模仿、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学法为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另外,考虑到学生多、球台少,且学生基础薄弱,引入小组合作与多球练习可有效提高学生练习密度,发展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热身活动——正手攻球多球练习——1人推挡1人正手攻练习——分层练习——学生展示——体能练习—静力性拉伸—小结评价,回收器材,下课。
1.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2)动力性热身练习
(3)专项准备活动:正手攻球徒手挥拍练习
2.基本部分
(1)正手攻球的徒手模仿练习(4×8拍*2组)。体会正手攻球动作要领,规范技术动作。
(2)正手攻球多球练习。3人/组,结合多球,复习正手攻球技术,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3)一人推挡(反手拨)一人正手攻球练习。逐步提高正手攻球连续性和稳定性。
(4)分层分组教学
根据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和特点,采用同质分组,进行分层教学,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1:2人/组的1/2台正手对攻。
层次2:2人/组的一推(拨)一攻练习。
层次3:1/2台正手攻球多球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4)优秀学生展示 鼓励大胆展示,并点评
(5)辅助教材——专项体能练习
结合乒乓球专项特点,设置了:A、移动摸台;B、弹力带练习;C、敏捷梯;D、核心力量练习四个内容,大家可选择2个以上进行循环练习,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
3.结束部分
(1)静力性拉伸练习。正手攻球技术的学习,学生上肌肉、腹背肌肌肉所承受的负荷较大。采用针对性的放松练习,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抖抖手臂,拉伸肌肉,消除疲劳,恢复心率。
(2)小结本次课学习情况,布置下次课作业,收回器材,下课。
七、教学效果预计与课后反思
1.效果预计
本次课预计负荷:练习密度55%~65%;平均心率145~155次/分,强度指数:1.4——1.5。
2.反思
1、本次课的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合作教学,力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不同水平层次学生都积极融入课堂,从中受益。
2、本课设计时考虑到教学的结构化理念,最初计划在课中安排比赛环节,而后考虑到本次课为第3次课,大多数同学没有乒乓球基础,过早进行比赛犹如揠苗助长,极容易导致动作变形,不利于技术动作动力定型的建立,可能得不偿失。遂,果断舍弃。
3、本次课的教学中,教师教学严肃认真,学生上课也很认真练习,整堂课的气氛较为严肃,欠缺一些活泼和幽默的氛围。这是个人的不足,感谢各位专家评委的批评指正,为我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指明了努力方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