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解决问题 备课人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掌握并熟记了1至6的乘法口诀,并能背诵下来。运用教学情境图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述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面。所以这节课我着重要求学生能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要求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两个数相乘的计算,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编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各种图形的含义,能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画图,理解乘法和加法意义的异同。2、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区别乘法和加法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过程与方法 经历区别加法和乘法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难点: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的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节数 1
一、情境导入1.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 6×3 5+2【活动形式】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解决问题,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初步感知两道题的不同教师出示例7中的第一个问题: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互相说说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教师出示例7中的第二个问题: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互相说说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师:比较这两道题,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2.自主尝试,解决问题。1)你能把两道题说的情况在纸上画出来吗?学生画图。2)怎样解答?第一题是求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二题是求4+5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你还发现了什么?第二题中的2排桌子的2,不参加计算。3)解答正确吗?先对照题意检查图画对了吗?再检查算式是否正确。最后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三、分层训练,巩固应用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2.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活动形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订正。四、拓展延伸,深化提高请你从6×4、6+4、6—4三个算式中认选一个,讲一个生活小故事。【活动形式】学生自己选择算式,编故事,小组交流。五、畅谈收获,总结评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交流一下。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1) (2) 5×4=20(张) 5+4=9(张)
教 学 反 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爱数学。 我的整个教学活动中都体现了趣味性:因为二年级的孩子对单纯的学知识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这也体现了“在快乐中学数学,学快乐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这样的设计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 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数学活动贯穿始终,把原始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数学问题,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主动获取的精神,发展他们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