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4 元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4 元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8 16:0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元素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分类依据及方法,理解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通过小组合作和识记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通过分析一些常见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能从元素组成上辨析单质和化合物,理解单质、化合物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提升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等学习方法使用的灵活性和熟练程度。学会在学习、生活中与他人团结、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列表对比等活动,进一步学会分类、类比、推理、分析和归纳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发现新知的乐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辨析物质的元素组成活动,初步形成元素观和分类观。
二、教学重点:
元素概念内涵的揭示;常见元素符号的识记及书写;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元素的概念及表示意义
教学过程:
流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问题引入;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答: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原子、离子是如何转化的?答: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那么从宏观上讲,物质是由什么 组成的呢?个别学生可能能回答,但很多学生不知道,也不知道什么是元素。 以学生以知知识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回顾,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建立起已知与未知知识的桥梁。
学习新知:认识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体会分类思想、如何对原子进行分类 问题1: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45页《活动天地2-4》说出你的观点。学生先回答后多媒体展示驳斥观点1:水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因为水是可变的,化学变化中水可生成氢气和氧气。驳斥观点2:分子是可变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在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虽可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即物质千变万化,但构成它的原子是不易变化的。因此,原子是作为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讲述】既然原子才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而原子又有很多种。问题2:什么样的原子才能归为同种元素呢?【学生活动2:】(1)找一副不完整纸牌中缺少的牌。(2)观察H、C、O、Na、Cl原子结构示意图异同点进行分类【教师点拨】分类依据必须找出同类事物本质的特征。我们将原子按核电荷数(质子数)分类。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信息获取及整合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体会化学中“元素”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感知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离子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初步建立微粒观。意在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主要的是为了教给学生分类的策略、方法,进而会使用这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同时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知这一方法。
认识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3)体会原子的分类依据原子质子中子碳1266碳1367碳1468分析、比较找出碳12、碳13、碳14原子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质子数为6的原子统一叫碳元素。物质相同原子质子数水氧原子8氧气氧原子8二氧化碳氧原子8找以上三种分子中共同原子,介绍其氧原子质子数都是8,因此把这种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类元素。 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理解元素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了解元素的分类方法,依据及本质,会对元素进行分类,还在于让学生运用观察、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上述多种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举例说明以下几点注:(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2)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3)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思考: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试从定义、适用范围,是否有数量含义来思考) 明确元素的科学的定义;理解元素种类与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关系;认识元素与物质之间关系。
比较原子与元素的区别 元素原子定义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别1宏观概念 2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1微观粒子 2既讲种类,又论个数 3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体会小组合作重要性;分析、比较认识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能力。
认识常见元素符号体会其表示的意义 问题引入:用汉字表示元素,外国人不认识,怎么办呢?【教师活动】1.介绍元素符号用拉丁文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2.介绍元素符号书写原则:一大二小3.多媒体展示常见元素符号让学生观察、书写。【学生活动3】练习书写课本47常见元素符号。找出地壳中所含前四种元素并写出元素符号。小组合作完成所给卡片中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启发问题:想一想“O”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思考并说出其表示意义【板书】3.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例:H 表示氢元素。(宏观) 表示一个氢原子。(微观)思考:2H表示意义?提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当然不能表示2个氢元素。 启发学生思考建立宏观、微观与化学符号之间联系的思维模式。 认识常见元素符号并学习正确书写。充分运用多种感知器官,有利于提高识记效率,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选择部分元素符号让学生当堂记忆,既符合人的识记规律,又能切实落实教学目标。
辨析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 【教师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知道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能写出化学式。【问题3】你能对纯净进行分类吗?多媒体展示以下纯净物化学式:【活动4】将H2、O2、Mg、CO 、CO2、H2O、H2O2、NaOH(学生试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的基础上介绍按元素种类分类,多媒体展示以上分类结果并指导学生认识单质化合物、理解其定义。【板书】三、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可能是混合物(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通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而按自己的思维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有利于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反思与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和感悟,结束教学。知识方面:方法方面:核心观念:试从以上三方面总结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反思。这样学生才能认识自己的学习活动,调控自己的学习心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课堂练习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2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3.说说下列符号的含义O: 2O: Na: 2Mg: nS: 4.找出下列物质中的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气O2、矿泉水、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氯化钾KCl 、空气、硫粉 练习规范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认识正确、规范书写元素符号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板书:§2.4元素元素及元素符号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符号及意义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单质化和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