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下物理 第6章 4 机械能 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如图所示是两名运动员表演杂技的情景。关于运动员下降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B.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C.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D.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2. 匀速上升的氢气球,下方用一细线拴一个小石块,在上升时细线突然断了,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那么之后石块
A. 立即下落 B. 继续上升不受影响
C. 匀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匀速下降 D. 减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加速下落
3. 关于如图所示是各种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自行车运动员在爬坡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一定减小
B. 乙图中,火箭加速升空,机械能不变
C. 丙图中,跳水运动员加速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丁图中,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降落过程中动能减小
二、双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4. 如图所示,是李刚和班上另一位同学一起在单杠上练习引体向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李刚上升到最高点时,他的动能最大
B. 李刚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他的机械能逐渐增大
C. 李刚在做“引体向上”的过程中,他要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
D. 选向上运动的李刚为参照物,杆是静止的
5. 如图所示,蹦床运动员离开床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则在此过程中
A. 运动员没有惯性,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B. 运动员有惯性,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 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也增大
D. 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三、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6. 汽车如果空载和满载时都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空载时具有的动能 满载时的动能,停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 该车在山下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实验题(共3小题;共26分)
7. 如图所示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中采用的器材有斜面、钢球、木块、刻度尺等。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要研究物体的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物体的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具体办法是换用 并让它们从 沿斜面由静止滑下。
(2)某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它将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自由滑下,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该同学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无关”,你认为实验结论与物理事实是否相符 (填“相符”或“不相符”);你认为出现此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 某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进一步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分析这两组数据可以得 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8. 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所在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计划利用小桌、沙子、质量不同的铁块和刻度尺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将小桌桌腿朝下放在平整的沙面上,把铁块从距桌面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在桌面的中心部位,记录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
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为了验证猜想一,需选择表中 (填实验序号)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分析表中①②③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9. 王月等几位同学准备探究“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猜想:弹簧弹性势能可能与弹簧长度变化量和弹簧粗细有关.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放在水平面上,水平面 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物体 压缩弹簧到 点后从静止释放,运动到 点弹簧恢复到原长与物体脱离,物体运动到 点停止.请补充完成他们的探究过程:
(1)对同一根弹簧,物体 压缩弹簧至 点,从静止释放,运动到 点.测量出 之间的距离的目的是比较 的大小,测量出 之间的距离其目的是比较弹性势能大小,并改变 之间的距离,测多组数据,分析数据得到:弹簧长度变化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2)对原长相同、只有粗细不同的两根弹簧,物体 分别压缩弹簧至同一位置 点,从静止释放,运动到 点.分别测量出 之间的距离.改变压缩量,重复试验,分析数据得到:弹性势能与弹簧粗细有关.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D
3. C
【解析】甲图中速度情况不明,动能不一定减小,选项A错。乙图中速度与高度均变大,机械能变大,选项B错。丁图中速度与质量不变,动能不变,选项D错。
第二部分
4. B, C
【解析】李刚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 ,所以他的动能最小为 ,故A错误;
李刚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的总和,所以他的机械能增加,故B正确;
在做“引体向上”的过程中,人要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故C正确;
选向上运动的李刚为参照物,杆与人的相对位置在变化,所以杆是运动的,故D错误。
5. B, D
第三部分
6. 小于;大于
第四部分
7. (1) 木块滑行距离的长短;不同质量的钢球;斜面的同一高度
(2) 不相符;不同质量的钢球没有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未控制钢球的速度相同
(3) 速度
8. (1) 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
(2) ①④⑤
(3) 质量相同的物体,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9. (1) 弹性形变;;
【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弹性势能和弹簧长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测出弹簧长度变化量,即 间的距离,测量出 之间的距离的目的是比较弹性形变的大小;
弹性势能通过弹簧推动物体在粗糙表面上运动的距离远近来体现,所以必须测出 间的距离;
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改变弹簧长度变化量,即 间的距离,多测几组数据;
(2)
【解析】本实验探究弹性势能与弹簧粗细是否有关,必须控制弹簧长度变化量,即 间的距离相同,改变弹簧的粗细,测量物体在粗糙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间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