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那个星期天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会写“媚、砖”等13个字,会写“明媚、拨弄”等18个词语。
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进而深入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课前导入
关注文体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半自传体小说并不完全是作者经历,虚构的成分比自传体小说还要多些,并且不一定要用第一人称描写。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年),中国作家、散文家。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讲授新知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认识词语
第一组:
吓唬 惊惶 依偎
惆怅 咔嚓 缥缈
两字偏旁相同
讲授新知
第二组:
翻箱倒柜 弯弓搭箭 拉帮结派
拾遗补缺 拿腔作势 抬头挺胸
构词方式相同
讲授新知
第三组:
明媚 耽搁
急遽(jù) 亲吻
注意画线字的写法
讲授新知
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概括。
时间顺序: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讲授新知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1)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2)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
此句更好
句(1)通过罗列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讲授新知
随着时间推移的还有“我”的心情,依据表格给出的提纲自主完成。
时间 “我”的心情
早晨 兴奋,急切
上午 焦急
下午 焦急,惆怅
黄昏 失望,委屈
讲授新知
通过初读与表格,你发现课文的线索了吗?
我的心情
讲授新知
重点研读,体会心情
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情所经历的变化。
兴奋——焦急——惆怅——失望
讲授新知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2)第3自然段出现了几次“等一会儿”,你觉得这几次“等一会儿”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所谓的“等一会儿”指的是时间很短,而母亲眼里的“等一会儿”对“我”而言却是漫长的。
讲授新知
(3)“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怎么体现时光不好挨的?
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讲授新知
(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
(5)“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
讲授新知
品析语句,畅谈感受
1.从以上语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2.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
细腻,懂事,善于沟通
板书设计
9.那个星期天
早晨
上午
下午
黄昏
兴奋,急切
焦急
焦急,惆怅
失望,委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比较本课与《匆匆》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讲授新知
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1.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说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兴奋、急切、焦急、惆怅、失望、委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学习作者是如何真实表达内心感受的。
讲授新知
深入课文,感悟写法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动作描写
表达“我”兴奋期待的心情
讲授新知
“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的孤独和无聊。
讲授新知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通过写“我”内心的独白,直接表现了“我”的焦急无奈。
讲授新知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让我们试着改变这段话的组成方式,变成一首诗。
讲授新知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
我看着盆外的衣服,
我看着太阳,
我看着光线,
我一声不吭。
我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
我看着绽开的泡沫,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
渐渐暗下去,
渐渐地凉下去
渐渐地沉郁下去,
越来越远
越来越缥缈,
我一声不吭,
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讲授新知
在诗一般的语言中,我们读出了“我”的怅然失落,明显地感受到时间推移之慢且快,慢是因为时间被母亲用来做家务了,快是因为时间从“我”身边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溜走了。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我”的怅然失落。
这里有两个“一声不吭”,意味着“我”没有说一句话,“我”的内心真的如此平静吗?
练笔:假如你是“我”,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我一声不吭,心想: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思考交流:之前所有的表达母亲都没有发声,为什么这里要写母亲的反应?你能从表达的角度说说作用何在吗?
侧面描写,表现出“我”当时的失望、委屈。
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内心独白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2)从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比较阅读,提炼方法
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融情于景、将感情融入具体事物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
(2)《匆匆》主要运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那个星期天》则侧重于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间接地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内心变化。
板书设计
9.那个星期天
兴奋期待
焦急无奈
失望、委屈
动作描写、内心独白、环境描写、侧面描写
课堂练习
小练笔
请描写一次你在某一个特殊的、记忆深刻的日子里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可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周围环境的描写,来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课后作业
课本后面相应练习
同学们,下课啦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注:本课件所有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