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同步练习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风貌(mào) 选择(zhé)
B.竹笼(lóng) 千乘之国(shèng)
C.官吏(shǐ) 商贩(fàn)
D.笼统(lóng) 乘坐(chéng)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
1.题目中“名扬中外”可用“ _ _ _ ”一词来替代,“画”指的是 _ _ _ (画家)创作的《 》,它“名扬中外”的原因是艺术价值和 _ _ _ 价值极高。
2.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改为“把”字句)快乐闯关·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三、课外阅读。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作者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作者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是跑得多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才能保持平衡?作者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匹铜奔马速度之快?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
B.马的头往后收缩,尾巴扬起
C.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
2.[语文要素]短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介绍铜奔马的_ _ _ 、
_ _ _ 、踏燕的后蹄、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_ _ _ _ _ _ ,说明了这匹马能保持平衡的原因。
3.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_ _ _ _ _ _ _ _ _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过年(节选)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
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
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个桃脯、蜜枣沾上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菜,都放在特大号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qìng),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地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把画“ _”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短文围绕“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这句话,主要写了过年时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等事情。(至少写出三件事)
3.文中画“ ”的句子写出了( )。
A.家里挂的东西太多
B.浓浓的年味
C.准备这些东西太累
4.“大麻雷子”“二踢脚子”,语言自然亲切,写出了“我”对 _ _ _ _ _ 的独特感受;“低枝倒挂”生动地写出了“我” _ _ _ _ _ _ 的样子。
5.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 )(多选)
A.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
B.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
C.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
D.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B 看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字音。A项,“择”读“zé”;C项,“吏”读“1”;D项,“笼统”中的“笼”读“lǒng”。
二、1.示例:举世闻名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历史
2.小毛驴把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惊扰了。
三、1.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提取信息的能力。B项描写的是马如何保持平衡,与表现它的速度之快没有直接关系,所以B项错误。
2.头 颈 扬起的尾巴3.智慧
四、1.我困得低枝倒挂,没有胃口吃。
2.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示例:守岁、放鞭炮、吃年菜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短文第一句话是总起句,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描写的。阅读短文可知,过年要做的事有守岁、磕头拿压岁钱、放鞭炮、吃杂拌儿、吃年菜、吃年夜饭等。
3.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过年时家里挂满灯笼是为了庆祝新年到来,营造喜庆的氛围,句子写出了浓浓的年味。
4.鞭炮困倦不堪
5.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