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课时1重力与弹力天天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桌面上共受三个水平力即、F1、F2和摩擦力f1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2.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木块与桌面间最大静摩擦力是8N
B.f1=8N,方向水平向左
C.f2=2N,方向水平向右
D.无法判断f2
2.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0.1kg和=0.2kg,劲度系数为=50N/m的弹簧与下端和上端拴接在一起,劲度系数为=100N/m的弹簧上端与拴接,下端与地面接触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直到下面的弹簧刚好离开地面,在这过程中( )(g取10N/kg)
A.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0.03m
B.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0.02m
C.上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0.09m
D.上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0.06m
3.如果一切物体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将会发生的情况有( )
A.一切物体都没有质量
B.河水不会流动
C.天平仍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D.体温计仍可以测量体温
4.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木块A、B用劲度系数为 k的轻质弹簧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取木块A的起始位置为坐标原点,图中实线部分表示从力F作用在木块A到木块B刚离开地面这个过程中,F和木块A的位移x之间的关系,则( )
A. B. C. D.
5.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
B.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重力小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6.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物体挖空后就没有重心了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不变
7.以前的大山里交通十分不便,孩子们上学常靠滑轮和固定在山涧两侧峭壁上的绳索来实现,如图所示。现简化为一根轻质细绳,两端固定在1、2两点之间。当质量为M 的人滑到最低点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绳子中的张力为F。绳子足够结实,滑轮与竖直绳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滑到最低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B.人滑到最低点时水平方向合力为零
C. D.
8.对下列各图蕴含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图甲的重力—质量图像说明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相同
B.图乙的位移—时间图像表示该物体受力平衡
C.图丙的重力势能—时间图像表示该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D.图丁的速度—时间图像表示该物体的合力随时间增大
二、单选题
9.如图所示,四根原长均为L的轻质细弹簧两两相连,在同一平面内的四个大小相等,互成90°的拉力F作用下,形成一个稳定的正方形,已知正方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k,且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则每个拉力F的大小为
A.k() B.2k(2d-L)
C. D.
10.有一个圆形的均质薄板,若以板中心处为圆心挖掉一个小圆成一圆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板的重力不变,重心位置改变 B.板的重力减小,重心不存在了
C.板的重力不变,重心位置不变 D.板的重力减小,重心位置不变
11.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测得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B. C. D.
12.如图(a)为某老师在新冠疫情期间上网课时使用的支架,支架上夹有手机。支架调整为图(b)状态后,它对手机的作用力( )
A.大小、方向均发生了变化
B.大小不变,方向发生变化
C.方向不变,大小发生变化
D.大小、方向均未发生变化
13.关于重力、弹力、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质量均匀分布的圆形薄板,重心在圆心处,若将其中央挖去一个小圆,重心就不存在了
B.放在桌面上的书对桌面产生了压力,其原因是书发生了形变
C.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方向不一定与这个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垂直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1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变化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位置不变
1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大小为mgsinθ
B.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mgcosθ
C.木块所受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D.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16.对胡克定律F=kx理解正确的是( )
A.“x”是指弹簧的长度 B.“x”是指弹簧的形变量
C.“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所有弹簧的k值都相同 D.弹簧超过弹性限度后定律仍成立
17.木块甲、乙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甲、乙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乙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木块所受摩擦力情况是( )
A.木块甲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甲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乙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乙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18.下列各图,关于各图受力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原木P在MN两点各受一个弹力,且均竖直向上
B.乙图中BC杆对绳子的弹力一定由B指向C
C.丙图中铁块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下滑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D.丁图中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
19.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20.A、B、C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m和m0,作如图所示的连接.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
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0g
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
2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上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绳子的拉力方向总是指向绳子的收缩方向
D.轻杆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轻杆
22.如图所示,M、N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恒力F作用下,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关于两物体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M可能受到6个力
B.物体N可能受到4个力
C.物体M与墙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D.物体M与N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23.如图所示为卡在绝壁间的”奇迹石”,距离谷底大约1000米.关于“奇迹石”受力说法正确的是
A.受两侧绝壁的弹力一定是水平方向
B.受左侧弹力和右侧弹力一定相等
C.受两侧绝壁的摩擦力一定竖直向上
D.受两侧绝壁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
24.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 m 的物体 A,连接在一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 簧上,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现用一大小未知的水平力 F 向右拉弹簧,使 物体 A 做加速度大小为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弹力大小等于 F
B.物体所受合力大小等于 F
C.弹簧伸长量为
D.弹簧伸长量为
25.如图,两个苹果上面叠了个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是( )
A.苹果1对梨的支持力是由于梨形变产生 B.苹果1对桌面有压力
C.苹果2对桌面有水平方向的摩擦力 D.苹果2和桌面一定都发生了微小的形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C
【详解】
未撤力F1时,根据平衡条件:F1=f1+F2,解得f1=8N,方向向水平向左,所以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小于等于8N,故A错误,B正确;
撤力F1时,由于F2<8N,所以木块静止,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2=F2,方向向右,故C正确,D错误.
2.AC
【详解】
开始时:设上面弹簧压缩的长度x1,下面弹簧压缩的长度x2,则有
m1g=k1x1
m1g+m2g=k2x2
得到
当下面的弹簧刚好离开地面时,设上面弹簧伸长的长度x1′,则有
m2g=k1x1′
得到
则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上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AC。
3.BD
【解析】
【详解】
A、重力消失,只是物体都没有重力,但有质量,原因是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故A错误;
B、河水由于重力的影响,从高向低流,没有重力河水就不会流动了,故B正确;
C、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原理,在等臂杠杆的原理下,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砝码受到的重力相等时,它们的质量也相等,没有重力天平无法测出物体的质量,故C错误;
D、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重力消失,体温计仍可以测量体温,故D正确。
4.AC
【详解】
设初始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1,弹簧劲度系数为k,物体的质量为m,则:kx1=mg;力F作用在木块A上后,选取A为研究对象,其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弹力k(x-x1)三个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故 当F=0时,有:,故AC正确.
5.BD
【详解】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而不一定和支持面垂直,A错误;
B.由公式G=mg可知,重力大小由质量m和g值共同决定,由于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不同,有可能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反而小,B正确;
C.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错误;
D.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拉力与重力等大反向,且在同一直线上,故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D正确。
故选BD。
6.BC
【详解】
A、把物体挖空后其重心仍然存在,只是位置可能改变,也可能仍在原来位置,如篮球的重心就在球心位置;故A错误;
B、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用一根悬线竖直挂起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故B正确;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故C正确;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随肢体的形状的变化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BC.
7.BC
【详解】
A.人滑到最低点时速度不为零,相对于“汽车过凹形桥”情况,处于超重状态,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同一条绳子拉力相等,人滑到最低点时滑轮两边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均为θ,则绳子与水平方向合力为
Fx=Fsinθ-Fsinθ=0
故B正确;
CD.人滑到最低点时处于超重状态,竖直方向有
2Fcosθ>Mg
则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8.AB
【详解】
试题分析:图甲的重力—质量图像说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其比值就是重力加速度,说明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相同,A对;图乙的位移—时间图像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表示该物体受力平衡,B正确;图丙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减小,表示重力对物体做功,C错;图丁的速度—时间图像斜率变小,说明加速度变小,表示该物体的合力随时间变小,D错.
考点:图象分析
9.D
【详解】
每个弹簧的弹力:
对于每个节点:
A. k(),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2k(2d-L),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10.D
【详解】
重力与质量有关,故挖去一块,质量减小,重力减小;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圆形的匀质薄板,若以板中心为圆心挖掉一个小圆成一圆环,仍然还是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故中心还在板的圆心位置,故重心位置不变,故选D。
11.D
【详解】
试题分析: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可知受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弹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故有:,所以劲度系数为,故ABC错误,D正确,选D.
考点:胡克定律.
12.D
【详解】
由图可知,手机受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手机支架的作用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变化前手机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故手机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方向为竖直向上,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变化后手机仍处于静止状态,则手机作用力大小、方向均未发生变化,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
A.中央挖去一个小圆,整个物体仍然是中心对称图形,重心仍在圆心处,故A错误;
B.放在桌面上的书对桌面产生的压力,是由于书发生了形变,想恢复原来的状态,对桌面产生了弹力,这个力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故B正确;
C.由于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摩擦力的方向平行于接触面,因此摩擦力方向总是与这个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垂直,故C错误;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4.B
【分析】
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详解】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中空的球的重心就不在球上,故A错误;
B.物体的形状规则,但若质量分布不均匀,则物体的重心就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故B正确;
C.对于一定的物体,其重心位置是确定的,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故C错误;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因质量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导致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5.D
【分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处于三力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利用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支持力和静摩擦力.
【详解】
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N=mgcosθ,f=mgsinθ,故AB错误;根据平衡条件,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值、反向、共线,合力为零,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故C错误,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
【点睛】
本题是力平衡问题,关键是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利用正交分解方法解题.
16.B
【解析】
【详解】
AB.“x”是是指弹簧的形变量,对应伸长量或压缩量,A错误,B正确;
C.弹簧的劲度系数k反映弹簧的性质,由弹簧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不同的弹簧k值不同,C 错误;
D.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超过弹性限度后劲度系数变小,弹力与形变量不再成正比,胡克定律不再成立;D错误。
故选B。
17.C
【详解】
AB.由于弹簧被压缩了,故弹簧的弹力
对于甲来说弹簧对它的力是向左的,大小为8N,而甲静止,则甲最大的静摩擦力为:
f甲=50N×0.25=12.5N>F
则甲静止,则甲受到的摩擦力与F等大方向
f甲=F=8N
故甲受到的摩擦力为8N,方向水平向右,选项AB均错误;
CD.对乙,其最大静摩擦力
f乙=60N×0.25=15N
它受向右的8N的弹力,还有向右的1N的拉力,故两力的合力大小为9N,方向水平向右,也小于其最大静摩擦力,乙也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故它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弹簧对它的弹力和拉力的合力9N,方向水平向左,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18.D
【详解】
A.甲图,在M点的弹力方向垂直地面向上,在N点的弹力方向垂直杆向上,故A错误;B.乙图中BC杆斜插入墙壁,则BC杆对绳子的作用力与两侧绳的拉力的合力平衡,方向不一定由B指向C,故B错误;
C.丙图中铁块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而平衡,只受一个弹力,故C错误;
D.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只能沿弹簧的轴线方向,由平衡条件知,弹簧对小球弹力沿弹簧向右,故D正确。
故选:D。
19.C
【详解】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A错误;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桌面,而物体的重力是受力物体是该物体,不是同一个受力物体,故不能说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错误;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C正确;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等大,D错误。
故选C。
20.A
【分析】
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所以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分别对m进行受力分析;整体受力分析可知M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情况.
【详解】
A、因为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所以m和M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以及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因此M受到地面对其向左的摩擦力等于绳子的拉力,因为拉力等于m0的重力,所以物体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等于拉力,即m0g,A正确;
B、C、D、对m进行受力分析可得,m受重力、支持力;因m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m不会受到M对m的摩擦力,故AB间没有摩擦力,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受力分析中常用方法之一,应灵活应用;同时要注意受力分析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进行分析.
21.D
【详解】
A. 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上.故A正确.
B.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B正确;
C. 绳对物体的拉力是由于绳子发生拉伸形变,要恢复原状,要收缩而对物体产生拉力,所以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故C正确;
D. 轻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着轻杆,要根据平衡条件来确定.故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
点睛:重力的作用点即为重心,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而杆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从而即可求解.
22.D
【详解】
M、N两物体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力向上,对MN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F,墙对M没有弹力,否则合力不能向上,也就不可能有摩擦力;对N进行受力分析,得:N受到重力,M对N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不能向上,所以还受到M对N向上的静摩擦力,共3个力;再对M进行受力分析,得:M受到重力、推力F、N对M的压力以及N给M沿斜面向下的静动摩擦力,一共4个力,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D
【详解】
A.受两侧绝壁的弹力垂直于侧壁,不一定沿水平方向,故A错误;
B.左侧侧壁和右侧侧壁的倾角不一定相等,根据弹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相等可知,受左侧弹力和右侧弹力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且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峭壁不一定竖直,所以受两侧绝壁的摩擦力不一定竖直向上,故C错误;
D.受两侧绝壁的作用力与石块的重力等大反向,所以受两侧绝壁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故D正确.
24.A
【分析】
弹簧的弹力等于作用在弹簧一端的拉力大小;根据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的伸长量.
【详解】
由题意可知,弹簧弹力大小等于 F,选项A正确;物体所受合力大小等于 F-μmg,选项B错误;根据胡克定律:F=kx可知,弹簧伸长量为,选项CD错误;故选A.
25.D
【详解】
A.苹果1对梨的支持力是由于苹果1的形变产生,选项A错误;
B.苹果1与桌面不接触,与桌面没有作用力,选项B错误;
C.对两个苹果和梨的整体,水平方向不受力作用,则苹果2受桌面的摩擦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苹果2对桌面没有水平方向的摩擦力,选项C错误;
D.苹果2和桌面之间存在弹力,则苹果2和桌面一定都发生了微小的形变,选项D正确。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