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镇中学2013届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人生如同登山。初出发时,仰首望处,群峰揽秀,令人心情激荡,浮想连翩。于是拾级而上,沿途花团锦簇,浓阴滴翠,美不胜收。但这些都挽留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更不会让我们与成功分道扬镖,因为我们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到达峰顶,我们将会欣赏更多绝美的风景,才能体悟生命的精髓……生命之美,美在进取!
(1)请给加点字注音。 (2)上面这段文字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2.在下面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 。 ( 卢纶《塞下曲》)
②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 ▲ 》)
③ ▲ ,单于夜遁逃 。( 卢纶《塞下曲》)
④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⑤ ▲ ,白露为霜。 ▲ , ▲ 。
⑥《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少时就具有宏伟的理想抱负的句子是: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巍峨的黄山,群山挺拔。它以高和险,是游人望洋心叹,仰天长叹。
B.汽车向天子山奔驰,奇峰异岭扑面而来,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C.这种治哮喘的新药疗效显著,但副作用大,人吃了以后,手就情不自禁地发抖。
D.茅岩河上碧波荡漾,微风习习,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美丽的湖光山色。
4. 下面语段中有3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最近,有市民打电话反映有些城市雕塑被人为破坏得面目全非。①记者在海连东路调查发现,很多城市雕塑都处于这样难堪的窘境,②不但被贴了一身的小广告,而且表面污迹斑斑。更有甚者,已经是缺胳膊少腿了。③对此很多市民表示,这些美化城市形象的雕塑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市相关部门也应该做好积极养护的义务。
5.【名著阅读】“一遇到重要官职出缺,不管哪位官员是病死还是失爱,五六位候补人员就会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和朝廷官员表演一次绳上跳舞,谁要是跳得最高,而且没有跌下来,谁就接任这个官职。”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 国作家 ▲ 的名著《 ▲ 》。作品中的主人公一共游历四个国家分别是 ▲ 、 ▲ 、飞岛国、 ▲ 。(6)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4分)
公园里有两位老人在下棋。下棋的速度都非常缓慢,围观的人都不耐烦了。
第一位老人很有趣地说“急什么,一步棋考虑十几分钟已经是很慢的了,超一流的高手还要慢呢!”第二位老人很有修养地说:“围棋要慢慢下才好,下得快则杀气腾腾,不像朋友下棋。”
两位老人的话,既指下棋,又指人生,都说明人生要慢慢品位,但又有所不同。
第一位老人强调: ▲ ;第二位老人强调: ▲
二、理解与感悟(60分)
(一)诗歌鉴赏(5分)
7.阅读《诗经 关雎》选段,回答问题。(5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上段文字所呈现的画面内容。(2分)
(2)这段文字在写作上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8—12题。(15分)
①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号令徒属皆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守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曰:“敬受命。”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会天大雨 (2)度已失期 (3)为天下唱 (4)吴广以为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杀之以应陈涉/以数谏故 B.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C. 今或闻无罪/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辍耕之垄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0.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2.从陈胜、吴广的言行之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具有怎样的智谋和才干呢?(3分)
(三)阅读《乌篷摇梦到春江》回答问题(18分)
乌篷摇梦到春江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②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亲近的心愿。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④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⑤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A)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⑥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B)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⑦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⑧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⑨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⑩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⑾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见。
13、简要说说第一段有何作用。(3分)
14.作者已经两次游览了富春江,为什么还会“梦到春江”?(3分)
15.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在富春江的所想。(4分)
(1)我始想: (2)我还想: (3)我再想: (4)我又想:
16.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4分)
(A)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B)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我选( )句:
17.请说说下面一句话的含义。(4分)
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
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8-22题。(22分)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8.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3分)
19.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6分)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20.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4分)
21.联系全文内容,请你谈谈对第⑨段画线句“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理解。(4分)
22.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5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走过了春和秋,走在阳光路上,花儿用笑脸告诉我,天空好晴朗;走过了风和雨,走在阳光路上,鸽子用哨音告诉我,幸福在前方。多少追梦的身影,奔跑着拥抱希望。阳光路上无限风光,阳光路上幸福成长,阳光路上前程宽广。
请以“阳光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处诗歌外,问题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平明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4分)(1)拾级 、精髓
(2) 改为 ; 改为
2.(10分)① ② 、《 》
③ ④ ,
⑤ , , 。
⑥
3.(3分)( )
4.(3分)第 句,应改为:
第 句,应改为:
第 句,应改为:
5.(5分) 、 、《 》 、 、 、
6.(4分)第一位人:
第二位老人:
二、理解与感悟(60分)
(一)诗歌鉴赏(5分)
7.(1)(2分)
(2)(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8—12题。(15分)
8.(2分)(1) (2) (3) (4)
9.(3分) 10.
11.(4分)(1)
(2)
12.(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7题。(18分)
13.(3分)
14.(3分)
15.(4分)
16.(4分)我选( )
17.(4分)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2-26题。(22分)
18.(3分)
19.(6分)
20.(4分)
21.(4分)
22.(4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100
200
300
400
600
700
8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