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
计算机班(语文)试卷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正确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自己保留,以备讲评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 36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摒除/迸裂谬论/寥落 见缝插针/缝纫
B.键盘/谏言 卓越/阔绰 无稽之谈/稽首
C.诡谲/傀儡 缴纳/邀请 量体裁衣/胆量
D.署名/瞩目 滔滔/韬略 茅塞顿开/边塞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猖獗 敷衍 倩影 含辛如苦
B 丰姿 春维 袅娜 没精打采
C 虹霓 炫耀 猬集 闲情逸志
D 朗照 弥望 风致 鸟语盈耳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 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 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 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4.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______了各国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互相了解。
(2)要合法经营,不能靠搞歪门邪道来________。
(3)一小时后,这匹烈性大红马终于被他________了。
(4)这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A 勾通 营利 治服 暴发
B 沟通 盈利 制服 爆发
C 沟通 营利 制服 暴发
D 勾通 盈利 治服 爆发
5.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即言记事。
C 以前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虽然读了《苦儿流浪记》,但也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 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的信任的重大问题。
C 政府正在大力加强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改造棚户区,用多种方式解决当
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控制房价上涨。
D 贾宝玉天性追求自由,追求真善美,他所处的特定时代的没落封建思想、
封建统治和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7.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B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C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D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8.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比如青春,这个曾被我们无数次吟诵、无数次咏叹、无数次自作多情的美丽字眼,当我们拥有它时,总不免出奇地慷慨,________,一旦意识到很快就要挥手作别时,我们才蓦然醒悟:__________!
① 越是失去之后才显示出价值的东西越是珍贵的东西
② 越是珍贵的东西在失去之后越显示出它的价值
③ 犹如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的百万富翁
④ 犹如百万富翁一掷千金般地挥霍无度
⑤ 一个多么凝重而悲凉的时刻降临了
⑥ 一个多么沉重而悲伤的时刻到来了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9.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俩的合影我一直当做文物惠存着。
B 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顺的语句,我斗胆为你做了斧正。
C 你寄来的说明书,我有几处看不明白,特去信垂询。
D 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10. 下列关于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 )
A 李白(六一居士)——唐——《越中览古》
B 苏轼(东坡居士)——宋——《念奴娇﹒赤壁怀古》
C 李清照(青莲居士)——宋——《声声慢》
D 杜甫(香山居士)——唐——《登高》
11.与下列典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封狼居胥 门庭若市 目眦尽裂 卧薪尝胆
A 霍去病 周瑜 张飞 勾践
B 邹忌 周瑜 樊哙 勾践
C 邹忌 霍去病 勾践 樊哙
D 霍去病 邹忌 樊哙 勾践
1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诗歌发展可以分为初唐、盛唐、晚唐几个阶段,白居易属于晚唐时期的代表。
B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按字句多少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C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D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岑参、杜牧。
二、判断正误(在答题卡正确的涂“√”,错的涂“X”;每题1分,共5分)
13.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所以后人称他们为“李杜”。( )
14.疏,是臣下写给皇帝奏章的一种。《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谏臣魏征写给皇帝唐太宗的奏章。 ( )
15.小说的三要素是时间、情节和人物。小说情节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
16.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
17.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8.___________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
19.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
21.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2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题(共 39 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23.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用原文句子回答)?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4.文中描写了哪五幅故都秋天的图景?以“X XXX图”形式作简要概括。(5分)
25.文章主要写的是北国之秋的特点,那为何还要写南国之秋?请作简要分析。(4分)
2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
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芒花。
经过了两年,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约我看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我们逐渐地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那是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忧,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尚未看到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27.《可以预约的雪》内容不是写雪,为什么要以“可以预约的雪”为题?(3分)
28.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29.根据文意,概括文中“常”与“变”的内涵。面对生活的“常”与“变”,作者是怎样的态度?(5分)
30.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那什么是不可以预约的?作者从自然景物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士大夫之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是故无贵无贱(没有)
3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吾从而师之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3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道之不复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
(1)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 作文(有两小题,共 60 分)
35.应用文写作 (本题 10分)
校学生会将于7月8日上午9时在院系楼A座107会议室召开班长、团干部会议,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个会议通知。
3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朋友,我敢保证你在过往的岁月中完成过无数的约定:相约一起在绚丽的春天去拥抱温暖,一起在似火的夏日去倾听鸣蝉,一起在凉爽的秋天去笑看落叶,一起在雪舞的冬日去追逐浪漫。而今天,渐渐长大的你想过没有,应该与明天的自己有个怎样的约定呢
请以“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
一、单选
1、A (A.摒除bìng/迸裂bèng谬论mìu/寥落líao见缝插针fèng/缝纫féng
B. 键盘jiàn/谏言jiàanC. 量体裁衣liàng/胆量liàngD. 滔滔tāo/韬略tāo)
2、D (A项中“含辛如苦”错误,应为“含辛茹苦”;B项中“春维”错误,应为“春帷”;C项中“闲情逸志”错误,应为“闲情逸致”)
3、A (A项,“盖棺论定”的意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前面说的是“历史人物”,符合语境。B项,“敝帚自珍”意为“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句中的吉他是朋友多,不是自己的宝贝,用错对象了。C项,“风声鹤唳”意为“唳:鹤鸣声。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句子说的是小镇春天美景,不符合语境。D项,“叹为观止”意为“叹:赞叹;观止:看到了止境。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子说的是高票价让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用“望而却步”比较合适。)
4、C (“沟通”指使双方通连,如,沟通思想;“勾通”指暗中勾结、串通,贬义词。“营利”指谋求利润,侧重主观愿望;“盈利”与“赢利”相近,指获得利润,侧重客观结果。“治服”指治理使驯服,如,治服沙尘暴;“制服”指用强制手段使人或动物服从驯服。“暴发”用于突然发作、突然得势或发财等,如,山洪暴发;“爆发”用于火山、力量、情绪、事变等。)
5、C (C选项应将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
6、B (A项语义重复;C项成分残缺。缺“解决”的宾语中心词,在“不足”后补上“的问题”;D项主客颠倒。应改为“他和他所处的特定时代的没落封建思想、封建统治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7、D (D项运用通感的修辞,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8、 A (从本段话的语意看,讲“越珍贵的东西在失去之后越显示出它的价值”,第一空应为②,排除B、C,剩下A、D。第二空前语境是“总不免出奇地慷慨”,所以后语境的落脚点应落在“挥霍无度”上,应为④,排除D,故选A。)
9、D (A项“惠存”是敬词,“请保存”之意。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此处不恰当;B项“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叫指正,用于此处不当;C项“垂询”是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10、B (A项应为李白(青莲居士)——唐——《越中览古》;C项应为李清照(易安居士)——宋——《声声慢》;D项应为杜甫(少陵野老)——唐——《登高》,香山居士是白居易。)
11、D (封狼居胥、破釜沉舟、目眦尽裂、卧薪尝胆,这四个典故分别对应霍去病、项羽、樊哙、勾践。)
12、C (A项中唐代诗歌发展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几个阶段,白居易属于中唐时期的代表;B项中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按内容和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D项中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二、判断 13、X 14、√ 15、X 16、√ 17、X
三、填空 18、艰难苦恨繁霜鬓 19、竟无语凝噎 20、梧桐更兼细雨
21、同是天涯沦落人 22、泣孤舟之嫠妇
四、阅读理解
(一)23、①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②这句写出了北国之秋的总体特征,提纲挈领、笼罩全篇,是中心句(文眼),为全文总纲。(酌情给分)
24、清晨静观图、落蕊轻扫图、秋蝉残鸣图、都市闲人图、盛日秋果图
25、全文既直接写北国之秋,又通过写南国之秋来间接写北国之秋,通过二者的对比,反衬出北国秋(或故都秋)的特点。(酌情给分)
26、①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②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对于自然的过分向往,是因为对现实生活的厌弃)
(二)27、①“菅芒花”和“雪”都有可以预约的相似点。
②“可以预约的雪”象征人生的美好、希望,形象地揭示了主旨。
③“可以预约的雪”富有诗意,与文章的清新雅致的风格一致。
28、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说明人们在生命历程中,虽然常抱有对美好人生常态的愿景,但在遭遇变故或不幸时,却只能任凭命运摆布,无能为力。
29、①常:指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变:指人们在人生历程中不愿面对的种种变化。
②态度:对待生命要有悯恕之心,对待生命的恒常要有祝福之念,对待生命的变化要有宽容之心,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30、①生命是不可预约的,充满了变数,生活并不按照人的意愿去前进。
②体悟到生命不可预约,相对于“常”,“变”是更真实的生活体验。
(三)31、D (无:无论) 32、A(都是古今异义词) 33、B(老师)
34、(1)他与他年龄相近,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2)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五、作文
35.
会议通知(1分)
各班班长、团干部:(1分)
校学生会定于7月8日上午9时在院系楼A座107会议室召开班长、团干部会议,请准时出席,不得迟到。(内容1分)
校学生会(1分)
年 月 日(1分)
36.题目: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