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筑通往北方的直道,有利于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也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因此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2.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A. B.
C. D.最早的飞机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电力,交通方面发明了飞机,D项正确;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蒸汽机,因此使用蒸汽动力的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方面发明火车,人类社会在交通方面逐渐进入铁路时代,因此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开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项错误。
3.广东顺德档案馆有一首描写留美幼童的新诗。称赞道“他们中,出现了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这位工程师的主要成就是
A.担任铁路督办 B.修筑和设计淞沪铁路
C.铺设唐胥铁路 D.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顺德的留美幼童中出现的伟大的铁路工程师是詹天佑,其主要成就是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D项正确;担任铁路督办不是詹天佑的主要成就,A错误;詹天佑没有参与修筑和设计淞沪铁路、铺设唐胥铁路也与詹天佑无关,BC两项错误。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说道:“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第一次实现全球联系的是
A.迪亚士船队
B.哥伦布船队
C.达·伽马船队
D.麦哲伦船队
【答案】D
【详解】
由材料“全球的联系”可知指的是新航路开辟中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故D正确;迪亚士船队仅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故A错误;哥伦布船队到达的美洲,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达·伽马船队到达了印度,未实现“全球的联系”,故C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材料“全球的联系”指的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5.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
①开凿灵渠,平定岭南②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
③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措施。秦始皇为开疆拓土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④错误,排除含有④的其他选项BC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巩固统一的措施
6.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图3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A.早期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
C.工业革命 D.信息时代
【答案】C
【详解】
图示信息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成果,即火车和蒸汽轮船的发明。故答案为C项。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没有出现火车和轮船,排除A项;火车和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B、D项。
7.以下交通工具,最能体现工业革命向美国拓展的成果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的交通工具分别是火车(A)、轮船(B)、汽车(C)和飞机(D)。1807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美国实现了在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的率先突破,所以,最能体现工业革命向美国拓展的成果是汽船,故B项正确;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这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汽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D项错误。
8.“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联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可知,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A正确;文化联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隋朝统一之后才修建的大运河,排除D。
9.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之一,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且目前仍在通航。这条运河是
A.苏伊士运河 B.米迪运河
C.京杭大运河 D.巴拿马运河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法国开凿的米迪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目前仍在通航,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之一,B项正确;苏伊士运河连接的是地中海和红海,沟通的是大西洋和印度洋,A项错误;中国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与“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不符,C项错误;巴拿马运河连接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D项错误。
10.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都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故C项正确;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官方主导下的对外贸易,没有起到A、B、D三项的作用,故排除。
1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是指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渭河
【答案】B
【详解】
这首诗是后人对隋代开凿的大运河的辩证评价,更主要的看到了大运河开凿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2.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在于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A正确;B是大运河开通之后的客观影响,而非主要目的,排除;大运河沿线主要是汉族,排除C;大运河主要职能是航运而非灌溉,排除D。
13.如图是郑和航海路线图。郑和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答案】A
【详解】
由“郑和下西洋”的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关系,A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没有到达欧美,排除B;郑和远航是宣扬国威的和平外交活动,排除C、D。
14.15世纪以来欧洲人不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多条海上航线。下列对全球海路大通认识错误的是( )
A.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B.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C.建立了大洋和大陆之间的直接联系 D.从整体上阻碍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虽然也引发了殖民侵略,但使世界由分散联为一体,从整体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演进,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中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使各大洋与主要大洲间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联系,故ABC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5.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一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一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女演员1830年搭乘的“最高速度一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的新式交通工具是蒸汽机车,故B正确;帆船不是新式交通工具,故A错误;飞机发明是在1903年,故C错误;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D错误。
1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成为南北交通枢组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答案】A
【详解】
题干诗句意思是: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这说明到皮日休生活的时代,大运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南北的交通全靠它“通波”,说明大运河当时成为了南北交通枢纽,故A符合题意;“千里”是文学语言,并非确数,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大运河的防洪和灌溉作用,故CD不符合题意。
17.19-20世纪,北美伊利运河、比利时阿尔贝特运河、苏伊士运河、莫斯科运河、巴拿马运河、曼彻斯特运河等多条运河修筑通航。这些运河的修建
A.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B.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刺激了生产和技术革命发生
D.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据材料“19-20世纪……多条运河修筑通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运河的修建改善了交通,满足世界经济的交流的需要,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故A正确;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并非运河的修建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故B错误;生产力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刺激了生产和技术革命发生,运河的修建不是刺激生产和技术革命发生的原因,故排除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运河的修建无直接联系,故排除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19-20世纪……多条运河修筑通航”,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的交流和联系加强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18.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的是“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了。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强调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
B.强调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
C.强调这二次航行都是错误的
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行的弊端
【答案】C
【详解】
依据材料“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的是精神财富”来看,作者主要强调二者在目的上的不同之处,而不是强调两次航行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项。A项依据材料“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但不符题目要求,排除;B项依据材料“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的是精神财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一场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D项依据材料“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了”来看两次航行都有不足之处,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19.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北京的士大夫纷纷反对,斥为崇洋。京城官员奉旨出京一般借助驰驿。19世纪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乘坐轮船、火车。这一变化:
A.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B.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
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A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士大夫从反对洋务到后来主动运用西方的先进技术,这实际上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近代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主要地位,近代交通工具并未成为主导;C选项错误,十九世纪末洋务运动已经破产;D选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官员态度的变化,不能说明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表述绝对。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0.地理大发现的内容包括:从欧洲绕过地中海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从欧洲直通美洲的航行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首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其中“从欧洲直通美洲的航行”的是
A.迪亚士
B.达 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C
【详解】
哥伦布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故C项正确;迪亚士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到达南非的“好望角”,故A项错误;达 伽马是沿着迪亚士航线前行到达亚洲印度航海家,故B项错误;麦哲伦船队是首次环球航行的成功,故D项错误。
21.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
清政府借款修建 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 清政府独立筹资 官商合办
里程(公里) 4171.2 2746.1 1042.4 1042.4
占总里程比例 46.3% 30.5% 11.5% 11.5%
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
B.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
C.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
【答案】B
【详解】
表格反映的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修筑状况,根据表中的里程和占总里程比例可知清政府借款修建和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占绝大多数,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并不是在“1881至1911”年从无到有,排除C。清政府借款修建的铁路,实际上仍然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下进行的,排除D。
22.下列三幅图片是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查找的。可推断其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应为
A.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
B.新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
C.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
D.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
【答案】D
【分析】
【详解】
高速列车、青藏铁路和民航都属于交通,是新中国后的交通新发展,D正确;近代和通讯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中改革开放不符合民航客机。
23.“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这个时期形成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 B.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
C.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 D.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
【答案】B
【详解】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统治者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行政与军事方面,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与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不符合,故A项排除。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与政治军事相比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排除。经济贸易也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
24.下图为中国近代漫画家沈伯尘于民国二年画的一张女子风情画,图中右边文字为“豆盏青枝二月生,自由车子试郊晴。虽然谢尽闲蜂蝶,尚有飞尘逐我行。’对该画理解正确的是
A.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B.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写意风格
C.工业文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D.妇女是生活西化的主体力量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漫画是民国二年(1913年)由漫画家沈伯尘所作,画中女子在骑自行车。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自行车由外国引进,自行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所以漫画反映了工业文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故C项正确;材料只描绘了一位女子的日常着装,无法体现“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故A项错误;该漫画的风格是写实而非写意,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女子骑自行车,未涉及妇女与男性在西化中地位,故D项错误。
25.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
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可知,秦朝建立后所修建的通向各个方向的交通网络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故C项正确。秦朝建立后全国已经统一,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秦朝建立的交通网络的影响,无法得出中央对地方加强武力控制的结论,故B项错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长期发展和交融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6.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形势图,下列各项中出现于这一朝代的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曲辕犁的推广
C.古代戏曲的成熟 D.印刷术的发明
【答案】A
【详解】
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护府”“匈奴”“大月氏”“都城长安”等体现的是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形势图,丝绸之路的开通即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A项正确;曲辕犁的发明和推广始于唐朝,B项正确;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C项错误;印刷术的发明始于唐代,D项错误。
27.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答案】A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得不依据规定的标准时间,可见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A项正确;材料强调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而不是提高生活质量,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统一的时间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没有强调时间的精确是生活的必要性,排除C;材料反映出统一的时间是为了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没有体现出统一的时间有利于规范社会行为,排除D。
28.清初史家万斯同说:“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至,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材料表明元代
①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稳定统治 ②驿站通信速度达到史上最高水平
③驿路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④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驿路交通网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
元朝时期,驿站遍布全国,各地都有使驿往来(“人迹所至,皆置驿传”),表明元代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稳定统治 ,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驿路交通网络,说法①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元代的驿站通信“速度”达到史上最高水平,驿路主要服务于国家政治、军事需要,并非元代海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说法②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
29.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
A.邮政事业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产物 B.近代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
C.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 D.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
【答案】D
【详解】
依据表格中“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车”“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说明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故D正确;材料无法显示是民族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错误;“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用词绝对,当时城镇乡村也有涉及,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的信息,故C错误。
30.下表是1870—1900年的铁路公里数(单位:千公里),据此表判断
A.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美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
【答案】C
【详解】
据表1数据可知,美国的铁路公里数增长迅速,远超其他地区,可推知美国在19世纪末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故选C项;据所学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19世纪末,英国并未丧失世界工厂地位,排除A项;仅从这一时期的铁路公里数,无法看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指的是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仅从铁路公里数无法看出其是否发展迅猛,排除D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倒。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受 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以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运送物资提出了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运输生产成本低;政府颁布各项政策予以支持。
(2)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
【详解】
(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由材料一中的“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可以得出运送物资的需要;由“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再结合所学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在交通运输上的运用的相关知识可知,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也是其原因;由“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可得出生产成本低;由“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可得出政府支持。
(2)意义: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由材料二中的“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等信息可以得出,铁路建设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而且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铁路建设的发展对于拓宽市场和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也有积极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外商在华轮运势力也空前地扩张起来。旗昌、德忌利士、省港澳、公正、北清、太古、华海、扬子、怡和等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这些公司资力雄厚,不仅拥有各自的码头仓栈,而且联设保险行号,俨然形成完整的外商轮船运输体系。据统计,各口外商船只进出吨位,自1868年的630余万吨增至1892年的2300万吨。24年间增长几达4倍。
——摘编自聂宝璋《轮船的引进与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军,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臣闻近因各省灾歉迭乘,民情困疲,货客俱稀,生意大为减色;兼以法国滋扰越南,附股之人不无疑惧,咸思撤回股本。该局各口分设日多,资本日重,万一不敷周转,实于防务大有窒碍。可否仰恳天恩,俯念该局轮船转运漕粮、军火、防军,曾著微劳,饬下南北洋大臣体察情形,随时拨款接济,并广为筹款,收买股份单作为官股,以维大局,似于商情、洋务、防务均有裨益,谨附片具陈。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商在华轮运输势力迅速扩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轮船招商局的作用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答案】(1)列强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与生产的集中;公司资力雄厚;机器轮船的性能优越;海外殖民扩张的加剧;先进的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
(2)作用:转运漕粮、军火、防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推动交通近代化。有利因素:政府扶植;以机器为动力吸引民间投资。不利因素:新生事物受时局和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自身管理的局限性;资金短缺等。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公司资力雄厚”可归纳出,列强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公司自身的优势;结合1868-1892年间的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与生产的集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海外殖民扩张的加剧;机器轮船的性能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2)作用:根据材料二“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军,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可归纳出转运漕粮、军火、防军;结合洋务运动的影响相关知识,还可以从推动了交通近代化、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等角度进行分析。因素:根据材料“可否仰恳天恩,俯念该局轮船转运漕粮、军火、防军,曾著微劳,饬下南北洋大臣体察情形,随时拨款接济,并广为筹款,收买股份单作为官股”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政策扶植、吸收民间投资等方面概括其有利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时局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管理能力的不足、资金短缺等方面进行分析。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漕河力所能及的商业运输,促进了物品的交流……然而,商业运输所遭到的无数个困难,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商业的发展。这些困难主要有:明政府执行了错误的税收政策,明代官员一般采取抑商态度,等等。另外,仅仅是漕河水道的地理特征,也能够限制漕河地区商业的大幅度发展,更不用说使用漕河来航行的主要是官府及其代理人。
——摘编自黄仁宇《明代的漕运》
材料二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三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漕运的主要作用及其衰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发生在英国的“道路改革”的具体内容并概括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交通发展的重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答案】(1)作用:促进了商品的交换。
原因:统治者采取错误的税收政策,抑商政策,漕河水道的地理环境。
(2)内容: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影响:方便商品运输;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3)表现:运河的修建、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
(4)认识: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详解】
(1)“主要作用”,从材料一“(明代)漕河力所能及的商业运输,促进了物品的交流”可以概括出明: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主要原因”,从材料一“明政府执行了错误的税收政策,明代官员一般采取抑商态度”“漕河水道的地理特征”可以概括出:统治者采取错误的税收政策、抑商政策、漕河水道的地理环境等。
(2)“具体内容”,由材料二信息“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影响”,从材料二“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得出:方便商品运输、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等。
(3)“表现”,从材料三信息“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轮船的不断更新”“跨洲铁路的修建”可以概括得出:运河的修建、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
(4)“认识”,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铁路发展概况摘编
——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铁路规章制度,铁路逐渐担当起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角色。1950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毅然作出决策,先后动工新建成渝铁路、天兰铁路和湘桂铁路。至1952年底,全国新建铁路1320公里,恢复铁路1170公里。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29862公里,比1952年增长22%五年内恢复铁路3条,新建铁路33条,其中包括工程极为艰巨复杂的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等。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一卷)
(1)完成表格填空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说明该时期铁路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铁路发展的因素。
【答案】(1)①:京张铁路;背景:第一时期:洋务运动的开展;西学东渐;民族危机严重。第二时期: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第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战争的需要等。第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官僚资本的掠夺等。
(2)特点:自主建设,制定了统一的规章制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重视;铁路总里程增长较快;投资大,发展快。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的综合实力等。
【详解】
(1)填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京张铁路是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因此①是京张铁路。背景,解答时任选一个时期说明该时期铁路发展的背景,如1876-1894年期间正值洋务运动时期,直接推动了铁路建设;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器物、技术,促进西学东渐。1895-1911年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失败,西方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时期随着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1912-1937年,这时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回答。1937-1949年时期,这时期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得这时期铁路修筑体现瘫痪、新修的铁路较少等特点。
(2)特点,根据材料“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铁路规章制度”可得出自主建设,制定了统一的规章制度,中央政府重视;根据材料“铁路逐渐担当起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角色”可得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材料“全国新建铁路1320公里,恢复铁路1170公里。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29862公里”可得出铁路总里程增长较快;根据材料“比1952年增长22%五年内恢复铁路3条,新建铁路33条”等信息可得出这时期我国铁路建设投资大,发展快。因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铁路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严重的背景下艰难开展,因此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建设独立自主开展,并制定了统一的规章制度,发展速度快,这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逐渐恢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离不开。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20年代以后,英国主要工业部门产量大增,传统的运河航运运力有限,交通运输业供给与需求矛盾愈发突出,曼彻斯特与利物浦的商人大力提倡修建铁路,并预言“运河时代来日不多了”。冶铁业的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铁的价格,多管式汽锅发明极大增加了蒸汽容量,解决了火车动力不足与成本过高的问题。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运营,标志着英国“铁路时代”的开始。该铁路线营运的前18个月,运送旅客70万人次,不到两年公司股票价格翻倍,1835年铁路净收益达10万英镑。鉴于经营铁路展现的可观经济利润,几乎所有的英国有产阶级都投资铁路,1849年铁路投资占到英国国内固定投资的40%。1835—1837年间、1844—1850年间英国兴起两次“铁路热”,到1870年,英国铁路通车长达15500英里,囊括全英的近代铁路体系基本建成。英国铁路的成功揭示了一个规律:交通运输业本身的发展,共寓于经济发展总进程这一共同体中。
——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发展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铁路时代”的意义。
【答案】(1)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运河航运的运力不足(运输业供求矛盾突出);商人群体的推动;技术革新的推动;投资铁路利润丰厚吸引大量投资;英国社会稳定。
(2)形成了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促进英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国民的收入。
【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中“19世纪20年代以后,英国主要工业部门产量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根据“传统的运河航运运力有限”可知,传统运河航运的运力不足(运输业供求矛盾突出);根据“曼彻斯特与利物浦的商人大力提倡修建铁路”可知,商人群体的推动;根据“冶铁业的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铁的价格”可知,技术革新的推动;根据“鉴于经营铁路展现的可观经济利润,几乎所有的英国有产阶级都投资铁路”可知,投资铁路利润丰厚吸引大量投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展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背景还包括,当时英国社会稳定。
(2)意义:根据材料中“英国铁路通车长达15500英里,囊括全英的近代铁路体系基本建成”可知,形成了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根据“交通运输业本身的发展,共寓于经济发展总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促进英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经营铁路展现的可观经济利润”可知,提高了国民的收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铁路时代”的意义还包括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外商在华轮运势力也空前地扩张起来。旗昌、德忌利士、省港澳、公正、北清、太古、华海、扬子、怡和等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这些公司资力雄厚,不仅拥有各自的码头仓栈,而且联设保险行号,俨然形成完整的外商轮船运输体系。据统计,各口外商船只进出吨位,自1868年的630余万吨增至1892年的2300万吨。24年间增长几达4倍。
——摘编自聂宝璋《轮船的引进与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军,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臣闻近因各省灾歉迭乘,民情困疲,货客俱稀,生意大为减色;兼以法国滋扰越南,附股之人不无疑惧,咸思撤回股本。该局各口分设日多,资本日重,万一不敷周转,实于防务大有窒碍。可否仰恳天恩,俯念该局轮船转运漕粮、军火、防军,曾著微劳,饬下南北洋大臣体察情形,随时拨款接济,并广为筹款,收买股份单作为官股,以维大局,似于商情、洋务、防务均有裨益,谨附片具陈。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
材料三 轮运在广东内河水域的推行,先是由广州富商苏惠农于光绪十三年斥巨资创立平安轮渡公司,置小轮拖带木船,行驶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因惟恐外国小轮趁机深入内河,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曾勒令平安轮渡停航。苏惠农的试航证明小轮带渡船可避免盗贼与风涛。所以,珠江三角洲的船主、航商纷纷向官府提出申请,要求允准用轮船拖带木船。这一要求,终于光绪十五年六月得到张之洞的批准。轮拖渡船,很快便在珠江三角洲推广。光绪二十六年,全省小轮已达200艘,其中洋商的小轮船只占极小的份额。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南海、番禺、顺德、香山等县水网区,不仅乡镇间有互通小轮船,而且与邻县、佛山、省城等地也有轮船往来。
——摘编自叶显恩《徽州与粤海论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商在华轮运势力迅速扩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轮船招商局的作用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航运业在中国的发展。
【答案】(1)列强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与生产的集中;公司资力雄厚;机器轮船的性能优越;海外殖民扩张的加剧;先进的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
(2)作用:转运漕粮、军火、防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推动交通近代化。
有利因素:政府扶植;以机器为动力吸引民间投资。
不利因素:新生事物受时局和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自身管理的局限性;资金短缺;等。
(3)近代轮船业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外资企业是为了满足列强侵略和经济扩张的需求而出现的,它为列强在中国掠取资源提供了便利,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随着我国近代航运业的发展,先进的运输方式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改善了交通运输功能并扩展了城市功能,给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各个领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公司资力雄厚”可归纳出列强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公司自身的优势。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与生产的集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海外殖民扩张的加剧;机器轮船的性能优势等。
(2)第一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二“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军,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可归纳出转运漕粮、军火、防军;从近代化的角度可得出推动了交通近代化;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第二小问,因素可以从政府的政策扶植、近代化的优势、时局环境、经济发展程度、资金、市场、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去进行归纳总结。
(3)评价,从近代航运出现的时代背景、发展状况等角度去分析,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两个角度进行归纳。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共和国处于大西洋航道与北欧航道的交叉点,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很快成为欧洲的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那时,荷兰的造船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使荷兰成为欧洲的造船中心。荷兰拥有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当时的阿姆斯特丹不仅是国际贸易的中心,而且是世界金融信贷业务的中心,荷兰资产阶级以其雄厚的资本,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各国商人所贩运的货物要在这里规定价格,各国贸易公司的股东要在这里开价,给欧洲各君主国政府的借款也要在这里分配。到17世纪中叶,荷兰几乎把欧洲南方各国与北方各国之间的全部贸易都集中在自己手中,获取了欧洲高度的商业利润并夺得了商业的霸权。
——摘编自曹文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海洋政治》等
材料二 德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交通运输业,而铁路建设则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1835年,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正式吹响了德国工业化的进军号。与其他国家不同,政府的推动是德国铁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关键因素。这项崭新的交通事业从一开始就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在德国铁路建设的早期,很多线路都是由政府直接主办的,后来也曾涌现出私人投资铁路的浪潮,然而国家的统一给德国铁路事业的继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俾斯麦上台后开始大力推进铁路国有化运动,但在当时自由放任思想普遍流行的形势下,国有化的阻力还是很大的。1870年代后期的经济萧条对铁路国有化其实是一个推动,因为很多人批评私营铁路管理不善,效率低下,此后,国家购买铁路的行动提上日程。1879年,普鲁士政府购买了5000公里的私营铁路,1884年再次收购了10个公司手里的4000公里铁路,随后还决定停止给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线的新特许权。到1909年,德国全部铁路长度为6万多公里,而属于私人所有的标准轨铁路仅有3600公里。正是通过国家拥有和管理铁路,德国交通运输事业很快迎来巨大发展。
——摘编自刘雄《大国崛起的产业政策及其特征》
(l)根据材料一,指出荷兰航海业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原因并分析铁路事业发展对德国的影响。
【答案】(1)原因:
荷兰:优越的地理位置;政府政策支持;造船技术先进;创新商业组织形式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
(2)原因:统一的历史趋势;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政府推动(或铁路国有化运动);私人投资浪潮。
影响:推动德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大力发展;推动国家统一进程;加速德国工业化进程;促进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向垄断阶段发展;加速德国崛起。
【详解】
(1)根据材料“荷兰共和国处于大西洋航道与北欧航道的交叉点,优越的地理位”可得出荷兰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根据材料“荷兰的造船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可得出荷兰造船技术先进;根据材料“独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等信息可知,荷兰政府政策的支持推动荷兰航海业的崛起;根据材料“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可得出创新商业组织形式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
(2)原因,根据材料“政府的推动是德国铁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关键因素”可得出政府推动德国铁路的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涌现出私人投资铁路的浪潮”可得出这时期私人投资浪潮推动德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德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交通运输业”“1835年,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修筑的第一条铁路……1884年……1909年”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德国国内统一的历史趋势推动德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同时这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为德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影响,根据材料“1835年,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正式吹响了德国工业化的进军号”“德国交通运输事业很快迎来巨大发展”等信息可知,德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推动德国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并且德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交通运输业,这推动等工业化进程,也是推动德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根据材料“国家购买铁路的行动提上日程”“随后还决定停止给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线的新特许权”等信息可知,政府对铁路事业的支持和政策调整促进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向垄断阶段发展。
三、论述题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柳孜隶属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据濉溪县志记载.位于该县境内的大运河故道。1999年初,在柳孜段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现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现。
罕见的宋代货运码头
……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所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大小厚薄不一致,形状各异的石料均为使用过的旧料,在砌体中还夹杂使用一定数量的汉代墓葬石构件画像石石料。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共4层,厚75厘米左右,基础大于石砌体,北部向河道内延伸。
珍贵的唐宋沉船
1号沉船为木板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船身存长9.6米,包括拖舵共存残长12.6米。现存船体长度由两段木板拼接而成,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尾舱横梁上有三档舵杆限位木椿,可调节船的航向。
2号沉船是一艘独木舟,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长10.6米。船体两头窄中间宽,呈大半个圆弧形,头和尾部上收,面部稍上翘。
6号沉船为木板结构,残存长23.6米。从这段立于壁板之上的底板结构情况来看,船底为平底。船壁板特别巨大,木质坚硬,板面向内呈弧形,舱中间存有13根空梁方孔,空粱尚残存三根。
丰富的古陶瓷
经初步鉴定,能确认窑口的有安徽寿州窑,浙江的越窑,江西的景德窑,福建的建阳窑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定窑等20余座全国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窑口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实为罕见。
——摘编自阚绪杭《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一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面世》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运河故道有哪些史料价值。
【答案】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选自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一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 柳孜发现的的古陶瓷,发现的古代木质沉船和一石构建筑遗迹等是研究大运河历史的一手史料
材料内容 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反映了当时码头建设情况 对研究的漕运制度和运河设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从货运码头、造船、制瓷三方面反 映运河故道当时的漕运、交通史、造船技术陶瓷业以及商品流通等情况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柳孜遗址的考古发掘是隋唐宋运河发展的一个缩影。
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反映了唐宋时期造船业的情况。 为研究船的时代、种类、用途以及造船技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
安安徽寿州窑、江西景德窑、河北的定窑 等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反映了当时制 瓷业的情况。 . 为研究该遗址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研究中国陶瓷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详解】
史料价值:根据所学知识,从材料来源、材料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材料的史料价值。而史料价值依据遗址发掘所得出。材料来源方面:根据材料“摘编自阚绪杭《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一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面世》”“1999年初,在柳孜段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现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现”可知,柳孜发现的的古陶瓷,发现的古代木质沉船和一石构建筑遗迹等是研究大运河历史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方面,根据材料涉及的码头建设、造船业情况以及陶瓷业情况分别根据材料涉及内容分析其具有的史料价值,如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反映了当时码头建设情况,其主要的史料价值是对研究的漕运制度和运河设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同样的思路说明造船、陶瓷相关材料的史料价值。最后对三个领域的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史料价值,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从货运码头、造船、制瓷三方面反映运河故道当时的漕运、交通史、造船技术陶瓷业以及商品流通等情况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柳孜遗址的考古发掘是隋唐宋运河发展的一个缩影。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2.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A. B.
C. D.最早的飞机
3.广东顺德档案馆有一首描写留美幼童的新诗。称赞道“他们中,出现了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这位工程师的主要成就是
A.担任铁路督办 B.修筑和设计淞沪铁路
C.铺设唐胥铁路 D.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说道:“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第一次实现全球联系的是
A.迪亚士船队
B.哥伦布船队
C.达·伽马船队
D.麦哲伦船队
5.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
①开凿灵渠,平定岭南②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
③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图3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A.早期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
C.工业革命 D.信息时代
7.以下交通工具,最能体现工业革命向美国拓展的成果的是
A. B.
C. D.
8.“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联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9.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之一,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且目前仍在通航。这条运河是
A.苏伊士运河 B.米迪运河
C.京杭大运河 D.巴拿马运河
10.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1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是指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渭河
12.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13.如图是郑和航海路线图。郑和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14.15世纪以来欧洲人不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多条海上航线。下列对全球海路大通认识错误的是( )
A.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B.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C.建立了大洋和大陆之间的直接联系 D.从整体上阻碍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15.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一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一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
1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成为南北交通枢组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17.19-20世纪,北美伊利运河、比利时阿尔贝特运河、苏伊士运河、莫斯科运河、巴拿马运河、曼彻斯特运河等多条运河修筑通航。这些运河的修建
A.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B.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刺激了生产和技术革命发生
D.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18.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的是“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了。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强调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
B.强调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
C.强调这二次航行都是错误的
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行的弊端
19.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北京的士大夫纷纷反对,斥为崇洋。京城官员奉旨出京一般借助驰驿。19世纪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乘坐轮船、火车。这一变化:
A.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B.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
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
20.地理大发现的内容包括:从欧洲绕过地中海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从欧洲直通美洲的航行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首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其中“从欧洲直通美洲的航行”的是
A.迪亚士
B.达 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1.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
清政府借款修建 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 清政府独立筹资 官商合办
里程(公里) 4171.2 2746.1 1042.4 1042.4
占总里程比例 46.3% 30.5% 11.5% 11.5%
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
B.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
C.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
22.下列三幅图片是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查找的。可推断其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应为
A.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
B.新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
C.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
D.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
23.“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这个时期形成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 B.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
C.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 D.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
24.下图为中国近代漫画家沈伯尘于民国二年画的一张女子风情画,图中右边文字为“豆盏青枝二月生,自由车子试郊晴。虽然谢尽闲蜂蝶,尚有飞尘逐我行。’对该画理解正确的是
A.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B.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写意风格
C.工业文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D.妇女是生活西化的主体力量
25.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
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26.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形势图,下列各项中出现于这一朝代的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曲辕犁的推广
C.古代戏曲的成熟 D.印刷术的发明
27.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28.清初史家万斯同说:“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至,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材料表明元代
①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稳定统治 ②驿站通信速度达到史上最高水平
③驿路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④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驿路交通网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
A.邮政事业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产物 B.近代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
C.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 D.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
30.下表是1870—1900年的铁路公里数(单位:千公里),据此表判断
A.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美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倒。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受 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以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外商在华轮运势力也空前地扩张起来。旗昌、德忌利士、省港澳、公正、北清、太古、华海、扬子、怡和等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这些公司资力雄厚,不仅拥有各自的码头仓栈,而且联设保险行号,俨然形成完整的外商轮船运输体系。据统计,各口外商船只进出吨位,自1868年的630余万吨增至1892年的2300万吨。24年间增长几达4倍。
——摘编自聂宝璋《轮船的引进与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军,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臣闻近因各省灾歉迭乘,民情困疲,货客俱稀,生意大为减色;兼以法国滋扰越南,附股之人不无疑惧,咸思撤回股本。该局各口分设日多,资本日重,万一不敷周转,实于防务大有窒碍。可否仰恳天恩,俯念该局轮船转运漕粮、军火、防军,曾著微劳,饬下南北洋大臣体察情形,随时拨款接济,并广为筹款,收买股份单作为官股,以维大局,似于商情、洋务、防务均有裨益,谨附片具陈。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商在华轮运输势力迅速扩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轮船招商局的作用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漕河力所能及的商业运输,促进了物品的交流……然而,商业运输所遭到的无数个困难,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商业的发展。这些困难主要有:明政府执行了错误的税收政策,明代官员一般采取抑商态度,等等。另外,仅仅是漕河水道的地理特征,也能够限制漕河地区商业的大幅度发展,更不用说使用漕河来航行的主要是官府及其代理人。
——摘编自黄仁宇《明代的漕运》
材料二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三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漕运的主要作用及其衰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发生在英国的“道路改革”的具体内容并概括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交通发展的重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铁路发展概况摘编
——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铁路规章制度,铁路逐渐担当起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角色。1950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毅然作出决策,先后动工新建成渝铁路、天兰铁路和湘桂铁路。至1952年底,全国新建铁路1320公里,恢复铁路1170公里。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29862公里,比1952年增长22%五年内恢复铁路3条,新建铁路33条,其中包括工程极为艰巨复杂的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等。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一卷)
(1)完成表格填空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说明该时期铁路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铁路发展的因素。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20年代以后,英国主要工业部门产量大增,传统的运河航运运力有限,交通运输业供给与需求矛盾愈发突出,曼彻斯特与利物浦的商人大力提倡修建铁路,并预言“运河时代来日不多了”。冶铁业的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铁的价格,多管式汽锅发明极大增加了蒸汽容量,解决了火车动力不足与成本过高的问题。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运营,标志着英国“铁路时代”的开始。该铁路线营运的前18个月,运送旅客70万人次,不到两年公司股票价格翻倍,1835年铁路净收益达10万英镑。鉴于经营铁路展现的可观经济利润,几乎所有的英国有产阶级都投资铁路,1849年铁路投资占到英国国内固定投资的40%。1835—1837年间、1844—1850年间英国兴起两次“铁路热”,到1870年,英国铁路通车长达15500英里,囊括全英的近代铁路体系基本建成。英国铁路的成功揭示了一个规律:交通运输业本身的发展,共寓于经济发展总进程这一共同体中。
——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发展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铁路时代”的意义。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大,外商在华轮运势力也空前地扩张起来。旗昌、德忌利士、省港澳、公正、北清、太古、华海、扬子、怡和等轮船公司相继出现在各个口岸。这些公司资力雄厚,不仅拥有各自的码头仓栈,而且联设保险行号,俨然形成完整的外商轮船运输体系。据统计,各口外商船只进出吨位,自1868年的630余万吨增至1892年的2300万吨。24年间增长几达4倍。
——摘编自聂宝璋《轮船的引进与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军,莫不迅速葳事,历有成效。臣闻近因各省灾歉迭乘,民情困疲,货客俱稀,生意大为减色;兼以法国滋扰越南,附股之人不无疑惧,咸思撤回股本。该局各口分设日多,资本日重,万一不敷周转,实于防务大有窒碍。可否仰恳天恩,俯念该局轮船转运漕粮、军火、防军,曾著微劳,饬下南北洋大臣体察情形,随时拨款接济,并广为筹款,收买股份单作为官股,以维大局,似于商情、洋务、防务均有裨益,谨附片具陈。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
材料三 轮运在广东内河水域的推行,先是由广州富商苏惠农于光绪十三年斥巨资创立平安轮渡公司,置小轮拖带木船,行驶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因惟恐外国小轮趁机深入内河,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曾勒令平安轮渡停航。苏惠农的试航证明小轮带渡船可避免盗贼与风涛。所以,珠江三角洲的船主、航商纷纷向官府提出申请,要求允准用轮船拖带木船。这一要求,终于光绪十五年六月得到张之洞的批准。轮拖渡船,很快便在珠江三角洲推广。光绪二十六年,全省小轮已达200艘,其中洋商的小轮船只占极小的份额。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南海、番禺、顺德、香山等县水网区,不仅乡镇间有互通小轮船,而且与邻县、佛山、省城等地也有轮船往来。
——摘编自叶显恩《徽州与粤海论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商在华轮运势力迅速扩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轮船招商局的作用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航运业在中国的发展。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共和国处于大西洋航道与北欧航道的交叉点,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很快成为欧洲的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那时,荷兰的造船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使荷兰成为欧洲的造船中心。荷兰拥有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当时的阿姆斯特丹不仅是国际贸易的中心,而且是世界金融信贷业务的中心,荷兰资产阶级以其雄厚的资本,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各国商人所贩运的货物要在这里规定价格,各国贸易公司的股东要在这里开价,给欧洲各君主国政府的借款也要在这里分配。到17世纪中叶,荷兰几乎把欧洲南方各国与北方各国之间的全部贸易都集中在自己手中,获取了欧洲高度的商业利润并夺得了商业的霸权。
——摘编自曹文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海洋政治》等
材料二 德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交通运输业,而铁路建设则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1835年,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正式吹响了德国工业化的进军号。与其他国家不同,政府的推动是德国铁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关键因素。这项崭新的交通事业从一开始就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在德国铁路建设的早期,很多线路都是由政府直接主办的,后来也曾涌现出私人投资铁路的浪潮,然而国家的统一给德国铁路事业的继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俾斯麦上台后开始大力推进铁路国有化运动,但在当时自由放任思想普遍流行的形势下,国有化的阻力还是很大的。1870年代后期的经济萧条对铁路国有化其实是一个推动,因为很多人批评私营铁路管理不善,效率低下,此后,国家购买铁路的行动提上日程。1879年,普鲁士政府购买了5000公里的私营铁路,1884年再次收购了10个公司手里的4000公里铁路,随后还决定停止给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线的新特许权。到1909年,德国全部铁路长度为6万多公里,而属于私人所有的标准轨铁路仅有3600公里。正是通过国家拥有和管理铁路,德国交通运输事业很快迎来巨大发展。
——摘编自刘雄《大国崛起的产业政策及其特征》
(l)根据材料一,指出荷兰航海业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原因并分析铁路事业发展对德国的影响。
三、论述题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柳孜隶属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据濉溪县志记载.位于该县境内的大运河故道。1999年初,在柳孜段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现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现。
罕见的宋代货运码头
……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所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大小厚薄不一致,形状各异的石料均为使用过的旧料,在砌体中还夹杂使用一定数量的汉代墓葬石构件画像石石料。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共4层,厚75厘米左右,基础大于石砌体,北部向河道内延伸。
珍贵的唐宋沉船
1号沉船为木板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船身存长9.6米,包括拖舵共存残长12.6米。现存船体长度由两段木板拼接而成,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尾舱横梁上有三档舵杆限位木椿,可调节船的航向。
2号沉船是一艘独木舟,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长10.6米。船体两头窄中间宽,呈大半个圆弧形,头和尾部上收,面部稍上翘。
6号沉船为木板结构,残存长23.6米。从这段立于壁板之上的底板结构情况来看,船底为平底。船壁板特别巨大,木质坚硬,板面向内呈弧形,舱中间存有13根空梁方孔,空粱尚残存三根。
丰富的古陶瓷
经初步鉴定,能确认窑口的有安徽寿州窑,浙江的越窑,江西的景德窑,福建的建阳窑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定窑等20余座全国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窑口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实为罕见。
——摘编自阚绪杭《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一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面世》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运河故道有哪些史料价值。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