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罗斯福新政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说课内容教材分析 知识与技能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概括新政的特点,分析新政的性质,影响和对其评价.过程与方法归纳法
推导法
探究法
分析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感受罗斯福克服困
难,锐意改革的勇
气与胆识,培养学
生进取精神和创新
思维。新政虽然触
动了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但不能从根
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
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史观
认识罗斯福新
政重
点
难
点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还没有完全脱离初中的学习模式,认知水平较低,对知识的掌握还没形成体系,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要深入浅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法分析 以主线整合资源、以情境体验历史、以探究认识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借助多媒体采用情景教学、问题探究及合作讨论等方法,营造历史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
学法分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取信息;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拓展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客观、全面的思维方式。教学流程记录片《大国崛起》片段,回答: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遭遇了怎样的打击? 一、病入膏肓 临危受命情景一: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5500家,有900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情景二:
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情景三: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情景四:
全国有1/4的人失业,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当时,美国和世界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这两个字来形容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 经济危机造成的是那些方面的危机?根据材料回答:一、病入膏肓 临危受命1.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机
2.企业破产—工业危机
3.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
4.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一、病入膏肓 临危受命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就业危机复兴工业团金融监管团振兴农业团社会保障团二、抓住病根 对症下药 金融监管团——新政的措施 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扩大美联储的权力,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监管证券业 建立正常的金融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为工农业恢复发展提供保障。
新政不到一周,13500家银行开业(全国四分之三),就任不到11天股票价格上涨15%,金融恐慌基本结束。
复兴工业团——新政的措施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制定行业公平竞争章程,将生产的环节置于国家监管之下. 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劳资关系1935年比1933年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 振兴农业团——新政的措施 成立农业调整署;减耕、减产;调整农产品结构 稳定农产品价格,摆脱农业危机,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1932年,农民现金收入是40亿美元,1935年上升到70亿美元——新政的措施 社会保障团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困难,稳定社会 生活困难的人得到了政府的救济;扩大了就业;建成了一批造福后代的重大工程;稳定了社会秩序;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消费。
——新政的措施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劳工委员会;签署“社会保险法”,“财产税法”;缓和劳资矛盾,稳定社会 保障了工人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稳定了社会秩序。 社会保障团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经济政治社会国际新政影响恢复稳定民主新模式三、药到病退,摆脱困境第一种观点: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第二种观点是: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是以少量的所谓救济麻痹工人的斗志。五、巩固新知,延伸课堂 罗斯福是共产主义者吗? 新政能否拯救资本主义? 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
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两位的改革有什么共同点?
说明了什么?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生态史观 整体史观 史观设计感悟鲜活的历史,跳动的思维,历史课堂
不仅是现实与过去的碰撞,更是教师
与学生心灵的碰撞。也许这种碰撞不
会产生刺眼的火花,但真心的希望每
节课都能让学生的内心泛起一丝涟漪。再见谢谢各位评委,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