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随堂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随堂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7 12: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居则曰 居:平时,平日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点!尔何如 何如:怎么样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 B.毋吾以也 C.则何以哉 D.因之以饥馑
3.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及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毋吾以也
②加之以师旅
③宗庙之事,如会同
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宗庙之事,如会同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夫子哂之”,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
B.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待高明的君子了,他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
C.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但孔子并不认为其志在小。
D.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他只愿能在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因为孔子也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②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薰莸③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④,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①搴(qiān):拔取;聝(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瀁(mǎng yàng):水广阔无边的样子。③薰:香草;莸(yóu):臭草。④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①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______________
②释国之患 释:______________
③夫子曰:“辩哉!” 辩:______________
④敷其五教 敷: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将择焉 夫子何选焉
B.唯赐能之 既言之矣
C.以其类异也 导之以礼乐
D.子路抗手而对曰 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4.翻译下列句子。
(1)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
(2)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
5.在农山之上,子路、子贡和颜渊各言其志,请你从中选择一人之志,作出评价,不少于100字。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文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请为下面两副对联分别拟写下联和上联,概述这一春游情景。
(1)上联: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________________
(2)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童子六七沂水濯衣衣犹香
9.下图是为宣传山东旅游而设计的一个推介图标。请写出该图标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10.分别概括出下列三则《论语》章句所体现的孔子的学习观。
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2.答案:D
解析:D项为状语后置,其他三个都是宾语前置。
3.答案:D
解析:①动词,同“已”,是“止”的意思;一说“用”的意思。②介词,用。③连词,或者。④连词,至于。
4.答案:B
解析:B项,饥馑:饥荒。A项,“一日”古义:一两天。今义:一天。C项,“会同”古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D项,“童子”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义:泛指儿童。
5.答案:C
解析:A项,孔子只是不完全赞同子路的志向,但没有讥笑子路。B项,孔子只是认同冉有的能力,对其志向并未表示非常赞赏。D项,“与世无争的生活”错,是“追求天下大同的和谐生活”。
6.答案:1.①率领;②解除;③有口才;④宣传
2.B;3.B
4.(1)在这里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没有什么想不到的啊。
(2)使百姓不修筑城墙,不逾越护城河。
5.(示例)我赞同颜回的志向。三人各谈志向,但颜回却“退而不对”,直到夫子请他谈谈自己的志向,颜回才述说自己的理想:愿以德辅佐圣王,以礼乐治国,希望百姓们安居乐业,变兵器为农器,永离那战火硝烟,使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人民生活安宁。这也正是夫子之志,希望世界大同,百姓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社会里。也难怪夫子从中选择了颜回。
解析:1.①“当”后加宾语“一队”,结合语境可推断出意义为“率领”。②“释国之患”,解除国家的灾难;“释”,解除。③“辩”在句子作谓语,“辩哉”与前后文的“勇哉”“美哉”对应,可译为“有口才、善言辞”。④“敷”搭配“五教”,再联系后文的“导之以礼乐”,可推断出意义为“宣传”。
2.B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代指有关志向的事。A项,兼词,相当于“于之”;语气词,表疑问,不译。C项,介词,因为;介词,用。D项,修饰连词;承接连词。
3.“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说法错误,“子贡复进曰……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子贡说,我穿戴着白色衣帽,在两国之间劝说,论述交战的利弊,可见,“繁词”是子贡的弊端。
4.(1)“于”,在;“斯”,这;“致思”,集中精力思考。(2)“民”,百姓;“城郭”,城墙;“城郭不修”,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可调整语序为“不修城郭”;“沟池”,护城河;“沟池不越”,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可调整语序为“不越沟池”。
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依据原文“辩哉”“勇哉”“美哉”,可以看出三人志向各有侧重,但孔子认为只有颜渊的志向“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表明颜渊的志向符合孔子思想中的“仁”“礼”。也可赞同子路、子贡的志向,要依据作品内容、结合儒家思想来分析。
[参考译文]
孔子向北到农山游览,子路、子贡、颜渊在身边陪着。孔子向四面望了望,感叹地说:“在这里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没有什么想不到的啊!你们每个人谈谈自己的志向,我将从中做出选择。”
子路走上前说:“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白色的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像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舞动。我带领一队人马进攻敌人,必会夺取敌人千里之地,拔去敌人的旗帜,割下敌人的左耳。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到,您就让子贡和颜渊跟着我吧!”
孔子说:“真勇敢啊!”
子贡也走上前说道:“我愿出使到齐国和楚国交战的广大无边的原野上,两军的营垒遥遥相望,扬起的尘埃连成一片,士兵们挥刀交战。在这种情况下,我穿戴着白色衣帽,在两国之间劝说,论述交战的利弊,解除国家的灾难。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得到,您就让子路和颜渊跟着我吧!”
孔子说:“真有口才啊!”
颜回后退不说话。孔子说:“颜回,过来,为何只有你没有志向呢?”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孔子说:“虽然如此,还是各人说说各人的志向,你就说吧。”颜回回答说:“我听说香草和臭草不能藏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一类人。我希望得到明王圣主来辅助他们,向人民宣传五教,用礼乐来教导他们,使百姓不修筑城墙,不逾越护城河,把剑戟之类的武器改铸为农具,在平原、湿地放牧牛马,妇女不因丈夫长期离家而忧虑,千年无战争之患。这样,子路就没有机会施展他的勇敢,子贡就没有机会运用他的口才了。”
孔子表情严肃地说:“这种德行是多么美好啊!”
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您选择哪种呢?”
孔子说:“不耗费财物,不危害百姓,不费太多的言辞,只有颜回才有这个想法啊!”
7.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8.答案:下联:戏水沐风咏歌回;第二副上联:冠者五六舞零当风风正暖
解析:解答此题,要先理解题干中曾皙描绘出的春游情景,“浴”“风”“舞雩”“咏而归”“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描述对象和内容上,要结合春游的这些关键词概括作答;在句式结构上,要根据对联的特点,词性相同、上下联平仄相对、字数相同。由“呼朋引伴”可联想到“戏水沐风”,由“踏春去”可联想到“咏歌回”。由“童子六七”可联想到“冠者五六”,由“沂水濯衣”可联想到“舞雩当风”,由“衣犹香”可联想到“风正暖”等。内容要来自材料,形式对仗,上下联相同部位不要重字。一般要求上联结尾字要仄声,下联结尾字要平声。
9.答案:图形主要由一座山、一位古人形象组成,整体构图为变形汉字“山东”。山代表五岳之尊泰山,古人形象代表以圣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寓含着山东自然与人文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故里。
解析:题干已交代是山东,那么图标中“山”应该是五岳之尊的泰山,下面的人应指孔子,泰山代表自然文化,孔子代表人文文化。按照图标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解读,并指出其象征意义即可。
10.答案:①所体现的孔子的学习观是重品行和做人原则,这里的学习是广义而言,即在日常生活中学做人、学做事,文化知识和教养是两回事。
②所体现的孔子的学习观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③所体现的孔子的学习观是应坚持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
解析:①孔子强调要读生活,读人伦大本。人伦品格是本、是厚,读书学习是末、是薄。若自以为读过很多书,却不过是浅薄之人,那就舍本逐末了。②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的方法。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③孔子说这段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参考译文]
①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但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②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③孔子说:“仲由(子路)啊,我教你如何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