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1.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2015年12月31日,外媒报道,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郊发现了史前巨兽雕齿兽的甲壳(ké)化石。雕齿兽的体型和一辆大众甲虫车差不多,是草食性哺乳动物。
B.步入新纪元以来,西部帝国持续的霸权梦已很勉强,甚至在可怕的金融危机和一些民族颜色中挣扎,自顾不暇的白宫,日趋捉襟见肘(zhǒu)的无奈和衰颓(tuí)。
C.尽管西方人一直想撇(piě)清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与民主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是通过民主方式而取得政权的。历史会不会重复?新冠肺炎疫情会不会再次对西方和西方式民主构成倒(dào)退危机?
D.近日一则题为“《黑猫警长》只放了五集就停播,背后的故事让人心酸”的知乎日报在网上热传,唤醒了70后、80后的回忆。《黑猫警长》是一部早前国产的原创动漫,新版《黑猫警长》换成另外一种画风:一只耳变得如此“狡狯(kuài)”,食猫鼠竟这样欺负白猫班长。
2.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的缝隙。
B.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C.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D.电影《少年的你》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校园霸凌”事件,直面振聋发聩的校园现实,将青春与成长、暴力与温暖,保护弱者等社会责任的现实话题重新带到观众的眼前。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忠于自己在“德国年鉴”所发布的“向德国制度开火!”的口号,从布鲁塞尔就近密切注视着德国局势的发展,特别是普鲁士王国局势的发展。
B.面对着已经露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C.在为同盟代表大会做好准备的同时,马克思一刻也不曾忘记,在政治上最成熟的工人当中还要做很多工作,才能使他们接受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
D.正义者同盟于1840年在伦敦建立的一个合法组织——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的会员们对马克思表示衷心的热烈欢迎。
4.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赵乔迁新居,邻居们前来道喜,祝贺他道:"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B.小钱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老师告诫他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C.小李被训斥之后才安心读书,父亲抱怨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小孙对上司指出缺点耿耿于怀,同事劝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化传承,是要有载体有传人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华文明若要绵延相续,不绝如缕,希望就在孩子们身上。
②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疏忽,一点微不足道的失误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③这个贩毒组织近来购置了一批火力极强的武器,对他们而言这简直是如虎添翼,我边防检查站的缉毒官兵倍感压力。
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运动健身受到热捧。教练提醒,健身塑形需要长期坚持,一但放弃,会导致髀肉复生,很快反弹。
⑤清晨,重庆10余万群众高举“舍身为人民,热血铸警魂”等字样的横幅来送别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而临危授命的英雄周鑫。
⑥能够不断认识并提升自我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然而网络“键盘侠”们却只盯着別人的过失,对自身的问题却目不见睫。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数学家说,你们会毫不在乎数量概念,比如“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为了对仗,让十根竹竿共一片叶子,也称最得意的写竹诗?比如“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的竹子,直径大约7尺,区区7尺之径,要支撑两千尺高,可能吗?
文学家哈哈大笑:先生过虑了,依你之见,那个“白发三千文”“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是不是也该唤他来替你磨墨、脱靴?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是不是也该实地丈量一下,看看究竟是吹牛,还是缩水?
数学,硬邦邦的,一根筋,严格按照逻辑来办事;文学,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道理,惠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庄子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都成道理。文学讲道理,举上三四个例子,就下结论了;数学讲理,对的就必须100%,即使一万个例子都对了,只要有一个例子出现了偏差,也一定不对。
按文学思维“论道”,数学绝非文学的对手,但是文学归纳出来的东西,能全当真吗?
数学,科学技术的教父;文学,文化艺术的养母。正是由于矛盾的万物构成了和谐的宇宙,包括数学与文学的两山对峙、二水分流,今日才有这等风光。
(《数学与文学的对话》)
材料二:
引入虚数固然解决了负数开平方的难题,但也带来了另一个困难——虚数在数轴上没处摆。这迫使数学家创造出一根“虚数轴”,使之与改称为“实数轴”的原来之数轴相垂直。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平面称为“复平面”。实轴上的点是实数,虚轴上的点是虚数。复平面上其余的点就是“复数”,它包含实数及虚数两个部分。零就是实轴与虚轴的交点,是整个复平面的中心,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众星捧月”,无论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终不变。难怪最近在网络上评选一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时,零也在被提名之列。我有一首小诗单咏零:
零赞
你自己一无所有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难怪你这样美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虚数和复数有没有实际的原型呢?乍看似乎“虚”无缥缈,“复”杂得很。其实虚数和复数都有原型。电工学中利用复数表示交流电,虚数代表虚功,这使得电工学计算大为简化。如果说在电工学中引入复数只是为了计算方便,不用它也行,不过麻烦一点而已。那就请看量子力学: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必须用复数表示。这不是简化计算的问题,而是反映了微观粒子本性的实质问题。换言之,微观世界深层次的自然规律要求复数的存在。谁说数学太抽象?即使抽象如复数,其应用也实际得很呢。
(沈致远《说数》)
材料三:
在文艺创作领域,人们对数据背后规律的探寻,早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就已开始。比如,电影行业对票房、排片率、上座率等数据的关注。但直到互联网大数据出现,在线文艺作品最后的“黑匣子”才真正打开。如今,所有观影数据、用户交互数据、播放表现、演员等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量化成一些固定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面貌,已经广泛为采买、制作、投资、宣发和播放各个环节提供参考。
比如,“选角”是大数据应用的一大场景,大数据算法可通过舆情数据提炼出网友对演员的评价标签,计算演员和候选角色的标签相关性,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的扮演者就是由大数据参与推荐的。除了选角,大数据还能指导剪辑。观众对视频的观看反应,比如何时拖动视频进度条快进等,都会纳入监测范围,从而让制作者对观众喜好判断有据可依。而在重大体育赛事中,机器甚至可以智能生成精彩短视频(如进球瞬间),直接成为内容生产的一环。此外,在“千人千面”的分发机制下,不同用户在视频平台看到的首页是不同的。就算是看到同一内容,其封面图和推荐文案也可能是量身定制的。
大数据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作用到底有多大?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将大数据描述为文艺创作的“爆款炼金术”。伴随网络视听的迅猛发展,竞争越发凸显,为了从中突围,制作方对于“爆款”的追求较以往更甚。用数据说话,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节目反馈的“不确定性”,提升“爆款”命中率。另一种观点则将大数据置于艺术家“创意”“灵感”的对立面,认为技术探索在文艺创作者的智慧面前显得虚妄。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属性,用大数据描绘它的难度远高于一般商品,但否认科,技与艺术在当下深度融合的趋势,同样不可取。事实上,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显示等新技术无一不在深刻影响文艺发展.
因此,应合理认识大数据在文艺创作中的参考价值,善于利用而不是一味追捧。通过分析数据,有助于了解观众喜好和习惯,认识当下艺术潮流、创作方向,从而为创作提供参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应用,甚至可以将人力解放出来,使创作者得以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不可替代的精神创造中去。
(选自《善用大数据 赋能好作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学注重数量概念,要求逻辑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文学则海阔天空,可以完全不用考虑现实逻辑。
B.数字并非枯燥无味,其中蕴含许多美的内涵,有无穷的妙趣,没有数字就不可能有流传千古的优美诗句。
C.文学讲道理时,举三四个例子就下结论,而数学则要用大量例子来论证,因此文学中的道理不可信。
D.“零”代表着无,是复平面的中心,在所有的数字中地位很特殊,被提名为一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学天地空间无限,无论是数学本身,还是其中蕴含的哲理性和趣味性,都值得去研究挖掘。
B.数学抽象,文学形象,数学与文学有着很大差异,但看似矛盾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和谐的宇宙。
C.数字蕴含着许多哲学道理,譬如数字“零”,能给人以人生启迪,告诉人们定位人生位置的重要性。
D.虚数和复数有的是有原型的,其运用非常实际,譬如在量子力学中复数反映了微观粒子本性的实质问题。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数据提供的参考是有限的,观众浅层的娱乐需求容易归纳,更深层次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仍需探究。
B.随着数据维度不断细分,越来越多内在的创作规律将被大数据挖掘出来,为文艺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C.集纳了大数据推荐的流行元素和吸睛话题,而没有在打磨作品上下足够功夫,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
D.大数据是用数字说话的,只能提供一些量化的参考指标,对充满智慧与艺术性的文艺作品没有实质性帮助。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我们应当怎样处理好数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________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
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________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就________了,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有人曾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________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就是 塞满 跃然纸上 咄咄逼人
B.就是 堆满 不言而喻 飞扬跋扈
C.而是 堆满 跃然纸上 飞扬跋扈
D.而是 塞满 不言而喻 咄咄逼人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空气置于适合的青年鼻尖。
B.而大学,就是要将空气置于适合的青年鼻尖。人也是如此。
C.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D.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人也是如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
B.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
C.大学的要义,就是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
D.大学的要义,就是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
8.请从孔子、庄子、马克思、霍金中任选三人为例,按照要求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不少于60字。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使渺小而脆弱的人变得伟大而坚强。
9.请分析马克思在演讲词中列举的大量事实,并结合文本分析其意图。
10.有一次,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给北京某大学的学生演讲。许多大学生提出同一个问题:“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毕淑敏严肃地回答:“人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正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自己应该给它确定一个意义!”大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人生无意义,自己定意义”,这话说得多好啊!请参照示例,写一首较有文采的哲理小诗,形象地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
示例:
人生是一块土地,
心灵是种子。
既可繁花似锦,
也可荒草满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壳”应读qiào。
2.答案:D
解析: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用来形容的“校园现实”,既不是响声,也不是语言文字,使用对象错误。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毋庸:无须。载诸史册:记载在史书里。
3.答案:A
解析:“德国年鉴”是书名,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4.答案:D
解析: A.“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意思是鹊筑成巢,鸠来居住,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选项中小赵乔迁新居,邻居用这一名句来道贺,显然不得体。B.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强调始终要谨慎从事。选项中小钱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老师用这一名句来告诫他,是不得体的。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不到他心里明白而说不出来时不要去启发他。选项中小李被训斥之后才安心读书,父亲用这一名句来抱怨是不恰当的。D.“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诚实的语言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语言也不一定真实。劝人要接受别人诚恳的批评,不要被阿谀奉承之词所迷惑,选项中小孙对上司指出自己的缺点耿耿于怀,同事用这一名言来劝说小孙,使用正确。
5.答案:D
解析:①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用错对象。②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不合语境。③如虎添冀:像老虎长上了翅膀,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形容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使用正确。④髀肉复生: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望文生义。⑤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使用正确。⑥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使用正确。
6.答案:1.D;2.D;3.D
4.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②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
5.①数学是严谨的科学,我们要尊重科学;文学是主观感性的学科,文学中会用到数字,而数学中也蕴含文学因素。我们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要善于发掘数学中的文学美。②我们要善于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让其服务于人类的文学、文艺创作。
解析:1.A.“可以完全不用考虑现实逻辑”说法绝对。B.“没有数字就不可能有流传千古的优美诗句”说法错误,不是所有的优美诗句都含有数字。C.“因此文学中的道理不可信”说法错误,材料只是说文学和数学讲道理的方式不同,并没有对两者所讲的道理做出可信度判断。
2.“虚数和复数有的是有原型的”错,原文说的是“其实虚数和复数都有原型”。
3.“没有实质性帮助”不符合材料三中“应合理认识大数据在文艺创作中的参考价值”“通过分析数据,有助于了解观众喜好和习惯,认识当下艺术潮流、创作方向,从而为创作提供参考”,因此D项不能作为支撑材料三观点的论据。
4.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论证的概念。论证就是通过论据论证论点的过程。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可从论证方法、论证层次、论证思路或论证结构等角度思考。材料三第二段举《长安十二时辰》选角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第三段中针对“大数据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作用”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属于对比论证。另外,从论证思路上看,从现象到本质,分析论证层层深入。
5.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基于文本回答问题,弄清数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答案信息集中在材料一中;其次,结合材料,根据自己对数学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7.答案:1.D;2.C;3.A
解析:1.“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此处应选并列关系,排除A、B两项。堆满:侧重堆积。塞满:是布满、填满。此处选“塞满”更合语境。跃然纸上: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合乎语境。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此处形容权力恰当。飞扬跋扈:多形容骄横放纵,目中无人,侧重举止放荡高傲。
2.“人也是如此”与前面的“树”衔接最恰当,排除B、D两项。依据前文,“适合的”应修饰限定“空气”,排除A项。
3.“或”指其中之一,“和”是两者都包括,根据句意,此处指社会科学家、人文学者两者其中之一,用“或”,排除B、C两项。D.成分残缺,应为“用……的方式”,需在“学者”后加“的方式”。A.“如何”一词放句首,起强调作用,并引起对做法的思考,符合语境。
8.答案:示例一:是孜孜不倦的思考,让出身低微的孔子成了名垂千古的大成至圣;是超凡脱俗的智慧,让形容枯槁的庄子成了逍遥自在的南华真人;是开天辟地的理论,让潦倒一生的马克思成了开启时代的革命导师。
示例二:孔子“天下归仁”的思想,引领人类文明几千年,他的思想经久不衰;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思想,推动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他的思想永放光辉;霍金“黑洞”的思想,揭示了宇宙的奥秘,他的思想超前创新。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所写内容要从孔子、庄子、马克思、霍金中任选三人为例,体现思想使人变得伟大而坚强的主题;修辞上要使用排比,不少于60字。
9.答案:马克思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其中,前者构成了爆发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说明了这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10.答案:(示例)人生是一张白纸,心灵是画笔。既可彩霞满天,也可阴霾密布。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找出被仿写句子的句式特征:人生是XXX,心灵是XXX,既可以XXX,也可XXX。根据“人生无意义,自己定意义”主题要求和句式仿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