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20220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10:C A B B B A B B D C 11--20:D C C B B A B A A B 21--25:C D D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共17分)
(1)品德:超越利害得失,关怀社会。(1分)主张:仁;礼。(2分)
(2)原因:科举制度的推行,旧士族的影响受到冲击; 儒学复兴,理学兴起; 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 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答出2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
(3)特点:救亡图存,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是其思想指导; 反思传统思想的同时积极吸收西方文明; 呈现分散化状态,尚未形成科学理论化的可操作的具体思路。(答出2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
(4)作用: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进一步深化; 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任答2点给4分)
27.(共12分)
(1)政治前提: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2分)
(2)理解 “印记”:因信称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深化”指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分)
(3)主张: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思想;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康德提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非工具),人应该尊重别人。(任选两人答出其主要的思想主张给2分)
(4)影响:新文化运动时期宣扬了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解放,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 (任答2点给4分)
28.(共11分)
(1)原因: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人们的思想;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中外科技交流; 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 (答出2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
(2)列举:物理学:牛顿力学体系、相对论、量子论、光电理论等;(以上答出任1点给1分)
生物学:细胞学说、血液循环理论、微生物学、生物进化论等;(以上答任1点给1分)
(3)国家主权独立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半导体科技创新实力的迅速增强,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或新兴力量崛起,单边主义受到更多抑制) (以上任答出2点给4分)
29.(共10分)
【示例一】
认识: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2分)
阐释: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王室在航海技术上的竞争,推动了两国对早期殖民霸权的争夺。17、18世纪,英国在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方面的领先,促成其在英荷、英法战争中获胜,并成为世界殖民帝国。19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国英、美、德等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成为20世纪前半期主宰国际局势的大国。二战后,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领域与苏联展开竞争,并带动了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在两极格局中占据战略优势。
小结:近现代以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内容。(8分)
【示例二】
认识:政府在技术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分)
阐释:15、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政府通过资助新航路的开辟,促成了地图绘制、造船、航海等新技术的集中涌现;17、18世纪,英、法等西方国家政府成立科研机构、资助科学研究,为近代白然科学的形成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美、德等西方国家政府通过投资科技研发和扩大市场采购等方式,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二战后,美国一直扮演着科技发展的领头羊角色,这与其政府对科技发展的一贯重视密不可分。
小结:近现代以来,各国政府的重视推动了重大技术的集中出现,是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8分)
第 页 共2页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20220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这些言论出自于先秦时期的
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
2.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蕴含着传统的人文主义精华,如儒家的“民贵君轻”,墨家的“节用利民”,法家的“以政裕民”等。这些思想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
A. 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
B. 诸子思想相互融合
C. 结束动荡政局的需要
D. 思想活跃奠定传统文化体系基础
3. 秦汉时期,统治者分别实行过三种治理国家与社会的不同模式:①“道家模式”;②“法家模式”;③“儒家模式”。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4. 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上述两种思想
A. 都体现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
B. 都提倡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C. 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 都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革新
5. 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反对君主制
B.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C.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D.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6. 关于《诗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节奏明快,艺术感染力很强, 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B. 国风是其主体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C. 是儒家的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的后人为记录孔子的言行所作。
D. 句式以四言诗为主,,以赋为主要表现手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7. 特定的历史阶段有特定的历史印记,下列信息按历史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一牛挽犁、素纱禅衣、蔡侯纸、井渠法
② 文人画、应天府、心学、商业街
③ 管仲相齐、布币、淬火工艺、魂断汨罗
④ 《金刚经》、釉下彩绘、海上丝绸之路、坊市
A. ④①③② B. ③①④② C. ④①②③ D. ①④②③
8. 面对对外战争的失利,晚清官员开始出洋学习,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主动派出政府大员出洋考察;20世纪初,清政府还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历程
A. 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开始
B. 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逐步动摇
C. 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
D. 表明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9. 梁漱溟说:“到了这时才发现了西方化的根本所在,中国不单火炮、铁甲、声、光、化、电、政治制度不及西方,乃至道德都是不对的……我们也不能不叹服________(人名)头脑的明利!”文中的人名应该是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10. 19世纪中后期,面对历史巨变,一大批爱国志士走上前台,郑观应认为“泰西诸国富强之基,根于工艺,而工艺之学不能不赖于读书”,梁启超则倡导“必以广智为第一义”,严复也认为“尤以愈愚为最急”,肯定“民智者,富强之源”。这表明当时的知识界
A. 意识到政治制度变革的必要性
B. 大力倡导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C. 认为启迪民智是救亡的前提条件
D. 不断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进程
11. 孙中山在汲取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反思:“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这表明孙中山
A. 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核心
B.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 与共产党合作去打倒列强除军阀
D. 认识上升到反帝爱国的民族主义高度
12. 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贯穿其中的一个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反对专制统治 C. 救亡图存 D. 实现社会主义
13. 毛泽东在某著作中论述道:“中国革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而其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特点。……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该论述出自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B. 《共产党人 发刊词》
C. 《新民主主义论》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4. 下列各项,属于邓小平名言的有
①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提出
④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有重大进步。以下史实可以证实这种制度成功的是
① 建成第一座核反应堆
②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神州五号”实现载人航天梦
④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6. 一位西方思想家否认神的属性是不朽的,在他看来,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这一认识反映了这位西方思想家
A. 觉醒自我价值 B. 强调绝对权威 C. 批判宗教迷信 D. 尊崇理性主义
17.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以“人”为研究中心
B. 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C. 强调人的尊严,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
D. 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18. 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关于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A. 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大力整顿的需要
B.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人才,恢复高考制度
C. 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艺工作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D. 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还在延续,中国社会在“徘徊”中前进
19.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这表明苏格拉底
A. 认同和体现了理性的精神,追求思想自由
B. 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主张精英治理国家
C. 更加强调个人主观感受,主张重塑人的道德价值观
D. 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
20.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B.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21. 启蒙运动是缘起于欧洲又影响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共同点的是
A.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 要求建立近代法治框架
C. 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提倡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
22. 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期(1837年—1901年),英国工业革命和科技文化全面振兴。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英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 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
B. 史蒂芬孙成功研制火车机车
C. 普朗克出版《论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D.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23. 关于三次科技革命,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 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B. “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生产的推广和应用
C. “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D. “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24. “强烈表达了他们的孤独、苦闷、彷徨以及对充斥全社会的虚假、伪善、丑恶的愤懑与抗议”,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下列画作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 B.
C. D.
25. 具有俄罗斯民族特有风格的旋律,浓重、丰富的和声;同时他的音乐掺进了大量的欧洲主流音乐元素,下列项中,属于他创作的“舞曲”的是
①《天鹅湖》 ②《野玫瑰》 ③《胡桃夹子》 ④《睡美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就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发展出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成为制约君主重要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从而形成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从梁启超到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
——摘编自《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民意识。原来以集权为特征的权力价值和以领袖魅力为特征的人治(德治)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冲击,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
——摘编自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的建构》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中的“士”应具备的品德,为此,他提出什么主张?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阶层”出现的原因。 (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社会价值观念的特点。(5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的作用。 (4分)
27.(12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哥拉说:“至于神,我既不能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白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材料四 民国初年,伴随政治上的动荡局势和帝制复辟的酝酿,思想界一度出现尊孔复古逆流,学术界注重传统风气的抬头……凡此种种,都与民国精神不相吻合。与此同时,民国局面的不如人意,促进了另一批知识分子的深刻反思,引发了进一步宣传民主、科学,猛烈批判传统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如果说,民国初期到20年代末期中国思想界的变动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思想的引入、介绍、疏解和一般地运用方面,那么,由30年代开始,借鉴西方思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实际的需要,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便成为中国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政治前提。(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中任两人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新文化启蒙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中国科技在世界 科技中的比例 70% 58% 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洛克开启了现代科技文明。他的“经验主义”是把“感觉”做为唯一可靠的认知基础。洛克指出,人认识世界只能通过不断积累、实验、归纳、推理,最后得到的才是可信的知识。而不是神神叨叨靠什么圣灵启示。洛克的这个发现,就是后世科学的原则,既是实践原则,也是检验原则。在洛克经验主义的原则之下,三百年来科学才找到了正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等自然科学才有了飞速发展。
——摘编自《洛克杂谈》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组成“巴黎统筹协会”对我国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封锁禁运。1956年,我国将半导体作为急需发展的最新技术列入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此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人才。1958年,我国第一枚晶体管试制成功。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普遍缺乏市场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世界大型半导体公司均在中国布局。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渐引起美国的不满,中美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摩擦不断。
——据王龙兴《集成电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渐趋衰微的原因。
(5分)
(2)列举出“三百年来”科学在物理学、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各一例。(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应对中美半导体领域贸易摩擦的有利条件。(4分)
2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技术变迁集中期 主导国 挑战国 政府行为
1519—1580年 葡萄牙 西班牙 皇家资助航海事业、支持航海技术的改进
1609—1688年 荷兰 英国法国 成立皇家学会等,资助与军事科技相关的力学、弾道学研究
1714—1792年 英国 法国 资助与军事技术相关的研究,促成对蒸汽机的改进
1815—1914年 英国 德国 政府资助、采购,带动了钢铁、内燃机、有线电报等产业的发展
1945—1991年 美国 苏联 政府资助、采购,带动了计算机、软件等产业发展
——据黄琪轩《世界技术变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提取一条关于人类社会重大技术变迁的规律性认识并加以阐释(注意涵盖材料,阐释全面,史论结合)。
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