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20220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5: D A B D C 6--10: B D A C A
11--15:B B C D B 16--20: B A C D D
21--25:D C C C B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6分)
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朝:内外朝制。唐代: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
(任两点得2分)
改善用人制度,利于人才持续流动,且制度化;机会均等原则,更公平公正;激励个人奋斗精神;推动教育和文学艺术发展;利于中央集权。(任四点得4分)
27.(9分)
(1)原因: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4分)
态度:义战(解放中国)。(1分)
(2)理解:抗战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民族凝聚力增强);增强了中国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任两点得4分)
28.(13分)
(1)局限:只是改朝换代,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1分)
原因:推翻专制帝制,创建宪政共和。(1分)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依据:中国双半社会的性质(内无民主外受压迫)(1分)
认识:革命道路选择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任一点得2分)
(3)基本精神: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4分)
主要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2分)
29.(12分)
(1)监察官:御史大夫。 目的:维护皇权。 (2分)
(2)克里斯提尼。(1分) 特点:公民监督,自下而上;以无记名方式,定期投票,表达民意;预防为主。(3分)
(3)原因: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2分)
措施:将国家主权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彼此分立,相互制约(三权分立);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权力的分权与制衡;两党轮流执政,在野党制衡执政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制衡行政权。(4分)
30.(10分)
(1)意图:称霸世界。 影响:形成两极格局。 政策:一边倒。 (3分)
(2)挑战:欧共体建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苏联实力上升。(任三点3分)
调整: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如:中美建交、中日建交。(1分)
(3)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3分)
(
第
1
页 共
2
页
)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20220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齐桓公称霸后一度想攻取鲁国,但齐国谋臣以“(鲁)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鲁不弃周礼”为由劝阻齐桓公取鲁,此后,终齐桓之世,齐鲁关系一直密切。材料表明
A. 宗法制有效维护了周的统治
B. 列国之间普遍遵守礼乐制度
C. 鲁国忠诚于西周的分封体系
D. 西周的礼乐制度仍具约束力
2.《礼记 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 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
B. 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
C. 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
D. 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
3.秦统一全国后,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乡有三老、啬夫、游微。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微循禁盗贼。”这表明秦朝地方基层组织
A. 实行地方区域自治
B. 承担社会治理的职能
C. 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 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命
4.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这表明
A. 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 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C. 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 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 “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A.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6.下表是关于三元里抗英斗争的不同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英军经由三元里往牛栏岗方向抢劫,三元里等80余乡数万民众将英军包围,歼敌200余人,后由余保纯(注:时任广州知府)解围,英军方得出围回归。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英军分扰三元里等处,民众愤甚,“歼而瘗(注:掩埋,埋葬)之”。5月30日,英军大至,前来报复,民众十余万与之相战,斩其头领,歼敌数百人。……余保纯(注:时任广州知府)前往劝谕,民众离散。 《南海县志》
中方民众在四方炮台集结列阵,英方遂率军进攻,由于大雨,英军燧发枪无法射击。民众聚集万人,包围英方阵地。余保纯(注:时任广州知府)前往劝解,民众撤离。 英方陆军司令郭富写给总督的报告
A. 英军抢劫激起了民众反抗
B. 民众在三元里与英军交战
C. 政府镇压了民众抗英斗争
D. 抗英斗争阻止了英国侵略
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奏章, 提出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方案,得到洪秀全的批准。这说明
A. 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B. 太平天国面临统治危机
C.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天朝田亩制度》未能实施
8.“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成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材料中的“是役”指
A. 甲午中日战争 B. 抗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9.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的说法的是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④体现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0.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辛亥革命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1.据史料记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 采取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B.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C. 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D. 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12.有学者认为:1954年宪法在制宪模式、制定程序与内容以及宪法文本的语言表达方面均受到了外国宪法的影响:但同时,宪法的制定者们也关注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在文本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增加“中国元素”,力图在本土与国外经验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该学者意在说明
A. 五四宪法的制定符合中国国情 B. 五四宪法兼具开放性与本土性
C. 五四宪法具有开放性与模仿性 D. 五四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3.1949年9月,当国旗图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在三天之内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这说明
A. 民众追求新的社会风尚
B. 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
C. 新兴政权得到民众认同
D. 国内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14.1901年和2021年都是辛丑年,但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2021年当地时间3月18日,杨洁篪、王毅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据此可知,中国
A. 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2021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3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同学们自上而下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时间 主要事迹 评价
20世纪20年代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20世纪30年代 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
20世纪40年代 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20世纪50年代 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
① 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② 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④ 参加重庆谈判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16.“古奥运会外国人和奴隶可以观赛,但只允许说希腊语的人和信仰希腊诸神的人参赛,参赛者可以以个人名义代表城邦参加,奥运会冠军作为固定的修辞用语伴随冠军运动员一生”。由此可知,古希腊奥运会
A. 有利于促进古希腊走向统一 B. 增强了希腊人民族认同感
C. 阻碍了希腊文明的对外交流 D. 推动了希腊文化走向巅峰
17.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政治家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感染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他的远征计划。这表明雅典
A. 遵循民主决策的机制 B.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C. 政治家善于以权谋私 D. 民众普遍崇尚演说
18.下面是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在公元前7—前6年针对昔里尼行省(位于希腊)颁布的一条敕令。该敕令
A. 有助于维护罗马共和政体
B. 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C. 体现了罗马法的务实灵活
D. 消除了国家内部的严重分歧
19.“1777年,英军在北美萨拉托加失败,首相诺思向国王乔治三世说明,他完全不适合留在职位上充当战争领导人,但被国王拒绝了。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后,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提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
B. 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C. 首相尚未成为内阁首脑
D. 国王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20.这部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一法律文件是
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1.据学者统计发现:20 世纪初《新青年》杂志提及的重大事件中,频度最高、变化最大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在十月革命发生的1917 年,十月革命的提及频度颇低,对十月革命的重视发生1919年以后甚至20世纪20年代初。这表明
A. 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关注世界形势
B. 五四运动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变
C. 西方工业文明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D. 中国知识分子逐渐对俄国社会革命的认同
22.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空想社会主义 工人阶级已经觉醒
B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前人理论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发表《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科学理论指导
C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D 1917年,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 苏俄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A B.B C.C D.D
23.1947年12月,杜鲁门开展“忠诚调查计划”。曾与共产党组织或激进的民主组织接触者被认为是“不忠诚”,大学教授被要求进行“忠诚宣誓”,好莱坞的导演们手中都拿着一份“黑名单”——上面的演员都被国会宣布为共产主义者,绝对不能雇佣。这一做法
A. 规范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B. 导致美苏之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C. 反映出其固守冷战思维
D. 表明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
24.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
A.表明欧洲丧失世界中心的地位
B.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
D.不利于国际合作的发展
25.下图是主题为《“民主”推销员》的漫画,图中戴礼帽站立者寓意美国,五个“门”从左往右依次寓意: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该漫画揭示了“冷战”结束后,美国
A.成功建立了单极世界
B.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C.主导世界多极化格局
D.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共6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取的措施。(2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为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的创新有何历史合理性。(4分)
27. (共9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材料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 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4分)
28.(共13分)“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中国在专制走向民主的征途上最终取得了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二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另辟他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以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摘编自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2分)
(2)材料二中“另辟他路”指什么?选择这条道路的基本依据是什么?从中能得到怎样的认识?(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6分)
29.(共12分)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分)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请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根据所学说明近代美国是如何实现对权力的监察和制约的?(6分)
30.(共10分)二战后,国际局势稳中有变。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你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我国实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指的是什么?在当时局势下,中国外交做出怎样的调整?(4分)
(3)两极格局结束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不断扩大,试举例说明。(3分)
(
第
1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