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17 12: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节名称 3.2 千米的认识 学时 1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课程标准 1-3年级学段 本节(课)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知识和能力:认识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过程和方法: 结合自身实际,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特征 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建立较大单位的表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借助相对短的距离,以及自己的实际步子的长度来感知。例如一米能走2步;走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在这样的感知基础上,推想和估测1千米有多长,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3.2-1 3.2-2 3.2-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结合自身实际,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感受1千米有多长 联系实际步子的长度和走路的时间,巧妙迁移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先给结论,再让学生验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3.2-1 3.2-2 3.3-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件2、课件3(公路路标及限速标志) 课件4、5(汽车速度表、长城总长度) 课件6(单位换算) 课件7(数据、演示) 课件8、9、10(数据、演示) 课件11-15(数据、文字) 认识千米 形成表象 联系实际 加深印象 单位换算 简单的日常应用 激发兴趣 获得成功体验 A E C E C E D A C H I A B F G H I 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 2分 2分 4分 10分 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 自制 制作 制作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 书 设 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公里)= 1000米 Km m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的 设 计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结构: (
开始
) (
课件2,3展示
) (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 (
课件4、5出示
) (
课件展示:千米的认识的初步感知
) (
师生共同探索新知
) (
课件6、7出示
) (
学生挑战,自主完成
) (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讨论。
) (
结束
) (
归纳、总结
) (
课件14、15学生完成练习
) (
课件
课件
课件11-13闯关练习
) (
学生练习,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 (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 (
学生的


) (
媒体的


) (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 (
激励
课件
课件8、9、10出示:千米的日常简单应用
)
形 成 性 练 习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练 习 题 目 内 容
3.2-1 3.2-2 3.2-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利用公路路标,限速标志以及汽车速度表,万里长城长度使学生初步形成千米的表象。 2.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 3.师生找到换算方法 1.简单换算 2.增加换算难度 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形 成 性 评 价 1、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 2、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3、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能力。 4、创设闯关练习,激活学生思维。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 学 反 思 千米的认识一课,看起来似乎内容不多,但要真正上好这节课很不容易。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选择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