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11-14 22:0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仪器材料
橡皮筋、音叉、鼓、塑料球、真空罩、电脑及ppt课件等




知识

技能
1.通过本节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知道回声现象和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过程

方法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并从现象中发现规律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手机”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难点
1.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放音乐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反射:
回声现象
思考:(1)打雷
(2)室内说话声大
播放视频:天坛声现象
4、声波
三、声速
1、定义
2、一般,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思考:钢管传声
四、小结
五、练习
六、作业:制作土电话
介绍生活中的声音
演示实验:
1、弹橡皮筋
2、鼓动小球
3、音叉
4、喉咙
介绍声音在空气、水、桌子中传播的实例
演示真空铃视频
教师举例
提出问题
播放人耳听声的视频
介绍声速定义
总结关于声速的结论
提出问题
提问
思考、提出疑问
注意观察,思考、分析、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
学生观察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观看
学生看书总结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
引出新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举例说明声音传播需要媒介
通过实践来证实
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知识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板 书 设 计
一、声音的产生 二、声音的传播 三、声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介质
2、声源 2、真空不能传声 结论:(4条)
3、声音的反射
4、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