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窦娥冤》——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随堂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窦娥冤》——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随堂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7 13:5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窦娥冤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绣阔(tà) 罪惩( qiān) 亲眷(quàn) 甘霖(líng)
B.变微(zhǐ) 埋怨(mán) 堤防(dī) 应验(yīng)
C.押解(jiè) 当垆( lú) 前合后偃(yǎn) 刽子手(guì)
D.桃杌( wù) 鼓三通( tōng) 古陌荒阡(qiān) 燕侣莺俦(chóu)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错勘(勘探)贤愚枉做天
②可怎生糊突(同“糊涂”,这里指“混淆”)了盗跖、颜渊
③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叹息、埋怨)
④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人缘好)
⑤你道是暑气暄 (炎热)
⑥亢(极)旱三年
⑦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每月)十五
A.②③⑤⑥ B.①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⑥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潟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旳绵绵情思。
5.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 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武打和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 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窦娥冤》是关汉卿大约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建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元王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汉人受到百般歧视。
B.窦娥的故事明显有着东海孝妇的影子,该故事见于《汉书·于定国传》、刘向的《说苑》和干宝的《搜神记》都有记载。
C.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等剧作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泼辣大胆的赵盼儿、善良孝顺的窦娥、聪明伶俐的红娘,还冇缠绵悱恻的《梧桐雨》。
D.窦娥冤案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法制黑暗和官吏昏聩的典型写照。
7.阅读关汉卿散曲选段,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要求句式为单句。(假设选段中的“我”为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 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准。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强伏罪名儿改。
【注】这是《窦娥冤》第四折后部分,也就是全剧的结尾部分。这是窦娥向其父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它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
1.【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比课文第三折中“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
2.【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是由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写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现实更深刻,请结合《窦娥冤》进行简析。
3.你如何理解作者借窦娥之口为当时社会开出的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4.【鸳鸯煞尾】曲中“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现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悲剧简析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眷”应读juàn,“霖”应读lín;B项,“应”应读yìng;D项,“通”应读tòng
2.答案:A
解析:①中的“勘”意为“分辨,判断”。④中的“干家缘”意为“操劳家务”。⑦中的“月一”指“初一”。
3.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的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是“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4.答案:D
解析:D项中的“阑珊”的意思是将尽、将衰。“春意阑珊”指春天就要过去了,指暮春时节,而后面却写了“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表明语境义的季节是初春,显然与所引诗句表达的暮春季节相矛盾,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义。同时D项中所引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婉转凄苦故土情思,表达的是凄苦之情,而不是如选项中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情感方面也不符合。
5.答案:D
解析:每套曲子套用一个宫调。
6.答案:D
解析:A.重复赘余,“大约”和“左右”删除其一。B.句式杂糅,删除“都有记载”。C.搭配不当,《梧桐雨》不是人物形象。
7.答案:关汉卿是一位坚强不屈、誓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充满反抗精神的正直的全能戏剧家。
8.答案:1.“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曰赴法场典刑”,这只是对当时司法黑暗的揭露不打不招”是当时司法审理案件时采用的首要方法,这方法不知使多少人屈打成招,冤死在刑棒下;而“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揭露了官吏们敷衍公事、草菅人命的罪恶,所以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
2.后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则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黑暗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实,窦娥的冤案就是典型的一例,它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吏治。
3.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黑暗现实、肃清吏治的渴望,但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
4.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窦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孝顺婆婆至死不变。除了平反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的父亲, 也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使窦娥善良、孝顺的品格再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同时,它加剧了窦娥命运的悲剧性。一个为他人甘愿做出牺牲的弱妇,却无端地被黑暗势力所吞噬, 真善美被假恶丑无情地扼杀,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悲剧!这正是《窦娥冤》感天动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