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拿来主义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自诩 栩栩如生 固执 故弄玄虚
B.国粹 鞠躬尽瘁 奖赏 如愿以偿
C.免冠 冠冕堂皇 针灸 残羹冷炙
D.崇高 礼尚往来 磕头 喧嗑撞撞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同样首次被列为法定假日的端午节、清明节相比,中秋节销售市场要活跃得多,一方面礼尚往来的传统刺激消费,另外秋装新品的上市正符合人们换季采购的需求。
B.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 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C.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D.说是让我们给提合理化建议,可我们还没说完一句话,他就勃然大怒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先生独创了将诗和政论凝结于一起的“杂感”——这尖锐的政论性的文艺形式。①_____________;这形式,是鲁迅先生所独创的,是诗人和战士的一致的产物。自然,这种形式,在中国旧文学里是有它类似的存在的,但我们知道旧文学中的这种形式,②_____________;有的则在精神上也有可取之点,却只是在那里自生自长的野草似的一点萌芽。鲁迅先生,以其战斗的需要,才独创了这在其本身是非常完整的,而且由鲁迅先生自己达到了那高峰的独特的形式。
A.①这是独特形式的诗,然而又是匕首,又是投枪②有的只是形式和笔法上有可取之点,精神上是完全不成的
B.①这是匕首,这是投枪,然而又是独特形式的诗②精神上是完全不成的,有的只是形式和笔法上有可取之点
C.①这是匕首,这是投枪,然而又是独特形式的诗②有的只是形式和笔法上有可取之点,精神上是完全不成的
D.①这是独特形式的诗,然而又是匕首,又是投枪②精神上是完全不成的,有的只是形式和笔法上有可取之点
4.下列句子中,沒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外来进步文化, 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抓好的两件大事。
B.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所以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C.鲁迅先生无愧于中国无产阶级文化的伟大旗手的称号是无可置疑的。
D.几代航天人辛勤的汗水,不仅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的大国雄心,也同时铸就了中国航天的腾飞。
5.《拿来主义》用了许多比喻来说理,下列对各个比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①“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②“废物”喻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③“大宅子”喻文化遗产
④“烟枪和烟灯”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⑤“孱头”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⑥“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喻吸收精华应有利于“大众化”
A.②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
6.对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它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
B.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运用拟人手法,把阴山写得恬美而有生气,表现了阴山一带和平、安宁、静谧的氛围。
C.山上有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风帆”“飞雁”的美丽与生动。
D.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小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运用了对偶手法,表现了对战士的敬仰和对苍蝇的鄙弃。
7.按提示要求,以“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换用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鲁迅和胡适最后分道扬镳,原因在于两人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作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根性、一种社
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我们这个民族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也尚未真正读懂鲁迅,理解鲁迅。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 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并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 归根结底,是鲁迅的人格所致,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人格特征。
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我们心中不忘鲁迅,然而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而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最后的底线就是不能参与对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鲁迅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而揭露“伪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鲁迅的真实让恶人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
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这觉醒之后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
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他的存在,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使我们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为“伟人”。我们要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最后,我想说:“我爱鲁迅,鲁迅害我。”
(摘编自张福贵《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本质精神是对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表现为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劣根性和一种社会状态的批判和挑战。
B.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最大的价值,就是对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
C.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对现实的失望,使人们转而追求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导致整个社会逐渐丧失道德底线。
D.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这种人生境界就是让我们强化政治意识, 提升道德人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指出不要局限于鲁迅与其周边人际关系的纠葛,否则,我们难以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
B.作者写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是举例论证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
C.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详细阐述了鲁迅精神对当今社会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意义。
D.原文标题便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作者结合社会现状提出的观点,具有启发性,极具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绝不能对鲁迅的本质精神进行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B.鲁迅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这由他不说假话和揭露虚伪的性格所致。
C.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并反抗,这是鲁迅的人格所致,人格特征大多源自性格特征。
D.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人格境界,会活得很累、很沉重、很孤独,这是深爱鲁迅的正话反说。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嗑嗑一磕磕。
2.答案:C
解析: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前面用“吃到……剩下的”修饰,语意重复。
3.答案:C
解析:“独特形式的诗”与后文的“这形式”“独创的”衔接更紧密, 故①处应填写“这是匕首,这是投枪,然而又是独特形式的诗”; 结合后文“有的则在精神上也有可取之点……”分析可知,②处应填写“有的只是形式和笔法上有可取之点,精神上是完全不成的”。故选C。
4.答案:A
解析:B项应把“所以”改为“然而”, 因为是转折关系;C项句式杂揉,可删除 “是无可置疑的”;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 “不仅铸就了中国航天的腾飞,也同时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的大国雄心”。
5.答案:C
解析:①鸦片应是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现部分;⑤孱头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6.答案:B
解析:A.不是比喻,“头发……告白”是拟人。C.表现的不是“风帆”和“飞雁”,而是山上小屋的动感和灵性。D.是对比不是对偶
7.答案: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作最彻底地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镰。
解析:原句为因果复句,先说结果,后说原因,重组时则要先说原因,后说结果,使全句形成“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的格式。
8.答案:(1)A; (2)C; (3)C
解析:(1)B.“鲁迅精神最大的价值,就是对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说法错误,原文是“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启示意义”。C.“导致整个社会逐渐丧失道德底线”无中生有。D.“这种人生境界就是让我们强化政治意识,提升道德人格”理解有误,“这种人生境界”是指真诚、善良、不平庸、不堕落。
(2)并列结构”分析有误,应为“递进结构”。
(3) “人格特征大多源自性格特征”错,原文为“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