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金属的化学性质—2021-2022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随堂练习(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2金属的化学性质—2021-2022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随堂练习(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8 16:5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向滤液M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滤液M中一定含有
B.滤液M中一定含有和
C.滤渣N中一定含有单质Ag
D.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2.若要验证Cu、Ag、Fe的活动性强弱,可选择的试剂组是( )
A.Fe、Cu、Ag、稀盐酸
B.Cu、Ag、FeSO4溶液
C.Fe、Ag、CuSO4溶液
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 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 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 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 0.38 g气体。则该合金可 能是( )
A. Cu-Zn 合金 B. Fe-Cu 合金
C. Fe-Zn 合金 D. Fe-Al 合金
4.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解释的是( )
A.不能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在化合物中,铁显+2、+3价,铜显+1、+2价
C.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D.相同条件下,锌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5.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 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 数相词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 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 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 >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6.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 )
A.溶液
B.稀盐酸
C.溶液
D.溶液
7.铝制品比铁制品抗腐蚀能力强的原因是( )
A.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B.铝的熔点低于铁的熔点
C.铝的导电性比铁强
D.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铁没有
8.现有一包由铜、锌和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有种,溶液中溶质有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2,则=2或3
B.若=3,则=2或3
C.当=2时,溶液一定呈蓝色
D.当=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
9.分别把X、Y、Z三种金属加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无现象。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有X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Y>X>Z B.X>Y>Z C.X>Z>Y D.Z>Y>X
10.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画出曲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曲线表示的是甲烧杯中的变化关系
D.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
11.钛()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金属,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金属
现象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 立生气泡速率快 无明显现象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B.铜粉中混有钛粉,可用稀盐酸除去钛
C.将镁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D.利用铜粉可以置换出可溶性钛盐溶液中的钛
12.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13.下列事实可用于判断X、Y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顾序的是(  )
①X能和稀盐酸反应而Y不能;
②X能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
③在化合物中X显+3价Y显+2;
④在自然界中X无单质存在而Y有单质存在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通过气压传感器测得容 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 列分析错误的是(提示:A12O3 + 6HC1 =2A1C13 + 3H2O)( )
A.a→b段气压几乎没增大,是因为基本没有反应 发生
B.b→d反应产生了气体
C.d→e的存在说明反应会放热
D.c点时容器中含有HC1、A1C13
1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 粉末状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铜片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变蓝
D.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剧烈反应
二、填空题
16.取一定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粉末,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填“a”或“b”)曲线表示镁的反应。根据图示,还可推知反应结束时,镁、铁消耗盐酸的质量比为 。
17.向某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18.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非金属单质生成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
(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
(4)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非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 。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
A.Cu、Ag、稀盐酸
B.Cu、溶液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
B.Zn、Cu
C.Cu、Ag
D.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填编号)。
20.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1)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
[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 。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 (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导管口 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 (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和的混合溶液中,铁不能与反应,与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向滤液M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M中不含硝酸银,滤液中一定含有和,可能含有,不含有,A、B错误。铁与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渣中一定含有Ag,C正确。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滤渣N的质量一定大于加入铁粉的质量,D错误。
2.答案:C
解析:
3.答案:D
解析: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设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5.6 g x
,解得:x=0.2g;
设5.6 g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2
5.6 g y
解得:y≈0.17g
设5.6 g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2Al+3H2SO4=Al2(SO4)2+3H2↑
55 6
5.6 g z
解得:z≈0.62g
由以上计算可知,5.6 g Cu-Zn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 生氢气的质量小于0.17 g;5.6 g Fe-Cu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 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0.2 g;5.6 g Fe-Zn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17 g而小于0.2 g;5.6 g Fe-Al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 g 而小于0.62 g。故选D。
4.答案:B
解析:在化合物中,铁显+2、+3价,铜显+1、+2价,与金属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金属的活动性无关,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
5.答案:C
解析:由产生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反应物的 斜率线越陡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乙>甲>丙;由关系图分析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甲>乙>丙;由于化合价相同,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 量成反比,产生氢气质量越多,说明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则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 来自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多,消耗稀硫酸的质 量越多,故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6.答案:D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都在锌的后面,都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无法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A项不可行;铜、银都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B项不可行;锌、铜都能与溶液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锌和铜的活动性顺序,C项不可行;锌可以置换出溶液中的铜,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溶液不反应,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从而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项可行。
7.答案:D
解析:铝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铁表面不会生 成结构致密的氧化物,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抗腐蚀能力强。
8.答案:B
解析:A.当=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
B.若=3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碳和铜,Zn全部反应,固体中含铜,说明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锌可能恰好与硝酸银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部分铜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因此,n=1或2,故B错误;
C.当=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溶液一定呈蓝色,故C正确;
D.若=3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碳和铜,Zn全部反应,如果锌恰好与硝酸银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部分铜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因此,溶液可能呈蓝色,故D正确。
故选:B。
9.答案:A
解析:A、把X、Y、Z三种金属加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无现象,说明Z最不活泼,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有X析出,说明Y比X活泼,故选A。
10.答案:B
解析: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由图示,、时金属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相同时,消耗的镁与铁的质量比为24:56=3:7,A正确;由题意,即为金属质量与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的差值,即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相等,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B错误;由A的分析,完全反应时消耗的镁的质量少,则曲线表示的是甲烧杯中的变化关系,C正确;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时,稀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为氯化亚铁和HCl,D正确。
11.答案:D
解析:由现象可以看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镁,其次是钛,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根据反应快慢、能否与酸反应及活动性之间的对应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故A正确;钛与稀盐酸反应,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铜粉中混有钛粉,可用稀盐酸除去钛,故B正确;将镁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每24份质量的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故C正确;由于钛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不能利用铜粉置换出可溶性钛盐溶液中的钛,故D不正确。
12.答案:D
解析:题图表示的是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不能反映出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结合图像可以看出,随着硫酸的加入,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b点时,装有Zn的烧杯中已停止反应一段时间,此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相等,装有Mg的烧杯中产生的多;a点时,装有Mg的烧杯中的硫酸与Mg恰好完全反应,而装有Zn的烧杯中的硫酸有剩余。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A
解析:a→b段是盐酸和铝表面的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 水,因此气压无明显变化,A错误;段盐酸和铝反应生成了氢 气,该段气压明显增大,B正确;d→e段的存在说明铝与盐酸反应 会放热,反应结束后溫度降低,气压减小,C正确;c点处于铝与盐 酸反应过程中,此时容器中溶液的溶质是过量的HC1、反应生成 的A1C13,D正确.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a、1:1
解析:由图示可知,a曲线的斜率更大,说明该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更快,该金属更活泼,所以a曲线表示镁的反应。由图示可知,反应结 束时两种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根据氢元素守恒,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盐酸,产生氢气质量相等说明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也相等。
17.答案:Al2(SO4)3
解析:
18.答案:(1)(合理即可)
(2)(合理即可)
(3)(合理即可)
(4)(合理即可)
解析:
19.答案:(1)锌片上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B(3)B
解析:(1)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故现象为锌片上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通过实验A可知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通过实验B可知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还需要证明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u和Ag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A无法证明;Cu能和溶液反应,可以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B可以达到实验目的。(3锌片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硝酸银反应完全,锌再和硝酸铜反应。故若锌是过量的,得到的固体中有锌、银、铜,A猜想正确;若锌和硝酸铜、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固体中只有铜和银,C猜想正确若锌的量不足,得到的固体中可能只有银,D猜想正确;在此反应过程中一定有银析出,B猜想错误。
20.答案:[实验回顾](1)①2Al+ 6HCl=2AlCl3 + 3H2↑ ②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钾、钙、钠除 外)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 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
[交流与讨论](1) 4Al+3O2=2Al2O3 (2)用砂纸打磨
[实验探究](1) 2Al + 3HgCl2=2AlCl3+3Hg (2)上升
[实验结论] 2Al+ 6H2O=2Al(OH)3↓+ 3H2↑
[实验反思](1)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増大,把液体压回 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 法与氧气接触
解析:[实验回顾](1)①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 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6HCl=2AlCl3 + 3H2↑。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 水反应。(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 稀较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 前面的金属(钾、钙、钠除外)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 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
[交流与讨论](1)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4Al+3O2=2Al2O3。(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 时,可以用砂纸打磨。
[实验探究](1)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 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3HgCl2=2AlCl3+3Hg。(2)在导管口 a处涂肥皂水,发 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用燃 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Al+ 6H2O=2Al(OH)3↓+ 3H2↑。
[实验反 思](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 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 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当再次打 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 因是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