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玛丝洛娃的性格特征。(5分)
也夹
8.本文三次对玛丝洛娃眼睛的描写分别表现了她什么心理状态 请简要分析。(6分)
处
古代作品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小题,29分
省
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
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梫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
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
为
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
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
他
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匹敌
B.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度:估计
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作难:起事
10.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夫”句写秦王朝并非变得弱小,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依然如故
意在强调国力强大和关隘险固的重要。
B.面对强秦,陈涉条件差却获得成功,九国诸侯条件好却遭到失败,二者成败大不
样,取得的功业也完全相反,发人深思。
C.秦以一块小小的土地,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统一了天下,但一个戍卒发难就把它毁
掉,成功之艰与失败之易形成巨大反差。
D.强大的秦朝一朝覆灭,原因在于不施行仁义之政而使攻和守的形势完全不同,故治
国应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11.本文如何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法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
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
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 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初范仲淹之贬饶州
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
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
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
高二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高二语文试题简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3分)B
【简析】“这主要是为了……”分析不正确。文中两处写到“雨”,主要是交代当时的真
实情景。
2.(4分)
①以具体的时间来记录,体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严肃性。②时间衔接紧密,体现中英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各个环节的紧凑、严密。(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简析】解答此题,要从新闻文体的特点要思考。
3.(5分)
①一语双关,既点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英国皇家游轮的离开,又宣告英国对
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②套用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标题的句式,表达中华民族在
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每答出一点给 3分,答出两点给 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简析】新闻标题除了注意所呈现的事实外,还要注意标题的思想内涵。
4.(3分)A
【简析】文中没有表现米考伯太太“对丈夫的失望”。
5.(6分)①以“我”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把有关米考伯一家的故事串
起来。②“我”作为故事的见证者,所叙述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③“我”作为故事的参与
者,“我”的介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
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简析】以“我”(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的好处,应从讲述者、见证者、参与者等方
面思考。
6.(3分)D
【简析】“这种留白的方式既深刻揭示二人矛盾、羞怯的心理”分析不正确。这种留白
的方式并没有反映出羞怯的心理。
7.(5分)
①她宁愿接受判决也不愿饶恕聂赫留朵夫给她造成的伤害,表现了她的倔强。②当聂赫
留朵夫同意她“他们没有犯罪”的意见,并把从明肖夫那儿打听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她时,她
改变了聂赫留朵夫的态度,表现了她的善良。(每答出一点给 3分,答出两点给 5分;意思
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简析】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需要结合文本具体内容。
8.(6分)①处,表现出她因过去受到伤害而对聂赫留朵夫的排斥;②处,写出玛丝洛
娃心情有所舒缓,却仍有意激怒聂赫留朵夫的矛盾心态;③处,写出她感受到聂赫留朵夫的
善意,并乐意做出改变的心理。(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简析】对人物眼睛的描写所表现的心理状态的分析,需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尤其前后
情节的变化。
二、古代作品阅读(35分)
9.(3分)B
【简析】度:衡量
10.(3分)A
【简析】“意在强调国力强大和关隘险固的重要”理解不正确。此句意在强调秦国国力
强大和关隘险固没有改变。
11.(3分)①从身份地位、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谋略等角度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对比,
②凸显陈涉之弱和九国之强,③为下文的议论张本。(每答出一点给 1分,意思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简析】对“作用”的分析,除了对比本身的效果,还要注意对上下文的作用。
12.(3分)A
【简析】“皆以直仲淹见逐”意思是:都因为为范仲淹申雪而被逐迁。“见逐”表示被动
不能拆开;“修乃为朋党论以进”意思是: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修”
是主语,与后面的谓语部分构成完整结构,不应断开。
13.(3分)D
【简析】“致仕”,辞官退休。
14.(3分)B
【简析】“担心他与同僚不好相处”概述不正确。“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的意思是“像
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啊”。
15.(8分)
(1)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因为(这个缘故)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
又调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4分。译对大意给 2分,“坐”“徙”译对各给 1分。)
(2)(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超过我职务的范围来论事,
是有罪的。”(4分。译对大意给 2分,“得”“罪”译对各给 1分。)
【简析】翻译要根据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述。
16.(3分)
①修撰《唐书》,自撰《五代史记》,笔法严谨而文字简练,大多继承了《春秋》笔法;
②文章的语言、文采等方面都有古代圣王的遗风。(答出一点给 2分,答出两点给 3分;意
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简析】在理解相关文句意思的基础上简述。
17.(6分)
⑴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⑵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⑶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每答对一空给 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简析】解答此题,必须注意提示与限制,不写错别字。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8.(3分)C
【简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抒发”与“中华文化内涵”搭配不当;二
是“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的象征”与上文结构不一致。分析四个选项,
只有 C项全部修改正确。
19.(3分)D
【简析】第一处,特征:一事物异于其他事物的特点。特色:人或事物独特的风格、格
调、样子或情景等。“冰雪纹”体现冬奥会所处天气特点,应选用“特征”。第二处,寓意:
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所寄托、隐含的意思。喻义:比喻的意义。语境意在说明“祥云纹”寄
托“吉祥”的含义,应选用“寓意”。第三处,浩瀚无垠 :形容水势或地域盛大辽阔,无边
无际。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语境中的“星空”地域盛大辽阔,应选用“浩瀚无
垠”。第四处,契合:投合,符合。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语境“红色”与春节
文化特色不应是合成一体,而是相符合,应选用“契合”。
20.(3分)C
【简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与 C 作用相同。A. 表示特殊含义,
需要强调。B.表示引用的部分。 D.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21.(5分)
[示例]这股劲,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是永恒不灭的民族魂。(符合以“这股劲”
为开头、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语句通顺、不超过 30个字要求,每一点各给 1
分。)
【简析】作答要注意符合试题的各项要求。
22.(6分)
①加强语势:句式相对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②拓展文意:歌颂对象由
医护人员、坚守岗位者、支援者到患者,赞美了英勇无畏、责任感、乐观豁达等中国人的精
气神,内容涵盖面广,文意得以延展。(答出第①点给 2分,答出第②点给 4分;意思对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简析】运用所掌握的排比知识,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四、写作(60分)
23.(60分)
本次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结合课本名句,引导考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丰富内涵,同时观照现实,启发学生对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思考、表达。
1.作文材料关键词句:“自知”、“知人”等。
2.写作任务相关指令:结合两则名言材料,阐述个人感悟、思考,文体不限。
【立意阐释】
试题提供两则名言材料,均涉及“自知”、“知人”的意义、重要性。启发考生从辩证、
差异的角度看待和思考“自知”与“知人”的关系,并在写作中找到这一命题与现实映衬的
具象落点,如自我认知、人生价值、社会责任等。
“自知”,自我认知,明晓自我的能力、理想、成就,认知本人的优缺点;“知人”,知
晓朋友、下属、上司、对手、敌人等的为人秉性、生活习性、作风习惯、才能特长。
“自知”是对自我的清醒认知与准确定位,体现人的“个体性”,是自我价值认同和实
现的前提。“知人”是对他人的理性认识,体现人的“社会性”,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知
人”,是为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为了交流情感、互相扶持;是为了因
才施用,人尽其才;是为了得到赏识,以发挥才能;也可以是为了抓其弱点,攻其不善,进
而超越对手、战胜敌人,保存、壮大本人。“自知”当以人为鉴,以史为鉴,以事为鉴;“知
人”应听其言,观其色,察其行,知其性。
“知人与自知”的关系可有:不知人也不自知,知人而不自知,自知而不知人,知人而
自知,自知是为了更好地知人。
总之,“知人与自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理想,和谐共处,创造辉煌等。
由此可以提炼出以下立意:
①“知”的艺术
②人贵在自知
③知人者智
④知人与自知同行
【评分细则】
(一)符合题意
能立足作文材料关键词句,以“自知”、“知人”为论述中心写一篇文章。结构清楚,思
路清晰,可以从 46分切入。
在此基础上,能对二者关系进行思辨思考,体现思维的深刻与见解的创新;或论证中材
料丰富,拓展有度;或行文遣词造句有文采等,可以在发展等级加分,可在 50分以上给分。
(二)基本符合题意
基本围绕“自知”“知人”这一中心,但是个别任务指令没有涉及(如自拟标题等),总
体任务完成度不高(如主题不够突出,内容较为空洞;或者论证思路不明晰,论证单薄无力;
或是记叙过于平淡),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记叙文或议论文的文体要求,
给分在 40—45分。
(三)偏离题意
未立足作文材料关键词句,立意角度不明确、不稳定,主要内容游离于材料内容和写作
任务要求之外,可结合表达综合考量,一般不超过 40分。
(四)补充说明
1.文体要求
题干中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若文体模糊的,可以在
“表达”一项中酌情扣分。如有特殊体裁如诗歌等可作为“问题卷”提交。
2.其他问题
①缺标题扣 2分;②字数不足,每少 50个字扣 1分;③每 1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
不计,总扣分不超过 3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