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教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单元提分卷)第6章 溶解现象(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沪教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单元提分卷)第6章 溶解现象(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8 12:28: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提分小卷
(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5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Fe:56 Cu:64 Zn:65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或几种
C.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 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答案】 B
【解析】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可能是有颜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不符合题意。
B. 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食盐水中的溶质氯化钠是固体,白酒中的溶质酒精是液体,盐酸中的溶质氯化氢是气体,故符合题意。
C.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 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100g氯化钠溶液中溶解了10g氯化钠 B. 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10
C. 溶液中氯化钠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9 D. 将10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配成的溶液
【答案】 A
【解析】A、100g氯化钠溶液中溶解了100g×10%=10g氯化钠,符合题意;
B、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0:(100-10)=1:9,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中氯化钠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0:100=1:10,不符合题意;
D、将10g氯化钠溶解于90g水中配成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3.对于30%的K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B. 每100g水中溶解30gKNO3
C. 某种条件下,可转化为悬浊液 D. 若再加30g硝酸钾,则变为60%KNO3溶液
【答案】 C
【解析】A.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0%:(1-30%)=3:7,故不符合题意;
B. 每100g溶液中溶解了30gKNO3 , 故不符合题意;
C. 通过降温或蒸发析出晶体,就是悬浊液,故符合题意;
D. 不确定溶液质量具体是多少,故再溶解30g硝酸钾也不能判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故不符合题意;
4.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 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 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答案】 A
【解析】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符合题意;
B. 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不符合题意;
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不符合题意;
D. 盛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B.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C. 形成溶液的溶质只能是固体
D.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答案】 D
【解析】A.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条件: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否则没有可比性,故不符合题意;
C. 溶质可以为固态、液态或气态,故不符合题意;
D.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故符合题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一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是一定的,只有一个值
B. 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某物质的溶解度就是该物质在100 g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
D.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的溶解度为SAg,溶质B的溶解度为SBg。已知SA>SB , 相同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A溶液的溶剂量小于B溶液里的溶剂量
【答案】 D
【解析】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同一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只有在一定温度下,任何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一个定值,即一个值,不符合题意;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不一定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符合题意;
C、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该选项中的“某物质”没有指明是固体,还是气体。如果“某物质”是气体,这句话彻底是错的;如果“某物质”是固体,没有指出“在一定温度下”这一条件,也未说明是否饱和,不符合题意;
D、因为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溶液中溶质量大,溶剂量相应就小,溶解度小的溶液中溶质量小,溶剂量相应就大,故相同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A溶液的溶剂量小于B溶液里的溶剂量,符合题意。
7.在20℃时,小刘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时,100g水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36g
B. 图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C. 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
D. 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 C
【解析】A.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则 20℃时,100g水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136g-100g=36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图③中的溶液中加入了40g氯化钠,部分溶解,所以图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20℃时,100g水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36g,故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6g,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8.下图是 KCl、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B. t1℃时KNO3的溶解度是70
C. 在t1℃时,100gKNO3饱和溶液和100gKCl饱和溶液, KCl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
D. 在t2℃时,欲使KNO3、KCl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到t℃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KCl一定小于KNO3
【答案】 C
【解析】A. 没有指明具体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不符合题意;
B. 溶解度的单位是“g”,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KNO3的溶解度是70g,故不符合题意;
C.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根据 可知,100gKNO3饱和溶液和100gK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KNO3>KCl,根据 可知,两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KNO3>KCl,根据 可知,溶剂的质量是:KCl>KNO3 , 故KCl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故符合题意;
D. 由于没有给出KNO3溶液和KCl溶液的具体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将两溶液由t2℃降到t℃,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9.下列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 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A
C. 将50℃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该溶液的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都可能不发生变化
D. 分别将4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C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答案】 C
【解析】A、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AB仍然是饱和溶液,且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所以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C变为不饱和溶液,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且最小,所以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A>C,不符合题意;
B、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原理提纯A,不符合题意;
C、将50℃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可以升高温度,该溶液的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都可能不发生变化,符合题意;
D、由于三种溶液的质量均未知,所以分别将4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质量无法计算,不符合题意。
10.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一,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二,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实验二后,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B. 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实验二后,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 实验二后,甲和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 C
【解析】A、实验二甲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水,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均一性,不论分成几份,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实验一后甲、乙中溶质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二乙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质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符合题意;
D、实验二后,甲烧杯溶质质量不变,乙烧杯加入的5g氯化钠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也不变,故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共4题;共30分)
11.溶液对于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1)①配制50g、8%的氯化钠溶液。
I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mL(选填“10”、“50”或“100”)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II配制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呈________性(选填“酸”、“中”或“碱”)。
III若需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可在上述50g溶液中再加入________g氯化钠。
(2)②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可以为解决生产中的某些问题提供方案。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100g水) 硝酸钾 13.3 31.6 64.0 110.0 169.0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I 20℃时,上表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
60℃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
II某实验残渣中含168g硝酸钾和18g氯化钠,为回收其中的硝酸钾晶体,进行如下实验。
有关上述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冷却至20℃时,所得溶液中硝酸钾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b固体Y的质量小于168g
c滤液Z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若冷却至10℃,也能达成实验目的
【答案】 (1)50;中;7.5
(2)氯化钠;11:10;bd
【解析】① I、配制50g、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水的质量小于50g,这些水的体积小于50mL,应选择50mL的量筒来量取水,故填50。
II、氯化钠是一种盐,溶于水后其水溶液呈中性,故填中。
III、解:设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
(50g+x)×20%=50g×8%+x
x=7.5g
答: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7.5g。
②I、由图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所以2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由图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则60℃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比=110g:100g=11:10,故填11:10。
II、a 冷却至20℃时,所得溶液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但氯化钠溶于水中,则其中硝酸钾质量分数小于: ×100%,选项不正确;
b 由图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固体Y的质量小于168g,冷却至20℃时得到的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此时100g水中只能够溶液31.6g硝酸钾,则得到的晶体是硝酸钾,其质量=168g 31.6g=136.4g<168g,选项正确;
c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滤液Z中水的质量为100g,氯化钠的质量为18g,则滤液Z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选项不正确;
d 由图可知,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7g,若冷却至10℃,所得溶液仍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只有硝酸钾,也能达成实验目的,选项正确,故填bd。
12.某同学用提取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 (填实验步骤)
②称量:用 称量 g氯化钠。用量筒量取 mL水,所需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10mL、50mL、100mL),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 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
③溶解:溶解氯化钠时要用到仪器烧杯和 , 该仪器的作用是 。
④装瓶存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请方框内填写该瓶溶液的标签 ;
⑤反思: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称量时,放上称量纸忘按去皮键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⑥稀释:若用这50g1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200g溶液,要加水的质量是 。
【答案】① 计算;②托盘天平;5;45;50mL;a;③玻璃棒;加速溶解;④氯化钠溶液10%;⑤AB;⑥150
【解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步骤为:
①计算;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50g×10%=5g氯化钠,用量筒量取50g-5g=45g水,45g水的体积为45mL,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则量取45mL水,所需量筒的规格是50mL。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量取水时应沿a视线进行读数。
③溶解:溶解氯化钠时要用到仪器烧杯和玻璃棒,该仪器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④装瓶存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标签上写明:氯化钠溶液10%;
⑤反思: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少或溶剂偏多。
A氯化钠固体不纯,则氯化钠的质量偏少,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正确;
B称量时,放上称量纸忘按去皮键,则氯化钠的质量偏少,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正确;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少,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此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B。
⑥稀释:稀释后溶液质量等于稀释前溶液质量加上水的质量,若用这50g1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200g溶液,要加水的质量是:200g-50g=150g。
13.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
②家用净水器中通常加入活性炭,其作用是 。
③图2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Ⅱ.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
Ⅲ.在t2℃时,配制9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甲物质的质量是 g。
Ⅳ.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B.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C.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D.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答案】① ;氢气/H2;②吸附;③甲>乙>丙或丙<乙<甲;降温结晶;40;A
【解析】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b管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③Ⅰ.由图可知,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Ⅱ.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Ⅲ.在t2℃时,配制9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甲物质的质量是: ;
Ⅳ.A、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t1℃时,溶解度:乙大于甲,故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降温后,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故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正确;
B、溶液质量未知,无法比较溶剂质量关系,不正确;
C、溶液质量未知,无法比较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关系,不正确;
D、溶液质量未知,无法比较析出固体的大小关系,不正确。
14.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100g 水) 氯化钠 35.8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 20.9 31.6 63.9 110.0 169.0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②20℃时,25g 硝酸钾溶解在 50g 水中,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是 g。
③现有两份 160g KNO3 和 10g NaCl 的固体混合物,为了提纯KNO3 , 设计以下两种方案:
对以上方案分析正确的是 。
A烧杯①:溶液为KNO3的饱和溶液
B烧杯②:剩余固体中只有 KNO3
C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烧杯①>烧杯②
D析出固体中硝酸钾的质量:固体 b>固体 a
④通过上述实验可知,KNO3 中混有少量 NaCl,欲提纯 KNO3的方法是 。
【答案】 ①硝酸钾;②饱和;65.8;③BD;④降温结晶;
【解析】(1)分析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硝酸钾。
(2)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5.8g硝酸钾,所以将25g 硝酸钾溶解在 50g 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50g+15.8g=65.8g。
(3)A、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将160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此选项不正确;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1.6g硝酸钾,可知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g氯化钠,可知氯化钠固体没有剩余,故烧杯②中剩余固体中只有 KNO3 , 此选项正确;
C、氯化钠在80℃和2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8.4g、36g,又知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g,故两烧杯内的氯化钠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即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不正确;
D、已知硝酸钾在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即固体a中硝酸钾的质量为为160g—20.9g=139.1g。氯化钠在10℃时的溶解度为35.8g,不析出氯化钠固体,即固体a为139.1g;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8.4g,加热蒸发90g水后,溶剂的质量为100g—90g=10g,10g溶剂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16.9g,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84g,即固体b中硝酸钾的质量为160g—16.9g=143.1g,氯化钠的质量为10g—3.84g=6.16g,固体 b为143.1g+6.16g=149.26g,故固体b>固体 a,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填:BD。
(4)由上述分析可知方案二中加热蒸发水时会析出一定量的氯化钠,故当KNO3 中混有少量 NaCl,欲提纯 KNO3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5)固体a中硝酸钾可能混有的杂质为氯化钠,故可以用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是否存在氯化钠,即取样,将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 AgNO3溶液,无沉淀生成,则固体 a 为纯净的硝酸钾。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提分小卷
(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5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Fe:56 Cu:64 Zn:65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或几种
C.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 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2.下列关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100g氯化钠溶液中溶解了10g氯化钠 B. 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10
C. 溶液中氯化钠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9 D. 将10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配成的溶液
3.对于30%的K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B. 每100g水中溶解30gKNO3
C. 某种条件下,可转化为悬浊液 D. 若再加30g硝酸钾,则变为60%KNO3溶液
4.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 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 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B.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C. 形成溶液的溶质只能是固体
D.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一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是一定的,只有一个值
B. 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某物质的溶解度就是该物质在100 g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
D.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的溶解度为SAg,溶质B的溶解度为SBg。已知SA>SB , 相同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A溶液的溶剂量小于B溶液里的溶剂量
7.在20℃时,小刘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时,100g水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36g
B. 图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C. 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
D. 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8.下图是 KCl、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B. t1℃时KNO3的溶解度是70
C. 在t1℃时,100gKNO3饱和溶液和100gKCl饱和溶液, KCl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
D. 在t2℃时,欲使KNO3、KCl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到t℃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KCl一定小于KNO3
9.下列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 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A
C. 将50℃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该溶液的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都可能不发生变化
D. 分别将4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C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10.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一,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二,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实验二后,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B. 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实验二后,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 实验二后,甲和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共4题;共30分)
11.溶液对于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1)①配制50g、8%的氯化钠溶液。
I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mL(选填“10”、“50”或“100”)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II配制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呈________性(选填“酸”、“中”或“碱”)。
III若需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可在上述50g溶液中再加入________g氯化钠。
(2)②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可以为解决生产中的某些问题提供方案。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100g水) 硝酸钾 13.3 31.6 64.0 110.0 169.0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I 20℃时,上表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
60℃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
II某实验残渣中含168g硝酸钾和18g氯化钠,为回收其中的硝酸钾晶体,进行如下实验。
有关上述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冷却至20℃时,所得溶液中硝酸钾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b固体Y的质量小于168g
c滤液Z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若冷却至10℃,也能达成实验目的
12.某同学用提取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 (填实验步骤)
②称量:用 称量 g氯化钠。用量筒量取 mL水,所需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10mL、50mL、100mL),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 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
③溶解:溶解氯化钠时要用到仪器烧杯和 , 该仪器的作用是 。
④装瓶存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请方框内填写该瓶溶液的标签 ;
⑤反思: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称量时,放上称量纸忘按去皮键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⑥稀释:若用这50g1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200g溶液,要加水的质量是 。
13.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
②家用净水器中通常加入活性炭,其作用是 。
③图2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Ⅱ.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
Ⅲ.在t2℃时,配制9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甲物质的质量是 g。
Ⅳ.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B.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C.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D.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14.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100g 水) 氯化钠 35.8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 20.9 31.6 63.9 110.0 169.0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②20℃时,25g 硝酸钾溶解在 50g 水中,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是 g。
③现有两份 160g KNO3 和 10g NaCl 的固体混合物,为了提纯KNO3 , 设计以下两种方案:
对以上方案分析正确的是 。
A烧杯①:溶液为KNO3的饱和溶液
B烧杯②:剩余固体中只有 KNO3
C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烧杯①>烧杯②
D析出固体中硝酸钾的质量:固体 b>固体 a
④通过上述实验可知,KNO3 中混有少量 NaCl,欲提纯 KNO3的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