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溶解现象(沪教版)
选拔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Fe:56 Cu:64 Zn:65
第Ⅰ卷(客观题 共45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B. 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蒸发过程中晶体飞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铜粉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D. 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中,白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C. 汽油去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
D.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温度升高是因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3.某学生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 B.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C.将水倒入烧杯 D.溶解NaOH固体
4.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C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C,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 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跟8gO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2O
B. 用含Fe2O385%的赤铁矿160t,理论上可生产100t含杂质4. 8%的生铁
C. 各取10g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D. 将l0gCuSO4·5H2O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
6.2.4g铁和镁的混合物,与5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 )
A. 15.0% B. 5.0% C. 10.0% D. 16.0%
7.关于溶液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化合物
B. 向100g蔗糖溶液中加入100g的水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 100g 水溶解20g食盐,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 从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100g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8.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Ⅰ),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Ⅱ)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 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 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9.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关于溶液理解正确的是( )
A. 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提高75%酒精的浓度
B. 将氧化钙溶于水,可以形成氧化钙溶液
C. 5gCuSO4·5H2O溶于95g水中配制CuSO4溶液,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 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晶体析出,过滤后可得纯水和硝酸钾晶体
10.下图是a、b、c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11.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
B. 升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 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1℃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 t2℃时,20g丙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0g溶液
C. 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 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13.下图是三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B. 欲除去A溶液中少量的B物质,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 t1℃时,将8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童为70g
D. 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14.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B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C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15.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t1℃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 > 甲
C. 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
D. 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第II卷(主观题 共55分)
二、填空题(共2题;共13分)
16.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Ⅰ.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 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 (不要求计算).
Ⅱ.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
Ⅲ.20℃时,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 g.
Ⅳ.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 .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
17.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 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
(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三、计算题(共1题;共8分)
18.现有225克20%的硝酸钠溶液,若在此溶液中;
(1)加入75克硝酸钠晶体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加入5克硝酸钠晶体和17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加入45克硝酸钠晶体再蒸发45克水后(无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加入50克20%的硝酸钠溶液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四、综合题(共3题;共23分)
19.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实验小组的同学按照下列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①计算:需蔗糖 g,水 mL (室温时,水的密度约为1g/mL)。该小组的同学应选择下列 (填选项序号之一)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A. 10mL B.20mL C. 50mL D. 100mL
②称量: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蔗糖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此时应 (填选项序号之一)。
A. 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B.增加适量蔗糖 C.减少适量蔗糖
③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50g 10%的蔗糖溶液。
④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2)查阅资料可知:实验室制备氧气,也可以利用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现将25.7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物质总质量减少了9.6g.试回答:
①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 g。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20.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 。
(3)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是(填选项序号)。
A. 40% B. 37.5% C. 28.6%
(4)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Cl的溶液200g,若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KCl的溶液,问需要加水的质量是 g。
2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t2℃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填“<”“=”或“>”)乙。
(2)根据图2实验现象,推测加入的“某固体”是图1中的 (填“甲”或“乙”)物质。
(3)t3℃时,若将甲溶液由N点转变为M点状态,可采取 的方法(写一种)。
(4)根据图1和图2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图2中b、d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状态,c的溶液一定是饱和状态
B. 若要让溶液d恰好达到饱和状态,需要加入该固体8g
C. t3℃时,N点表示乙的不饱和溶液
D.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11分)
22.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图1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它的作用主要是 。
(2)图2的操作不正确是 ;图中实际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g。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 (精确至0.1%),比计划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偏 (填写“高”或“低”)。
(4)将制得的氯化钠溶液装瓶保存时,试剂瓶的标签上应注明 、 等信息。
(5)取上述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100g,加入100g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溶解现象(沪教版)(选拔卷)
答题卡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中性笔填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6.
17.
18
19
20
21
2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溶解现象(沪教版)
选拔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Fe:56 Cu:64 Zn:65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B B C B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C C
第Ⅰ卷(客观题 共45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B. 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蒸发过程中晶体飞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铜粉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D. 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中,白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 C
【解析】A、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蒸发过程中晶体飞溅,会造成所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少,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铜粉质量的多少影响实验结果,如铜粉质量不足,不能全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白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故选项说法正确;
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C. 汽油去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
D.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温度升高是因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答案】 A
【解析】A、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不饱和溶液浓,题中没有指明相同的温度,故A选项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纯净物不是溶液,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汽油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属于溶解作用,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体现出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3.某学生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 B.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C.将水倒入烧杯 D.溶解NaOH固体
【答案】 D
【解析】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不符合题意。
C、为防止液体溅出,将水倒入烧杯时,量筒口应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D、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4.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C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C,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 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 B
【解析】A. ①中所得溶液不确定是否饱和,故不符合题意;
B. ②③中所得溶液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符合题意;
C. 不能确定30°C时物质的溶解度,故②中溶液升温到30°C,不确定溶质溶解情况,故不符合题意;
D. ③此时为饱和溶液,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仍然得到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跟8gO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2O
B. 用含Fe2O385%的赤铁矿160t,理论上可生产100t含杂质4. 8%的生铁
C. 各取10g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D. 将l0gCuSO4·5H2O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
【答案】 B
【解析】A. 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此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关系4:32:36=1:8:9,则1gH2能与8gO2完全反应生成9g水,反应后氢气有剩余,故不符合题意;
B. 160t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60t×85%=136t。
设136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x=95.2t
可炼得含杂质4. 8%生铁的质量为:95.2t÷(1-4.8%)=100,故符合题意;
C.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多少与金属的活动性没有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 10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10g× ×100%=6.4g。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6.4%,故不符合题意。
6.2.4g铁和镁的混合物,与5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 )
A. 15.0% B. 5.0% C. 10.0% D. 16.0%
【答案】 C
【解析】①设2.4g全是镁,此时消耗盐酸质量最大,则消耗盐酸的质量为x,
Mg + 2HCl = MgCl2 + H2↑
24 73
2.4g x
24 /73 =2.4g/ x ,
解得:x=7.3g,
则该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g /50g ×100%=14.6%;
②如果全是Fe,此时消耗盐酸质量最小,则消耗盐酸质量为y,
Fe + 2HCl==FeCl2+H2↑
56 73
2.4g y
56/73 =2.4g/ y ,
解得:y≈3.1g,
则该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1g /50g ×100%=6.2%.
所以盐酸质量分数在6.2%和14.6%之间.
故选C.
7.关于溶液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化合物
B. 向100g蔗糖溶液中加入100g的水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 100g 水溶解20g食盐,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 从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100g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答案】 B
【解析】A.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 向100g蔗糖溶液中加入100g的水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符合题意;
C. 100g 水溶解20g食盐,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不符合题意;
D. 从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100g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 ,不符合题意;
8.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Ⅰ),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Ⅱ)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 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 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答案】 B
【解析】A. 溶液②、溶液④中烧杯底部均有未溶解的溶质,故一定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 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20g水最多可以溶解硝酸钾质量为6.32g>4g,故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溶液③没有说明具体升高的温度,不能判断溶液状态,符合题意;
C. 溶液②升温后底部晶体溶解得到溶液③,故两者的质量大小为:③>②,不符合题意;
D. 溶液②、溶液④均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②升温后底部晶体溶解得到溶液③,故溶质质量分数③最大,所以三者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③>②=④,不符合题意。
9.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关于溶液理解正确的是( )
A. 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提高75%酒精的浓度
B. 将氧化钙溶于水,可以形成氧化钙溶液
C. 5gCuSO4·5H2O溶于95g水中配制CuSO4溶液,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 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晶体析出,过滤后可得纯水和硝酸钾晶体
【答案】 C
【解析】A.酒精易挥发,不能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提高浓度,A不符合题意;
B.将氧化钙溶于水,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形成氢氧化钙溶液,B不符合题意;
C.5gCuSO4·5H2O溶于95g水中配制CuSO4溶液,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小于5%,C符合题意;
D.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晶体析出,过滤后可得到的仍是硝酸钾饱和溶液,D不符合题意;
10.下图是a、b、c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答案】 D 【解析】A、 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t2 ℃时,a物质溶解度是50g,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刚好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C.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 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a、b两溶液结晶,使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且a溶液析出晶体较多,所以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溶液降温时只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了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说法不 正确,D符合题意;
11.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
B. 升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 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
【答案】 D
【解析】A. 氢氧化钠溶解放热,M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M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为b,故A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铵溶解吸热,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N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为a,升温N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变浑浊,故B不符合题意。
C. M的饱和溶液即为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 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因为M(b)溶解度小于N(a)溶解度,则溶剂质量M>N,故D符合题意。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1℃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 t2℃时,20g丙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0g溶液
C. 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 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答案】 C
【解析】【解答】A. 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对于不饱和溶液,甲乙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无法确定,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5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丙物质的质量为15g,故该温度下,将20g丙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65g溶液,不符合题意;
C. N点的甲溶液是t3℃时的甲的不饱和溶液,M点的甲溶液是t3℃时的甲的饱和溶液,故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 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甲乙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丙变为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于丙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故丙物质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不符合题意。
13.下图是三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B. 欲除去A溶液中少量的B物质,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 t1℃时,将8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童为70g
D. 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答案】 C
【解析】A、由于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因此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因此等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但并不能说A和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A不符合题意;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A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物质,B不符合题意;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t1℃时,A的溶解度为60g/100g水,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设t1℃时,将8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童为x,80g× =(80g+x)×20%,解得x=70g,需要加水的质童为70g,C符合题意;
D、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A>B>C,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的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降温前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D不符合题意。
14.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B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C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答案】 C
【解析】A. 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是利用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
B.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不符合题意;
C.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可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符合题意;
D.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不符合题意;
15.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t1℃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 > 甲
C. 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
D. 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 C
【解析】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因为饱和溶液质量,不明确,则无法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分析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B、比较不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时,必须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溶液质量不相等,溶剂质量也有可能不相等,分析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C、t2℃时,c点所对应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但是甲是不饱和溶液,所以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分析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降低,其不饱和溶液可能会变为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低温度,溶液依然是不饱和溶液,则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乙不能变为饱和溶液,分析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第II卷(主观题 共55分)
二、填空题(共2题;共13分)
16.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Ⅰ.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 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 (不要求计算).
Ⅱ.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
Ⅲ.20℃时,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 g.
Ⅳ.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 .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
【答案】Ⅰ. 硝酸钾; ×100%;Ⅱ.降低温度;Ⅲ 68g;Ⅳ. 蒸发结晶;A;B>C>A
【解析】Ⅰ、在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6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克,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大,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
Ⅱ、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Ⅲ、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18g=68g;
Ⅳ、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所以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②通过分析可知,A烧杯底部有固体,所以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B中的溶质是40mL,C中的溶剂是20mL,A中的硫酸铜会形成硫酸铜晶体,所以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B>C>A.
故答案为:Ⅰ、硝酸钾,×100%;Ⅱ、降低温度;Ⅲ、68g;Ⅳ、①蒸发结晶;②A;B>C>A.
17.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 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
(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 甲;不饱和;(2) N;不会;(3) 44.4%
【解析】(1)图1中甲烧杯底部有不溶解的晶体存在,说明在该温度下甲溶液饱和,而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因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温后所得图2中的乙一定不饱和;故填:甲;不饱和;
(2)根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故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因为乙在20℃时没有晶体存在,故降温至30℃也不会出现晶体;故答案:N;不会;
(3)50℃时甲的溶解度为80g,则此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4.4%,故填:44.4%.
三、计算题(共1题;共8分)
18.现有225克20%的硝酸钠溶液,若在此溶液中;
(1)加入75克硝酸钠晶体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加入5克硝酸钠晶体和17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加入45克硝酸钠晶体再蒸发45克水后(无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加入50克20%的硝酸钠溶液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40% (2)12.5% (3)40% (4)20%
【解析】(1)225克20%的硝酸钠溶液中硝酸钠的质量为:225g×20%=45g,故加入75克硝酸钠晶体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加入5克硝酸钠晶体和17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加入45克硝酸钠晶体再蒸发45克水后(无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加入50克20%的硝酸钠溶液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四、综合题(共3题;共23分)
19.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实验小组的同学按照下列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①计算:需蔗糖 g,水 mL (室温时,水的密度约为1g/mL)。该小组的同学应选择下列 (填选项序号之一)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A. 10mL B.20mL C. 50mL D. 100mL
②称量: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蔗糖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此时应 (填选项序号之一)。
A. 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B.增加适量蔗糖 C.减少适量蔗糖
③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50g 10%的蔗糖溶液。
④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2)查阅资料可知:实验室制备氧气,也可以利用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现将25.7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物质总质量减少了9.6g.试回答:
①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 g。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答案】 (1)5;45;C;B;加速蔗糖溶解
(2)9.6;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答: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解析】(1)①计算:需蔗糖50g×10%=5g,水质量为50g-5g=45g,则体积为45mL (室温时,水的密度约为1g/mL)。量筒要选择大而接近的,故该小组的同学应选择C.50mL的量筒。
②称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蔗糖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药品偏少,此时应B.增加适量蔗糖。
③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速蔗糖溶解。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逸出,反应后总质量减少就是生成氧气质量,故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9.6g。
20.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 。
(3)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是(填选项序号)。
A. 40% B. 37.5% C. 28.6%
(4)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Cl的溶液200g,若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KCl的溶液,问需要加水的质量是 g。
【答案】(1)不饱和 (2)40g (3)C (4)300
【解析】(1)由图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氯化钾完全溶解,继续加入20g氯化钾,氯化钾完全溶解,说明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由图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得到120g溶液,继续加入20g氯化钾,得到140g溶液,再加入20g氯化钾,溶液质量还是140g,说明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氯化钾,故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
(3)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g,溶液质量为140g,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约是: 。
故答案为:C;
(4)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200g×10%=(200g+x)×4%,x=300g。
2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t2℃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填“<”“=”或“>”)乙。
(2)根据图2实验现象,推测加入的“某固体”是图1中的 (填“甲”或“乙”)物质。
(3)t3℃时,若将甲溶液由N点转变为M点状态,可采取 的方法(写一种)。
(4)根据图1和图2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图2中b、d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状态,c的溶液一定是饱和状态
B. 若要让溶液d恰好达到饱和状态,需要加入该固体8g
C. t3℃时,N点表示乙的不饱和溶液
D.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答案】 (1)= (2)甲 (3)加入甲或恒温蒸发溶剂 (4)A,C
【解析】(1)t2℃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
故填:=。
(2)t3℃时,甲溶解度是68g,乙的溶解度大于40g,该温度下,50g水中能够完全溶解30g甲,不能完全溶解30g乙,因此加入的“某固体”是图1中的甲物质。
故填:甲。
(3)t3℃时,若将甲溶液由N点(不饱和溶液)转变为M点(饱和溶液)状态,可采取加入甲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故填:加入甲或恒温蒸发溶剂。
(4)A.图2中b溶解20g达到饱和状态,因此b是不饱和溶液,d溶解34g达到饱和状态,因此d是不饱和溶液,故正确;B.若要让溶液d恰好达到饱和状态,需要加入该固体4g,故不正确;
C.t3℃时,N点表示乙的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D.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溶液质量是50g+20g=70g,溶质质量分数= ×100%≈28 .6%,故不正确。
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11分)
22.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图1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它的作用主要是 。
(2)图2的操作不正确是 ;图中实际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g。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 (精确至0.1%),比计划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偏 (填写“高”或“低”)。
(4)将制得的氯化钠溶液装瓶保存时,试剂瓶的标签上应注明 、 等信息。
(5)取上述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100g,加入100g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答案】(1)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2)称量物和砝码放颠倒了;12
(3)12.8%;低 (4)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名称 (5)6.4%
【解析】(1)图1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溶质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图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用来搅拌,加速溶质溶解。
(2)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若按图2操作,将样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他用的是15g的砝码和3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5g-3g=12g。
(3)由图可知,共量取82ml,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因为称量物和砝码放颠倒了,溶质质量称量少了,故浓度偏低。
(4)氯化钠溶液装瓶保存时,试剂瓶的标签上应注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名称信息。
(5)100g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质量=100×12.8% g=12.8g;100g氯化钠溶液中水质量=100g-12.8g=78.2g;稀释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绝密★启用前
第六章 溶解现象(沪教版)
选拔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Fe:56 Cu:64 Zn:65
第Ⅰ卷(客观题 共45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B. 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蒸发过程中晶体飞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铜粉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D. 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中,白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C. 汽油去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
D.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温度升高是因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3.某学生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 B.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C.将水倒入烧杯 D.溶解NaOH固体
4.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C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C,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 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跟8gO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2O
B. 用含Fe2O385%的赤铁矿160t,理论上可生产100t含杂质4. 8%的生铁
C. 各取10g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D. 将l0gCuSO4·5H2O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
6.2.4g铁和镁的混合物,与5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 )
A. 15.0% B. 5.0% C. 10.0% D. 16.0%
7.关于溶液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化合物
B. 向100g蔗糖溶液中加入100g的水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 100g 水溶解20g食盐,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 从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100g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8.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Ⅰ),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Ⅱ)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 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 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9.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关于溶液理解正确的是( )
A. 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提高75%酒精的浓度
B. 将氧化钙溶于水,可以形成氧化钙溶液
C. 5gCuSO4·5H2O溶于95g水中配制CuSO4溶液,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 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晶体析出,过滤后可得纯水和硝酸钾晶体
10.下图是a、b、c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11.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
B. 升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 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1℃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 t2℃时,20g丙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0g溶液
C. 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 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13.下图是三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B. 欲除去A溶液中少量的B物质,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 t1℃时,将8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童为70g
D. 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14.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B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C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15.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t1℃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 > 甲
C. 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
D. 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第II卷(主观题 共55分)
二、填空题(共2题;共13分)
16.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Ⅰ.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 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 (不要求计算).
Ⅱ.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
Ⅲ.20℃时,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 g.
Ⅳ.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 .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
17.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 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
(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三、计算题(共1题;共8分)
18.现有225克20%的硝酸钠溶液,若在此溶液中;
(1)加入75克硝酸钠晶体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加入5克硝酸钠晶体和17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加入45克硝酸钠晶体再蒸发45克水后(无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加入50克20%的硝酸钠溶液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四、综合题(共3题;共23分)
19.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实验小组的同学按照下列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①计算:需蔗糖 g,水 mL (室温时,水的密度约为1g/mL)。该小组的同学应选择下列 (填选项序号之一)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A. 10mL B.20mL C. 50mL D. 100mL
②称量: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蔗糖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此时应 (填选项序号之一)。
A. 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B.增加适量蔗糖 C.减少适量蔗糖
③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50g 10%的蔗糖溶液。
④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2)查阅资料可知:实验室制备氧气,也可以利用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现将25.7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物质总质量减少了9.6g.试回答:
①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 g。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20.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 。
(3)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是(填选项序号)。
A. 40% B. 37.5% C. 28.6%
(4)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Cl的溶液200g,若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KCl的溶液,问需要加水的质量是 g。
2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t2℃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填“<”“=”或“>”)乙。
(2)根据图2实验现象,推测加入的“某固体”是图1中的 (填“甲”或“乙”)物质。
(3)t3℃时,若将甲溶液由N点转变为M点状态,可采取 的方法(写一种)。
(4)根据图1和图2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图2中b、d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状态,c的溶液一定是饱和状态
B. 若要让溶液d恰好达到饱和状态,需要加入该固体8g
C. t3℃时,N点表示乙的不饱和溶液
D.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11分)
22.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图1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它的作用主要是 。
(2)图2的操作不正确是 ;图中实际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g。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 (精确至0.1%),比计划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偏 (填写“高”或“低”)。
(4)将制得的氯化钠溶液装瓶保存时,试剂瓶的标签上应注明 、 等信息。
(5)取上述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100g,加入100g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