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教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单元提分卷):第3章 走进溶液世界(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沪教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单元提分卷):第3章 走进溶液世界(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8 13:20: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走进溶液世界
提分小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 14 O:16 Cl:35.5 K:39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第1-21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22-25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9分)
1.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悬浊液的是
A.白砂糖 B.麻油 C.面粉 D.白醋
2.室温下,25mL水中溶解性最小的是
A.食盐 B.淀粉 C.白糖 D.硝酸钾
3.某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关于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90克水中溶解了10克氯化钠 B.100克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克氯化钠
C.180克水中溶解了20克氯化钠 D.100mL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克氯化钠
4.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降温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5.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00克,无需使用的仪器是(  )
A.电子天平 B.烧杯 C.药匙 D.蒸发皿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柠檬汁2.2-2.4 B.苹果汁2.9-3.3
C.番茄汁4.0~4.4 D.鸡蛋清7.6-8.0
7.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胃液 B.氨水 C.蔗糖水 D.pH约为7.8的鸡蛋清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成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9.下列关于H2O、H2O2、H2三种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氢元素 B.都含有氢分子 C.都含有2个氢原子 D.都含有氢气
10.有关水净化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 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 D.用活性炭吸附某些有害物质
11.某硝酸钾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判断错误的是(  )
A.n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n、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
C.p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n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12.有关“2H2 +O22H2O”的读法中,错误的是
A.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C.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D.每2mol氢气跟1mol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水
13.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过程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步骤Ⅰ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步骤Ⅰ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C.步骤Ⅱ的目的是检验氢气中是否含有水蒸气
D.理论上步骤Ⅰ中参加反应的水和步骤Ⅲ中生成的水质量相等
14.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通电后产生气体的速率相同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 N
C.气体 M、N 的质量比为 1:2 D.检验 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15.关于电解水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现象 反应类型 宏观分析 微观分析
电极上产生气泡 分解反应 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分子
A B C D
A.A B.B C.C D.D
1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水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A管的气体使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7.在室温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搅拌并恢复到室温。图像中 x 代表时间,则 y 代表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溶解度
C.溶质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18.饮水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饮用水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某自来水厂净水的简易流程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B.上述流程中能除去臭味和色素的装置为过滤池
C.加絮凝剂的作用是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D.最终获得纯净的水,可供人类饮用
19.如图为某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将40克该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若降温到10℃,溶液质量不变
C.若升温到40℃,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若升温到50℃,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为:40×100%
20.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属于物理变化 D.净化后的水仍为混合物
21.40℃时,甲、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对此过程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现象:有析出晶体,甲溶液析出固体质量>乙溶液析出固体质量
B.溶解度:溶解度都变小,20℃时
C.溶液状态:都为饱和溶液,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剂变化:溶剂的质量不变,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多选题(选对得2分,漏选得1分,错选得0分)
22.我们身边的许多物质具有酸性或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酸碱度)通常用pH来表示。请你根据下图判断,下列物质具有酸性的是
A.醋 B.橘子 C.牙膏 D.炉具清洁剂
2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双氧水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
B.一定量双氧水制取氧气,生成水的质量与反应时间
C.一定量双氧水制取氧气,过氧化氢质量与反应时间
D.电解水生成气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24.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7g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然是饱和溶液
25.已知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B 组成元素相同,F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A 是H2O,B 是H2O2
B.图中涉及到的反应中,分解反应只有一个
C.物质E 可能为蜡烛
D.物质 A、B、D 都含有氢元素
二、填空题(本大题满分39分)
26.含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pH≈11,呈___________性,常用于家庭、宾馆、___________等公共场所消毒。
27.下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①厨房清洁剂显 ________ 性,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呈 _________ ;
②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 ______ (填“强”或“弱”);
③测量苹果汁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偏 _______ (“大”或“小”)
28.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通常用净水剂处理微小的悬浮物,加入的净水剂是___________;加消毒剂氯气后发生的反应如下:,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正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________。
29.风电制氢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制氢方式,其过程如图所示。
(1)电解槽中与电源_______极相连的一端生成的是氢气。
(2)通过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加压过程的变化与电解槽中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30.下图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D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A是电源的_____极。
③该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电极上_______________。
④理论上生成气体的体积比V(C)∶V(D)=________。
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若a→c→b可表示一种化合反应,那表示分解反应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
⑥运用分与合的思想都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请写出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对水的研究如下:
Ⅰ.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A试管和B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
该实验可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结论;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原水(未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通入适量氯气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HClO)可杀死水中的细菌。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② 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2.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40℃将30克甲放到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只列计算式)
(2)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将b点的甲溶液转化为a点的甲溶液,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增加溶质 B.加溶剂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3)将8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C.降温后溶剂质量:甲<乙 D.降温后溶质质量:甲<乙
33.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g/100g 水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2)20℃时,将 l00g KNO3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KNO3 晶体中含有少量 NaCl,提纯 KNO3 的操作步骤是(填序号) ______;
a. 过滤 b. 溶解 c.降温结晶 d. 加热浓缩;
(4)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 KNO3 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 N aCl 不饱和溶液
Ⅲ.上述方法不能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 KNO3
(5)在一定温度下,将含 55gKNO3、18gNaCl 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 50g 水中。改变温度使 KNO3析出,NaCl 不析出,则温度 T(℃)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
三、实验题(本大题满分32分)
34.水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为了测定水的组成,某同学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探究:
I.甲方案: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打开电源,观察到电极上_____。
②能定性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实验依据是_____。
③能定量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1 的实验现象是_____。
Ⅱ.乙方案
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其中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的元素是_____。
②在步骤一中观察到氧气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在步骤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气燃烧,_____,瓶壁发热。
③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_____。
35.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_____ (填“甲”或“乙”)。
(2)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_____ (填字母)。 向C中再加入25g 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 (结果精确到0.1%)。
(3)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_____ 乙(填“<”“=”或“>”)。
36.某兴趣小组制取氧气,并尝试回收部分药品。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
(1)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
(2)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1.5gMnO2作催化剂),并对KClO3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进行分离。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
③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称得其质量为4.8g,将KCl全部溶解,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___________(填字母)。
a、5mL b、10mL c、20mL d、30mL
④对溶解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滤渣经处理得MnO2.从滤液中获得KCl晶体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蒸发结晶 b、冷却结晶
37.根据固体物质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的溶解度是_____。
(2)t2℃时,将10g乙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是_____(选填“饱和”“不饱和”)溶液。
(3)t1℃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为_____(选填编号)。
a.22/122 b.40/140 c.30/130 d.20/120
(4)t1℃时,对有20g甲和16g乙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甲、乙溶于水后不会相互反应,也不影响溶解度)
形成甲的饱和溶液的是_____(选填编号);B中固体成分是_____。
38.小明同学去黄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样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B.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玻璃棒靠在滤纸边缘的任一方
D.漏斗下端的尖嘴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块,利用其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以下方法得到的水,其纯度最高的是_____。(填编号)
A.过滤
B.沉淀
C.蒸馏
(5)认真观察图A、B两装置,与b管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a管所得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A装置和B装置在试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_____。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走进溶液世界
提分小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 14 O:16 Cl:35.5 K:39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第1-21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22-25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9分)
1.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悬浊液的是
A.白砂糖 B.麻油 C.面粉 D.白醋
【答案】C
【解析】A、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化合物,属于溶液,故A项错误;
B、麻油不溶于水,把马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B项错误;
C、面粉不溶于水,以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悬浊液,故C项正确;
D、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化合物,属于溶液,故D项错误;
答案:C。
2.室温下,25mL水中溶解性最小的是
A.食盐 B.淀粉 C.白糖 D.硝酸钾
【答案】B
【解析】室温下,食盐、白糖、硝酸钾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而淀粉不能形成溶液,形成的是浊液,所以室温下,所给四种物质中,溶解性最小的是淀粉。故选B。
3.某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关于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90克水中溶解了10克氯化钠
B.100克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克氯化钠
C.180克水中溶解了20克氯化钠
D.100mL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克氯化钠
【答案】D【分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解析】A.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若90克水中溶解了10克氯化钠,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选项A正确;
B.100克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克氯化钠,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选项B正确;
C.180克水中溶解了20克氯化钠,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选项C正确;
D.因为氯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1g/cm3,所以100mL氯化钠溶液质量大于100g,因此100mL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克氯化钠,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10%,选项D错误。
故选D。
4.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降温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答案】A
【解析】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一定是混合物,符合题意;
B、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且饱和溶液是稀溶液,不符合题意;
C、降温不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溶解度增加,还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温度不同,物质不同,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00克,无需使用的仪器是(  )
A.电子天平 B.烧杯 C.药匙 D.蒸发皿
【答案】D
【解析】
A、电子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需使用。
B、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需使用。
C、药匙用于取用氯化钠,需使用。
D、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00g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蒸发,则不需要使用蒸发皿。
故选:D。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柠檬汁2.2-2.4 B.苹果汁2.9-3.3
C.番茄汁4.0~4.4 D.鸡蛋清7.6-8.0
【答案】A
【解析】
pH<7的溶液显酸性,且pH的数值越小,酸性越强,故选A。
7.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胃液 B.氨水 C.蔗糖水 D.pH约为7.8的鸡蛋清
【答案】A
【解析】
A、胃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B、氨水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C、蔗糖水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pH约为7.8的鸡蛋清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成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下列关于H2O、H2O2、H2三种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氢元素 B.都含有氢分子
C.都含有2个氢原子 D.都含有氢气
【答案】A
【解析】
A、水、过氧化氢和氢气中都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
B、水和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氢分子,氢气中含有氢分子,故B不正确;
C、每个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氢分子中都含有2个氢原子,故C不正确;
D、水和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氢气,故D不正确。故选A。
10.有关水净化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 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 D.用活性炭吸附某些有害物质
【答案】A
【解析】
【解析】
A、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通入氯气可以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能吸附部分有害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净化的原理、过滤的原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某硝酸钾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判断错误的是(  )
A.n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n、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
C.p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n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答案】C
【解析】
A、n中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溶液是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B、n中溶质的质量少于p中溶质质量,则n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p中溶质质量分数,此选项正确;
C、p中溶液可能恰好是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D、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n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2.有关“2H2 +O22H2O”的读法中,错误的是
A.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C.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D.每2mol氢气跟1mol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为微观读法,需种类和数量,读法正确;B、为宏观读法,可以只读种类,读法正确;C、化学反应为物质的反应,不是元素,读法错误;D、宏观读法,即有种类也有数量,读法正确。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3.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过程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步骤Ⅰ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步骤Ⅰ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C.步骤Ⅱ的目的是检验氢气中是否含有水蒸气
D.理论上步骤Ⅰ中参加反应的水和步骤Ⅲ中生成的水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A、步骤Ⅰ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步骤Ⅰ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不符合题意;
C、步骤Ⅱ的目的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避免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不符合题意;
D、理论上两反应中氢元素质量相同,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理论上步骤Ⅰ中参加反应的水和步骤Ⅲ中生成的水质量相等,符合题意。故选D。
14.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通电后产生气体的速率相同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 N
C.气体 M、N 的质量比为 1:2
D.检验 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答案】D
【解析】
A、通电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气体产生速率负极快,正极慢,故选项错误;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由图示可知应是M,故选项错误;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为氢气,由图示可知应是M,故正极为氧气,由图示可知应是N,气体M、N 的质量比即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6=1:8,故选项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
15.关于电解水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现象 反应类型 宏观分析 微观分析
电极上产生气泡 分解反应 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分子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解析】
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会观察到电极上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1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水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A管的气体使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A. 电解水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正确;B. 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正确;C.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A管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不支持燃烧,不能使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是氧气,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被点燃,错误;D.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故选C。
17.在室温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搅拌并恢复到室温。图像中 x 代表时间,则 y 代表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溶解度
C.溶质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C
【解析】
因为开始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对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来说,溶剂减少就会析出溶质,所以溶质减少,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溶质的质量减少,但冷却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增大了,溶质的质量增大,但是会小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选C。
【点睛】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溶剂减少,溶质会析出,仍然饱和,又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8.饮水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饮用水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某自来水厂净水的简易流程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B.上述流程中能除去臭味和色素的装置为过滤池
C.加絮凝剂的作用是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D.最终获得纯净的水,可供人类饮用
【答案】C
【解析】
A、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上述流程中能除去臭味和色素的装置为活性炭吸附池,不符合题意;
C、加絮凝剂的作用是: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符合题意;
D、最终获得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的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如图为某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将40克该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若降温到10℃,溶液质量不变
C.若升温到40℃,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若升温到50℃,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为:40×100%
【答案】B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40g,所以将40g该物质加入100g水中能全部溶解,且仍不饱和,故A项错误;
B、该物质的溶解度缺陷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若降低到10℃仍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变,故B项正确;
C、40℃时该溶液的溶解度为40g,故升温到40℃溶液恰好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项错误;
D、50℃是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溶质,溶液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项错误;
答案:B。
20.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属于物理变化
D.净化后的水仍为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C.步骤Ⅲ属于化学变化。
D.净化后的水仍是混合物。故选C。
21.40℃时,甲、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对此过程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现象:有析出晶体,甲溶液析出固体质量>乙溶液析出固体质量
B.溶解度:溶解度都变小,20℃时
C.溶液状态:都为饱和溶液,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剂变化:溶剂的质量不变,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答案】C
【解析】
A、现象:有析出晶体,等质量的甲溶液析出固体质量>乙溶液析出固体质量;故选项错误。
B、溶解度:溶解度都变小,20℃时S甲>S乙;故选项错误。
C、溶液状态:都为饱和溶液,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正确。
D、溶剂变化:溶剂的质量不变,等质量的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多选题(选对得2分,漏选得1分,错选得0分)
22.我们身边的许多物质具有酸性或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酸碱度)通常用pH来表示。请你根据下图判断,下列物质具有酸性的是
A.醋 B.橘子 C.牙膏 D.炉具清洁剂
【答案】AB
【解析】
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由图可知,具有酸性的是醋、橘子;
故选AB。
2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双氧水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
B.一定量双氧水制取氧气,生成水的质量与反应时间
C.一定量双氧水制取氧气,过氧化氢质量与反应时间
D.电解水生成气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答案】AB
【解析】
A、一定量双氧水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从0逐渐增大,至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对应变化关系正确;
B、一定量双氧水制取氧气,生成水质量从0逐渐增大,至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对应变化关系正确;
C、由一定量双氧水制取氧气,过氧化氢质量逐渐减小,最后变为0,对应变化关系错误;
D、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体积比是2:1,对应变化关系错误。
故选:AB。
24.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7g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然是饱和溶液
【答案】AB
【解析】
A、由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此时溶质的质量为40g,溶剂的质量为100g,溶液的质量为14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40g:140g=2:7,说法正确;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变成t2℃时的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答案:AB。
25.已知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B 组成元素相同,F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A 是H2O,B 是H2O2
B.图中涉及到的反应中,分解反应只有一个
C.物质E 可能为蜡烛
D.物质 A、B、D 都含有氢元素
【答案】CD
【分析】
F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二氧化碳;A、B 组成元素相同,都能生成C,C能和E生成二氧化碳,则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D为氢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CD生成水,EC生成二氧化碳,则E可以为甲烷、蜡烛等,甲烷、蜡烛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代入检验推理正确;
【解析】
A. 物质A 是H2O,B 是H2O2,错误;
B. 图中涉及到的反应中,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均为分解反应,故分解反应只有一个说法错误,错误;
C. 物质E 可能为蜡烛,正确;
D. 物质 A、B、D 都含有氢元素,正确;
故选CD。
二、填空题(本大题满分39分)
26.含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pH≈11,呈___________性,常用于家庭、宾馆、___________等公共场所消毒。
【答案】碱 学校/图书馆(合理即可)
【解析】
含氯消毒液的pH≈11>7,溶液显碱性;常用于家庭、宾馆、学校、图书馆、电影院(合理即可)等公共场所消毒。
27.下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①厨房清洁剂显 ________ 性,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呈 _________ ;
②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 ______ (填“强”或“弱”);
③测量苹果汁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偏 _______ (“大”或“小”)
【答案】碱 红色 强 大
【解析】
①厨房清洁剂的pH大于7,呈碱性,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则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
②对于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则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强;
③对于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酸性越弱。测量苹果汁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酸性减弱,会使pH偏大。
28.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通常用净水剂处理微小的悬浮物,加入的净水剂是___________;加消毒剂氯气后发生的反应如下:,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正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________。
【答案】
(1)AD (2)明矾 HCl (3)10mL
【分析】
(1)
A. 分子原子永远在不断运动,正确;
B. 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物质三态变化是分子之间间隔的改变,错误;
C. 水蒸发是一个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错误;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正确。
故选AD。
(2)
通常用净水剂处理微小的悬浮物,加入的净水剂是明矾,明矾可以加速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沉降;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氯、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2、2、1,反应前氯、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1、1、1,则X的化学式为HCl;
(3)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当其中正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10mL。
29.风电制氢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制氢方式,其过程如图所示。
(1)电解槽中与电源_______极相连的一端生成的是氢气。
(2)通过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加压过程的变化与电解槽中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答案】
(1)负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分析】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电解槽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生成的是氢气;
(2)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通过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
加压过程的变化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电解槽中变化有氢气和氧气生成,它们本质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30.下图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D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A是电源的_____极。
③该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电极上_______________。
④理论上生成气体的体积比V(C)∶V(D)=________。
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若a→c→b可表示一种化合反应,那表示分解反应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
⑥运用分与合的思想都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请写出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H2O2H2↑ + O2↑ 氢气 正 产生大量气泡 1:2 b→c→a 2H2 + O2 2H2O
【解析】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 2H2↑ + O2↑;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较多,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③该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④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较多,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V(C)∶V(D)=1:2;⑤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分析图可知反应的顺序为:b→c→a;⑥能够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反应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2H2 + O2 2H2O。
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对水的研究如下:
Ⅰ.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A试管和B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
该实验可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结论;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原水(未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通入适量氯气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HClO)可杀死水中的细菌。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② 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答案】2∶1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 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 2H2O 2H2↑+O2↑ A B C D
【解析】
(1)根据图示,试管a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氢体为氢气,气体体积为氧气的2倍;试管b与电源正极相连,得到气体为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 ;水分解只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而氢气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氢、氧元素均来自于水,所以,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H2O 2H2↑+O2↑(2)加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颗粒沉降,过滤和沉淀能除掉水中的难溶性固体杂质;氯气能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而死亡,所以同氯气能杀菌消毒。
32.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40℃将30克甲放到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只列计算式)
(2)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将b点的甲溶液转化为a点的甲溶液,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增加溶质 B.加溶剂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3)将8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C.降温后溶剂质量:甲<乙 D.降温后溶质质量:甲<乙
【答案】
(1) 40g
(2) 降温结晶 A
(3)B
【分析】
(1)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40℃将30克甲放到50克水中,最多溶解20g甲物质,故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
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将b点的甲溶液转化为a点的甲溶液,由图可知温度没有改变,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状态,可采取的方法是A.增加溶质,故选A。
(3)
A. 没有明确甲乙溶液质量,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不能判断,错误;
B. 20℃乙物质溶解度大于甲物质,则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正确;
C. 没有明确甲乙溶液质量,不能判断降温后溶剂质量大小,错误;
D. 溶液质量不确定,降温后溶质质量大小不能判断,错误。
故选B。
33.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g/100g 水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2)20℃时,将 l00g KNO3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KNO3 晶体中含有少量 NaCl,提纯 KNO3 的操作步骤是(填序号) ______;
a. 过滤 b. 溶解 c.降温结晶 d. 加热浓缩;
(4)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 KNO3 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 N aCl 不饱和溶液
Ⅲ.上述方法不能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 KNO3
(5)在一定温度下,将含 55gKNO3、18gNaCl 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 50g 水中。改变温度使 KNO3析出,NaCl 不析出,则温度 T(℃)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
【答案】
(1)36.0g/100g 水
(2)恒温蒸发溶剂或加 KNO3
(3)bdca
(4)Ⅱ Ⅳ
(5)20≤T<60
【分析】
(1)
由表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100g 水;
(2)
20℃时,将 l00g KNO3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温蒸发溶剂或加硝酸钾恒;
(3)
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硝酸钾晶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步骤是: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故填:bdca;
(4)
Ⅰ.硝酸钾结晶析出,故剩余溶液一定是 KNO3 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Ⅱ.氯化钠可能结晶析出,也可能没有析出,剩余溶液不一定是 NaCl 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Ⅲ.剩余溶液中还存在硝酸钾,析出晶体中可能存在少量氯化钠,上述方法不能将两者完全分离,不符合题意;
Ⅳ.析出的晶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符合题意。
故选Ⅱ Ⅳ;
(5)
在一定温度下,将含 55gKNO3、18gNaCl 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 50g 水中。改变温度使 KNO3析出,NaCl 不析出,说明改变温度后,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110g,氯化钠的溶解度≥36g,故温度 T(℃)的范围是20≤T<60。
三、实验题(本大题满分32分)
34.水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为了测定水的组成,某同学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探究:
I.甲方案: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打开电源,观察到电极上_____。
②能定性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实验依据是_____。
③能定量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1 的实验现象是_____。
Ⅱ.乙方案
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其中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的元素是_____。
②在步骤一中观察到氧气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在步骤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气燃烧,_____,瓶壁发热。
③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_____。
【答案】2H2O 2H2↑+O2↑ 有气泡产生 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负极和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H、O 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 产生淡蓝色火焰,瓶壁上有液滴生成 不能,收集的氧气未干燥,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解析】
Ⅰ.①由实验的装置图可知,甲方案: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打开电源,观察到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②能定性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实验依据是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出水的组成;
③能定量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实验现象是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因为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的体积之比,即H2和O2的个数比是2:1,则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Ⅱ.乙方案: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其中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的元素是氢元素和氧元素;
②在步骤一中是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到氧气收集满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气泡逸出,在步骤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瓶内壁有水雾,瓶壁发热;
③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用排水法得到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氧气未干燥,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5.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_____ (填“甲”或“乙”)。
(2)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_____ (填字母)。 向C中再加入25g 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 (结果精确到0.1%)。
(3)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_____ 乙(填“<”“=”或“>”)。
【答案】甲; B, 28.6% >。
【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
(2)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时20 g,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 g,所以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A、C是不饱和溶液,向C中再加入25 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
(3)降温,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仍为饱和溶液,乙为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36.某兴趣小组制取氧气,并尝试回收部分药品。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
(1)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
(2)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1.5gMnO2作催化剂),并对KClO3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进行分离。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
③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称得其质量为4.8g,将KCl全部溶解,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___________(填字母)。
a、5mL b、10mL c、20mL d、30mL
④对溶解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滤渣经处理得MnO2.从滤液中获得KCl晶体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蒸发结晶 b、冷却结晶
【答案】
(1) C或E
(2) A b a
【分析】
(1)
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则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用C或E。
(2)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则发生装置应选用A。
③氯化钾质量:4.8g-1.5g=3.3g,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g,3.3g氯化钾完全溶解需要水的质量略小于10g,将KCl全部溶解,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是10mL。故填:b。
④对溶解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滤渣经处理得MnO2,从滤液中获得KCl晶体的最佳方法是蒸发结晶,是因为蒸发结晶能使氯化钾全部析出。故填:a。
37.根据固体物质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的溶解度是_____。
(2)t2℃时,将10g乙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是_____(选填“饱和”“不饱和”)溶液。
(3)t1℃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为_____(选填编号)。
a.22/122 b.40/140 c.30/130 d.20/120
(4)t1℃时,对有20g甲和16g乙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甲、乙溶于水后不会相互反应,也不影响溶解度)
形成甲的饱和溶液的是_____(选填编号);B中固体成分是_____。
【答案】40g/100g水 不饱和 ad AB 5g乙
【分析】
本题是溶解度及其曲线的综合考察,要求学生会分析溶解度曲线(知道点线面的意义),会根据溶解度找到与质量分数之间关系,以及根据溶解度判断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本题难度中等。
【解析】
(1). 从溶解度曲线上找到t1℃再找到对应纵坐标的值可知40g/100g水;
(2).在图上可知t1℃时乙的溶解度是22g,到 t2℃时溶解度增大,50g水可以溶解乙的质量大于10g,故此时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 在图上可知t1℃时乙的溶解度是22g,此时乙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只能为22/122,而甲此温度下溶解度比乙要大,但与乙的质量分数相同,也只能是比22/122小了,故本题选择ad ;
(4). 在图上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是40g,25g水和50g水分别只能溶解10g和20g,所以AB图是甲的饱和溶液;
(5). 在图上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是40g,50g水分别能溶解20g甲;在图上可知t1℃时乙的溶解度是22g50g水可以溶解乙11g,所以此时甲全部溶解乙还有5g剩余。
【点睛】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是考试中难题,曲线表征体现出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会分析曲线特征找规律。
38.小明同学去黄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样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B.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玻璃棒靠在滤纸边缘的任一方
D.漏斗下端的尖嘴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块,利用其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以下方法得到的水,其纯度最高的是_____。(填编号)
A.过滤
B.沉淀
C.蒸馏
(5)认真观察图A、B两装置,与b管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a管所得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A装置和B装置在试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_____。
【答案】吸附微小的悬浮物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沉降下来 C 吸附 C 负 木条燃烧更旺 A中的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B中的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解析】
(1)在水样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利用明矾在水中形成胶体后,吸附凝聚小颗粒而沉淀,明矾的作用是:吸附微小的悬浮物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沉降下来。
(2)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做法正确;
B.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这样能够使滤液被充分过滤,做法正确;
C.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而不是任一下方,做法错误;
D.漏斗下端的尖嘴要紧靠烧杯的内壁,这样能够防止迸溅和加快过滤速度,做法正确;
故选C.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有色物质和异味.所以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蒸馏得到的蒸馏水,纯度最高。
故填:C.
(5)观察图A、B两装置,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与b管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a管所得气体为氧气,具有助燃性,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A装置和B装置在试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为:A中的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B中的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