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8 20:04:20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节 金属材料
1.知道合金的概念,了解常见合金的分类、组成和用途。
2.了解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合理选用金属材料。
3.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和步骤。
1 | 合金
1.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性质
2 | 常见合金
1.铁合金
2.铝合金
分类 主要组成元素 主要特性 主要用途
硬铝 Al、Mg、Cu、Si、Mn
等(Mg 0.5%、Cu 4%、
Si 0.7%、Mn 0.5%) 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较
强的抗腐蚀能力 用于汽车、飞机、火
箭、轮船等制造业
镁铝 合金 Mg、Al 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
和纯镁的大 用于火箭、飞机、轮
船等制造业
3.新型合金
3 | 铝和氧化铝的性质
1.铝与酸、碱的反应
知识拓展
在铝单质与NaOH溶液的反应中,铝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铝单质与水的反应
极微弱,是因为生成的Al(OH)3难溶于水,阻止反应继续进行,但当溶液中有强碱时,
Al(OH)3会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偏铝酸盐,从而促进Al与H2O的反应。Al
(OH)3可溶于强碱溶液,不溶于弱碱溶液。
2.氧化铝
(1)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③ 盐和水 ,又能与碱反应生成④ 盐和水
的氧化物。
(2)Al2O3与酸、碱的反应

4 | 化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各化学计量间的关系
       2Na + 2H2O 2NaOH + H2↑
质量之比:  46 g ∶ 36 g ∶ 80 g ∶ 2 g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  2  ∶ 1
扩大NA倍:  2NA ∶ 2NA ∶  2NA ∶ NA
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2 mol ∶ 2 mol ∶ 1 mol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粒子个数之比,也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对
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还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2)计算类型
a.基本计算
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求解其他物质的有关量,此时,只要按照化学方程
式中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出已知物质和待求物质的比例式计算便可。
b.过量计算
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量,求解某产物的量。
方法:先按照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判断出哪一种物质过量,再根据量
不足的物质进行求解。
c.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利
用电子转移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a.书写格式规范化: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各物理量、物质名称、公式
等尽量用符号表示,且数据的运算要公式化并带单位。
b.单位运用对应化: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如果题目所给的两个量单位不一致,
要注意两个量的单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c.如果两种反应物的量都是已知的,求解某种产物的量时,必须先判断哪种物质过
量,然后根据不足量的物质进行计算。
1.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成为人类首次在月
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探测器使用的合金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大、既耐高
温又耐低温等特性 ( √ )
2.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在加热升温后能完全消除其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的变形,
恢复其变形前原始形状的合金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是纯净物 (  )
3.地震灾区重建要使用大量钢材,钢和生铁都是合金,但含有的主要元素不同
(  )
4.任何不同金属都可以相互形成合金 (  )
提示:Na的熔点为97.8 ℃,沸点为883 ℃;Fe的熔点为1 535 ℃,沸点为2 750 ℃。Fe
的熔点高于Na的沸点,二者不能熔合成合金。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5.Mg-Al合金投入NaOH溶液中,合金完全溶解 (  )
提示:Mg不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完全溶解。
6.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烧碱溶液、硫酸溶液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不同
(  )
提示:铝与烧碱溶液、硫酸溶液反应时化合价变化相同,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
烧碱溶液、硫酸溶液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7.Al2O3与盐酸、NaOH溶液均发生反应生成相同的盐 (  )
提示:Al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
8.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质量之比 (  )
提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9.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遵循质量守恒,也遵循物质的量守恒 (  )
提示: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遵循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不一定守恒。
1 | 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
(1)反应原理
2Al+6H+ 2Al3++3H2↑
2Al+2OH-+2H2O 2Al +3H2↑
(2)量的关系
定量关系
①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量相等,此时消耗HCl
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②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3,此时消耗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3。
③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若 < <1,则必定
有: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②铝与NaOH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
NaOH过量。
(3)灵活利用数轴正确分析量的关系

  (双选)现有铝、铁组成的混合物,分为等质量的两份,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
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氢气的体积比为2∶1(相同条件下)。则该混合物中铝
和铁的关系正确的是 (  BC )
A.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质量之比为9∶28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思路点拨
先写出铝、铁分别投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进行
分析。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判断出铝与NaOH溶液(或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和
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相等,由关系式2Al~3H2、Fe~H2,可知n(Al)∶n
(Fe)=2∶3,m(Al)∶m(Fe)=(27×2)∶(56×3)=9∶28。
2 |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1)关系式法
当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
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量的关系写出关系式。
例如:把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求生成沉淀的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 2Fe+3CO2,CO2+Ca(OH)2 CaCO3↓+
H2O。
则关系式为3CO~3CO2~3CaCO3,即CO~CaCO3。
②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
上述例子中也可直接根据碳原子守恒得出CO~CaCO3。
(2)守恒法
守恒关系 特征
质量守恒 宏观: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
微观:反应前后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得失电子 守恒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
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
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的电荷总数等于生成
物所带的电荷总数,且电性相同
(3)差量法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如反应前
后的质量差、物质的量差、气体体积差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有关量成
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的方法。

  (1)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与100 mL 3 mol·L-1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4.4
8 L(标准状况下)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混合物中Na+和Na2CO3的物质
的量分别为    和    。
(2)在标准状况下,将4.48 L CO2通入Na2O2中,剩余气体3.36 L,则生成O2的体积为
    。
(3)160 g Fe2O3与足量CO完全反应,将生成的CO2通入足量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
质量为    g。
思路点拨
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化学方程式中寻找规律,确定
使用哪种方法。
解析 (1)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n(Na+)=n(Cl-)=0.1 L×3 mol·L-1=0.3 mol;
根据C原子守恒:n(Na2CO3)+n(NaHCO3)=n(CO2)= mol=0.2 mol①;
根据Na原子守恒:2n(Na2CO3)+n(NaHCO3)=0.3 mol②;
根据①②解得n(Na2CO3)=0.1 mol。
(2)2Na2O2+2CO2 2Na2CO3+O2  ΔV
   2 L   1 L  1 L
V(O2)  (4.48-3.36)L
V(O2)=1.12 L。
(3) Fe2O3~3CO2~3CaCO3
  1 mol   3 mol
  mol  n(CaCO3)
n(CaCO3)=3 mol,m(CaCO3)=300 g。
答案 (1)0.3 mol 0.1 mol (2)1.12 L (3)300
方法技巧 化学计算的解题思路(共27张PPT)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和实验,了解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铁盐、亚铁盐
的主要性质。
2.能依据教材给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制备Fe(OH)2,检验Fe2+、Fe3+。
3.了解铁、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亚铁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
4.结合实例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

1 | 铁的单质
1.铁元素的存在
铁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主要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式
存在。
2.铁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密度 熔点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固体 7.86 g·cm-3 1 535 ℃
沸点 金属共性
特性
2 750 ℃ 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能被磁体吸引
知识拓展
铁能导电,但导电性不如铜和铝。金属中导电性最强的是银。
3.铁的化学性质(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2 | 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
颜色和状态
黑色粉末
⑥ 红棕 色粉末
黑色晶体
铁的价态
+2价
+3价
+2价、+3价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与盐酸反 应(离子 方程式) ⑦ FeO+2H+ Fe2++H2
O
⑧ Fe2O3+6H+ 2Fe3++
3H2O
⑨ Fe3O4+8H+ Fe2++2
Fe3++4H2O
与CO的反应 FexOy+yCO xFe+yCO2
用途 Fe2O3常用作油漆与涂料,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的原料
3 | 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颜色 白色固体  红褐 色固体
溶解性 不溶 不溶
稳定性 在空气中易转化为Fe(OH)3 2Fe(OH)3 Fe2O3+3H2O
与盐酸反 应(离子 方程式) Fe(OH)2+2H+ Fe2++2H2O Fe(OH)3+3H+ Fe3++3H2O
制备 Fe2++2OH- Fe(OH)2↓ Fe3++3OH- Fe(OH)3↓
转化 化学方程式:  4Fe(OH)2+O2+2H2O 4Fe(OH)3 现象:白色沉淀迅速变为  灰绿 色,最终变为  红褐 色
4 | 铁盐和亚铁盐
1.Fe2+与Fe3+的转化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  浅绿色
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成  红色
2Fe3++Fe 3Fe2+,2Fe2++Cl2 2Fe3++2Cl-,Fe3++
3SCN- Fe(SCN)3
Fe3+ Fe2+
2.含Fe2+、Fe3+的除杂问题
溶液 杂质 除杂方法
FeCl3溶液 FeCl2 加入氯水或H2O2
FeCl2溶液 FeCl3 加过量  铁粉 后过滤
FeCl2溶液 CuCl2 加过量  铁粉 后过滤
知识拓展 如何防止铁中毒
急性铁中毒多发生在儿童身上。当儿童过量口服外层包有彩色艳丽糖衣片的固
体铁剂或液体铁剂制成的糖浆后,1小时左右就可出现急性中毒症状,上腹部不
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甚至面部发紫、昏睡或烦躁,急性肠坏死或穿
孔,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而导致死亡。由此可见,有必要提醒家长注意,需要给儿童
补铁、服用铁制剂时,一定要按医嘱严格掌握剂量,切不可滥服,以防中毒。
1.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是因油漆中含有FeO
(  )
2.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铁在人体中以Fe2+形态存在 ( √ )
3.缺铁性贫血治疗时可以口服含硫酸亚铁的药品,该药品应该密封保存 ( √ )
4.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3,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 (  )
提示:Cl2氧化性强,Fe在Cl2中燃烧,不论Cl2用量多少均生成FeCl3。
5.Fe分别与氯气、盐酸反应可以得到相同的氯化物(  )
提示: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
6.Fe3O4中Fe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因而Fe3O4是FeO与Fe2O3的混合物 (  )
提示:Fe3O4为纯净物。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7.FeCl3可与铜发生置换反应 (  )
提示:Cu+2Fe3+ 2Fe2++Cu2+,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8.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 Fe(SCN)3↓ (  )
提示: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溶液变为红色,不生成沉淀。
9.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 (  )
提示:酸性KMnO4溶液既能氧化Fe2+,又能氧化Cl-,溶液紫色褪去无法确定是否含
有FeCl2。
10.检验绿矾晶体是否已被氧化变质,可将绿矾晶体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
液,再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 )
提示:绿矾变质后Fe2+被氧化为Fe3+,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绿矾变质。

1 |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Fe2+、Fe3+、Fe的相互转化——“铁三角”
(1)Fe只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剂氧化为Fe2+、Fe3+

  如:Fe+S FeS,Fe+2H+ Fe2++H2↑,Fe+Cu2+ Cu+Fe2+;2Fe+3Cl2 2
FeCl3;3Fe+4H2O(g) Fe3O4+4H2。
  (2)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如:2Fe2++Cl2 2Fe3++2Cl-;Zn+Fe2+ Zn2++Fe,FeO+CO Fe+CO2。
(3)Fe3+具有较强氧化性,可被还原为Fe2+或Fe

  如:2Fe3++Cu 2Fe2++Cu2+;Fe2O3+3CO 2Fe+3CO2,Fe2O3+2Al 2Fe+
Al2O3。

已知A是一种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试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回答下
列问题(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
(1)写出A、C、F、G的化学式:
A    ,C    ,F    ,G    。
(2)保存C溶液时要加固体A的原因是                 。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E→F:               。
②C→D:               。
思路点拨
“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根据转化关系一一推出其他物质
即可。
解析 根据F是红褐色沉淀知F是Fe(OH)3,从而推知A为Fe,B为Fe3O4,C是FeCl2,D
是FeCl3,E为Fe(OH)2,F为Fe(OH)3,G为Fe2O3,X为H2。
答案 (1)Fe FeCl2 Fe(OH)3 Fe2O3
(2)防止Fe2+被O2氧化
(3)①4Fe(OH)2+O2+2H2O 4Fe(OH)3
②2Fe2++Cl2 2Fe3++2Cl-
2 | Fe2+、Fe3+的检验
为严厉打击食品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有关部
门联合公布了包含硫酸亚铁在内的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名单。某同学为
探究富含硫酸亚铁且保存时间较长的食品情况,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问题
1.试剂1是什么 为什么淡红色溶液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变为深红色 写出上述过
程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Fe3+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Fe(SCN)3,使溶液显红色,所以试剂1是KSCN溶液。
淡红色溶液中还含有较多的Fe2+,向其中加入新制氯水时,Cl2将Fe2+氧化成Fe3+,溶
液中Fe3+浓度增大,生成的Fe(SCN)3浓度也增大,所以溶液颜色加深。相关离子方
程式为2Fe2++Cl2 2Fe3++2Cl-、Fe3++3SCN- Fe(SCN)3。
提出 假设 假设1.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价态的铁;
假设2.               。
设计 方案
2.该同学在实验中加入了过量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深红色褪去,现对褪色
原因进行探究。
提示:实验中加入过量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深红色褪去,说明Fe(SCN)3逐渐消失,
而Fe(SCN)3的生成与Fe3+、SCN-有关,分析SCN-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可知,S为-2价,
C为+4价,N为-3价,所以SCN-也具有还原性,也可能是SCN-被过量的氯水氧化导致
深红色褪去。假设Fe3+没有被氧化,而是SCN-被氧化,只要向褪色后的溶液中补充
SCN-,若出现红色,说明假设2成立;若不出现红色,说明假设2不成立。
3.检验Fe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含有Fe2+,某同学设计的方案如下:
混合溶液 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含有Fe2+
该方案是否合理 为什么
提示:不合理,溶液中的Cl-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KMnO4溶液紫
色褪去。
Fe3+、Fe2+的检验
(1)Fe3+的检验方法

(2)Fe2+的检验方法

(3)同时含有Fe2+、Fe3+的检验方法

归纳总结 Fe2+和Fe3+检验注意事项
(1)检验Fe3+的方法很多,但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条件下,最好选择KSCN溶液,因为此
法最灵敏。
(2)检验Fe2+的最佳方法:先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然后加新制氯水(溶液变红
色),试剂顺序不能颠倒,若先滴入新制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排除不
了Fe3+的干扰。
(3)若溶液中同时含有Fe3+、Fe2+(不含Cl-),为避免Fe3+对Fe2+的检验造成干扰,通常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显红色,说
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4)Fe3O4中铁元素价态的检验方法: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不能用盐
酸)溶解,将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原
溶液中含有Fe2+;另一份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Fe3+。

  某同学为了检验一瓶补铁药(主要成分为FeSO4)是否变质,查阅了有关资料,
得知Fe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结合已学的知识
设计了如下实验:将药片除去糖衣研细后,溶解,过滤,取滤液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
在一支试管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另一支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据此回
答下列相关问题:
(1)将药品研细的目的是                       。
(2)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       。
(3)若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紫色褪去,滴入KSCN溶液变红,结论是 。
(4)已知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产物为Mn2+,写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
去的离子方程式:                       。
思路点拨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干情境,对所进行的操作进行合理分析。
解析 (1)将药品研细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过滤所用到的玻
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3)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说明含有Fe2+,
而加入KSCN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Fe3+,两现象说明FeSO4部分被氧化。(4)已知
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产物为Mn2+,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的离子
方程式为5Fe2++Mn +8H+ 5Fe3++Mn2++4H2O。
答案 (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漏斗、玻璃棒
(3)FeSO4部分被氧化
(4)5Fe2++Mn +8H+ 5Fe3++Mn2++4H2O

  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
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          。
(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
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 0.5
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
           。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 KI溶液,加入6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分
别取2 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
液中仍含有 (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 (填“能”或
“不能”)进行完全。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
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 (1)FeCl2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Cl3,由Fe+2FeCl3 3FeCl2可知,配制
亚铁盐溶液时加入少量铁屑能防止Fe2+被氧化。
(2)氯气有强氧化性,能将FeCl2氧化为FeCl3,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 2Fe3++2Cl-。
(3)煤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浮在FeCl2溶液上面,能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
的影响。
(4)Fe2+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3Fe2++
2[Fe(CN)6]3- Fe3[Fe(CN)6]2↓,则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Fe2+。由实验①推断,KI与
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中含有I2,实验③说明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
仍含有Fe3+;由上述现象推断,Fe3+没有完全被还原为Fe2+,即KI与FeCl3溶液发生的
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5)H2O2是强氧化剂,能将Fe2+氧化成Fe3+,则有2Fe2++H2O2+2H+ 2Fe3++2H2O。
答案 (1)防止Fe2+被氧化
(2)2Fe2++Cl2 2Fe3++2Cl-
(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Fe2+ Fe3+ 不能
(5)2Fe2++H2O2+2H+ 2Fe3++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