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印记》美术教案
授课人: 授课年级:八年级 授课地点:
教学内容:辽海版八年级下册《生命的印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外表现悲壮、崇高、生命力与历史感的美术作品的欣赏,理解作品表现历史、讴歌生命、寄托情感的作用,体会艺术作品主题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欣赏与评述相结合。通过欣赏交流探讨的方式理解作品所承载的使命及所传达的情感,引起共鸣。强化学生感受,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同时,感受美术作品情感、激情和魅力,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向往。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修养虽然不足,但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对于美术作品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画得像与不像的层面上。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获取知识、陶冶情操,逐步提升自己感知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欣赏、评述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历史的情怀。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反映的主题思想与表现手法、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历史的情怀。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渲染法、直观演示法、启发问答法 课程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方法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开门见山式直接点题(艺术作品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这样才会给别人留下深深的烙印!优秀的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它可以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教师搜集相关资料)直接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课前准备相关的课件作品,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出示课题:第十四课《生命的印记》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二、作品赏析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大屏幕屏展示,首先从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开始欣赏,这幅作品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为什么起名字叫“父亲”?父亲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等问题,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继续讲解中国雕塑作品潘鹤的《拓荒牛》,作品的种类从油画到雕塑的转变,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在欣赏讲解过程中教会学生从几个方面欣赏作品,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描绘了什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心理感受等知识。能自己总结美术种类、绘画形式对表现作品主题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作品:教师播放PPT课件依次展示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讲解学生根据课前查阅搜集的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更容易理解加深印象范例图片使学生了解产生兴趣,尤其是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反映了什么主题和精神非常好奇
三、探讨交流 提问:为什么作者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作品都承载了那些内容?你是如何领悟的?学生利用事先查阅的资料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交流讨论。对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阐述。作者如何通过创作的作品用艺术的语言诠释生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向往、对历史的思索等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由外在的形式美感到内在的思想主题的理解与感受。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认真思考分析讨论,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
四、巩固认识课堂实践 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以《生命的印记》为题,写一篇美术作品简评或观后感(300字左右)。要求:1、学生可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历史事实进行评述。2、内容应体现作品的意义、价值,体现对作品的总结性。 教师对选取的四幅比较典型的中西方绘画和雕塑作品的异同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在主题形式、历史背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和比较中感受生命与岁月,崇高与悲壮的历史感与生命礼赞的领悟。
五、作业探讨交流 学生朗读自己的简评和感受。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于评述。教师总结性评价:一幅优秀的作品的经久魅力就在于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同时和欣赏着产生共鸣,让欣赏者在内心留下深深的印记,难以忘怀。“艺术即生命”,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一种生命存在的价值。它是一种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创造,正是这样,艺术作品中才有了持久的生命力,而这一刻也被艺术化的凝固在作品中成为永恒。 教师点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重难点进行自评、互评。肯定成绩,给予鼓励。 交流感受作品的美感特征。
六、课堂小结总结延伸 总结本课知识内容,加深知识了解,拓展延伸。短暂的时间还不能从各个角度完美的理解作者和作品所表达情感,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领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还将欣赏评述更多的优秀作品,来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艺术即生命”,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一种生命存在的价值。它是一种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创造,正是这样,艺术作品中才有了持久的生命力,而这一刻也被艺术化的凝固在作品中成为永恒。 教师总结“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理念,让我们发现美,创造美。 让学生领会艺术作品不仅承载并反映着当时的经济状况、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等社会背景,而且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作品更深刻地表达了画者的内心情感,和欣赏者产生共鸣。
板书设计 生命的印记作品欣赏:《 父亲 》 油画 作者 罗中立《格尔尼卡》 油画 作者 罗丹《拓荒牛》 雕塑 作者 潘鹤《加莱义民》 雕塑 作者 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