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十三校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答案
1.C(少了“在现代医学有效药物和疫苗未研发成功之前”限制语,原文是“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手段,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时,在现代医学有效药物和疫苗未研发成功之前,中医药可提供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方药、技术,具有快速反应、快速救治、疗效显著的优势。”)
2.D(第四段并未举例论述。)
3.C(A项,“最关键一环”错;B,原文是实践证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中医药参与,中西医并重快速介入是提高收诊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的基础,是成功战胜重大疫情的关键。D,加强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防控体系,是传承中医药防控新发突发传染病经验精华的体现。)
4.D(A项,致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礼乐文明的还有“伴随着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经历夏商两代发展”。B项,引用《管子》和《史记》内容是为了印证“法家思想后来居上,但是礼的因素却未曾退出历史舞台。在法家思想著作中,我们能够明确看到儒家礼制的身影”。C项,原文说的是“各周边少数民族,或成为中华民族的来源,或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带到周边地区”,强调“或……或……”的选择关系。)
5.B(错在“历史学”,原文只是说“从历史上看,中国有着灿烂的古文明”,没有提及历史学的相关理论。)
6.①政府相关部门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方针不动摇。要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参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相关活动,使文艺创作不仅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还有文化传统的血脉。③文化艺术的推广要紧跟时代步伐,各行业积极拓展“云端”新领域、新入口。
7.B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遗憾离世”理解有误,根据原文“母亲走了,她脸上挂着笑意,在月光的映照下那么安详,那么圣洁。”)
8.①月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平安月下投军,母亲月下盼儿,狗娃月下报恩,母亲月下去世。
②月光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形象。皎洁的月光使母亲、平安、狗娃都笼罩在圣洁的光芒之中。
③月光象征着美好情感。月光象征着母爱,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牵挂之情和希望孩子平安之意;月光象征着平安的拳拳报国之情;月光还象征着狗娃的报恩之情。
④月光渲染了气氛。月光的皎洁、美好,使残酷的战争题材作品笼罩在一片诗情画意之中。(每点 2 分,答出三点满分 )
9.①狗娃是故事的见证者,通过狗娃这一人物讲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②通过狗娃之口,交代了霍平安的英雄壮举,让读者不仅看到了一个勇于报国的热血青年,而且突出了霍平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③狗娃知恩图报,突出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既衬托了霍平安的英雄形象,又衬托了霍母深明大义,将痛苦深藏于心的宽厚坚韧慈爱,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10.A(原文意思是说:李陵说:“你不要说了,我不死,就不是壮士。”于是砍掉所有旗帜,埋藏了珍宝。)
11.D(氏是姓的分支)
12.A(“并告诉他们自己一定能抓住单于”错,“一”是指“一个人”)
13.(1)就像浞野侯被匈奴人得到,后来逃了回来,天子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何况对于将军您呢!( “为……所 ” “亡 ” “客遇”各1分,句意2分)
(2)所以不合乎道义的,君子不会轻视自己的生命,如果死得其所,君子不会吝惜自己的生命。( “轻 ” “得其所”“爱”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当时,李陵军更加危急,匈奴骑兵多,一日交战数十回合,又杀死敌军二千余人。匈奴不利,想退兵,正遇李陵军军候管敢被校尉所辱,逃降匈奴,讲述了汉军情况,说“李陵军无后援,箭也快射完了,独率部下及成安侯校官各八百人为前锋,用黄、白二色旗帜,应当用精锐骑兵箭射便可消灭汉军。”单于得到管敢后大喜,派骑兵进攻李陵的军队,大声疾呼:“李陵、韩延年赶快投降!”于是拦截道路,攻击李陵。汉军在山谷中,匈奴在山上,四面箭如雨下。汉军南下,没有到达鞑汗山,一天就消耗掉五十万支箭,立即弃车而退兵。士兵还有三千多人,于是砍断车辐当作武器,军官持短刀,深入到峡谷之中。单于断了汉军后路,就山势下投垒石,士兵伤亡惨重,不能行进。黄昏后,李陵便衣独步出营,制止左右随从说: “不要跟随我,大丈夫一人去捉单于就可以了!”过了很久。李陵返回来,叹息着说:“兵败,就死吧!”有的军吏说: “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能如愿,以后找一条返回去的道路,像浞野侯那样被俘后又逃回来,天子还是礼遇他,何况将军呢!”李陵说:“你不要说了,我不死,就不是壮士。”于是砍掉所有旗帜,埋藏了珍宝,李陵叹息说: “再有几十支箭,足可以逃走了。今天没有武器再战,天亮了就坐等被俘!大家各自逃命,还会有脱身回报天子的人。”令军士每人带二升粮,一大片冰,约定到遮虏鄣等待。半夜时,击鼓起程,鼓没有响。李陵与韩延年都上了马,跟从的壮士有十几人。数千骑兵追击,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没有面目向陛下报告了!”于是便投降。军人们分散逃走,逃到边塞的有四百多人。
唉!丢掉国君的使命,挫伤国家的威风,不能够称作忠;向匈奴屈服,束手就擒成为俘虏,不能够称作勇;丧失战功在前,不要自己家庭的名声在后,不能够称作智;(只顾)自己免除罪行,而将灾祸转移到母亲身上,不能够称作孝。他却引用范蠡、曹沫来自比,又是多么荒谬啊!……况且这二位即使不死,也不会有李陵的投降的恶名;这二位如果被活捉投降,也不会有李陵的延及父母的祸患。考察这几件事的始末,李陵的事与这两位的事并不相同,然而李陵却自以为是仰慕(效仿)他们的行为,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
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书信,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为什么呢?与其想要刺穿心脏自我表白,割下头颅表明心志,何如尽到臣子的节操献上生命来取信于国君呢?与其痛心母亲之死,悼念冤死的妻子,怨恨君王埋怨国家,何如舍弃生命坚守正义而死,从而解除亲人的祸患呢?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具体情况,而听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对李陵的家人施加重重的刑罚,难道不是对不起李陵对汉朝立下的功劳吗?”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不苟且偷生,而能够接着死去,那么朝廷一定会将对他的赏赐延续到他的后代,刑罚也不会施加在他的父母亲族身上,李陵的战功足以冠绝当时,他的豪壮气节足以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将永垂不朽,哪有流言能涉及他啊!
所以不是该做的事,君子不会轻视自己的生命;到了该牺牲的时候,君子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可惜李陵不死,就失去了君子该行的正道。所以陇西的士大夫们以姓李感到惭愧,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
14.D(“云”是画中应有之景物,不是画外之意,不是作者的想象之词)
15.①表达了作者对苏武光辉峻洁的人格的热情赞美与钦佩。
第三联写苏武忠君爱国之心如同铁石一般坚不可摧。尾联赞美苏武身在胡地,却不被沾染改变,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
②诗人借古书怀,借题写苏武忠节图,表达了诗人忠于南宋朝廷,坚守民族气节,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怀。
16.(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7.D(欲扬先抑,意思是要发扬、要放开,先控制、压抑;欲抑先扬,意思为要控制、压抑,要先发扬、要放开。根据语境应为“欲扬先抑”。自命不凡,自认为不平凡。形容骄傲自满,妄自尊大;不同凡响,比喻事物不平凡。自命不凡为贬义词,且与前面的“自己”重复,不同凡响虽多指文艺作品,但形容人与众不同也能说得通,所以选“不同凡响”。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指做事妥当;不可思议,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符合文意。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乐此不疲,指乐于做某件事而不感觉疲倦。从语境看应为“乐此不疲”)
18.C(画线句子的语病有,“无疑”的位置不当; “表达”缺少中心词,应在末尾加上“的感觉”)
19.C(本题考查引号的用法,文中加着重号部分和C的引号都是“特殊含义”。A是引用,B是强调,D是讽刺否定。)
20.有语病的四处是①删去“据”或“显示”(句式杂糅)③“滑雪场”前加“使”(成分残缺,缺介词)⑤“学校”前加“相应”(“10个城市的学校”有歧义)⑨“引发”改为“带动”(“引发”和“投入”搭配不当)。
21.①一是外出打工;②才能吸引来人才;③让农民告别贫困。
22.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立足“立德树人”这一宗旨,围绕社会关注热点,聚焦青年思想动态。第一段材料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一大闭幕地,浙江嘉兴南湖上的红船的象征意义,弘扬红色基因,同时也有中国共产党从此发端的意思。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现在的和平年代,共产党员都是排头兵,冲在最前面。第二段材料说明了“头雁效应”,暗指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段材料介绍了《榜样》系列节目,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的风范,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共产党员有着共同的信仰。而他们就是我们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
题目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了这些先进人物事迹之后,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为人民”的宗旨之后,具体要如何将“榜样的力量”落实行动中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参考立意: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②青年要敢于担当,勇立潮头。
③向榜样学习,存高远志向,成国家栋梁
语文试题(共3页)第1页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3三的,是,共去5自不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中册平家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在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强阻
防拉工作中取得阶段性胜利,并坚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不仅是因为采取了追踪并隔离高
风险人群、暂停公众集会以及限制人口流动等综合防控措施,中医药力量的全面、全程参与
也是制胜的关键一环。然而抗疫成功的背后也暴露出中医药在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存在的
薄弱环节。例如,中医药力量应急响应不够及时、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中医传染病学
专业人才与中药战略资源储备不足、中西医结合救治协调决策机制不顺畅等,这些问题和短
板是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和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的“瓶颈”因此,加强
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具有独特的理论认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历史上看,
传染病多发国家。中医药正是在一次次抗疫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依靠鲜明特色与
传统优势,中医药在近现代历次重大疫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我国此次新冠肺
疫惰阻击战中得以深刻体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充分发挥中
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
总有效率超过90%.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疾病全过程中均发挥了独特优势因
此,加强重大突发卫生事件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的建设,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疫病服务能力,
将使我国在面对未来新发突发传染病时更加从容
许多原有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艾滋病等仍广泛存在:由于环境改
变、人口流动、耐药菌的增加以及不明病原微生物的产生,导致部分原本已被控制的急慢性
传染病防治出现困难。在新时代背景下,人类医学将面临如何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如何
有效控制已有传染病和耐药菌感染等重大挑战。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手段,面
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时,在现代医学有效药物和疲苗未研发成功之前,中医药可提供独具特色、
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方药、技术,具有快速反应、快速救治、疗效显著的优势
④“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是我国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是严重的、长期的,而中医药是人类抗疫
的重要武器,实践证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中医药春与,中语图并变快速介是提
高收诊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的基础,是成功战胜歌大变情的头键。如蛋中药
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防控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医药在现代科技背景下服务健康
的能力,同时符合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遵
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因此,加强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
防控体系建设,是传承中医药防控新发突发传染病经验精华的体现,也是创新中医药应对重
大疫情防控机制的体现
选自仝小林等《加强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已经基本得到控制,生产生
活逐步恢复正常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