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7 19: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5℃左右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5℃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5℃ D.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2.下列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C.体温计内有一段弯曲的细管,防止水银流回玻璃泡
D.体温计,酒精温度计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进行读数
3.监测新冠肺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37.0℃ B.37.5℃ C.38.0℃ D.38.7℃
4.加油站悬挂如图所示的警示标志,原因是汽油容易发生(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熔化
5.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6.谚语说:“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春天,暴雨来临前,水缸表面常会蒙上一层水珠(形似“出汗”),水珠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升华
7.小明学习了物理后,自己在家里做实验。如图所示,他将碗放在锅里加热,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8.在制造云和雨的活动中,小东对以下几个位置进行观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杯底湿沙子变干,是水的汽化现象 B.烧杯中部有“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铁盘底部有水滴,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D.铁盘内部冰块少了,是冰的熔化现象
9.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河面上慢慢消融的冰 B.初夏早晨,小草上结出的露珠
C.深秋早晨,枫叶上蒙上的白霜 D.隆冬时节,口中呼出的白气
10.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D.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11.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晚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干冰在常温下熔化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空气中水蒸气凝华
C.秋天清晨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河面上水蒸气汽化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壶中冒出的水蒸气液化
12.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雾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D.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3.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从冰箱里取出来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会起雾,这是室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
C.夏天炎热时,向地面撒水能够变凉快一些,这是利用蒸发吸热致冷的方法降温
D.烧水时,若被100℃的水烫伤要比100℃的水蒸气烫伤更厉害
14.“农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农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15.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这是因为(  )
A.开水的温度比水蒸气的温度低 B.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C.开水不易散热 D.水蒸气散热快
二、填空题
16.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火箭升空瞬间,其下方的水池上会产生巨大的白色“气团”。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_______和液化;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种特殊材料,它能在高温下迅速 _________、_______(选填两种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些物态变化均需吸热从而避免烧坏火箭。
17.冬天的早晨,小明坐公交车上学时,发现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在车窗的 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附有小水珠。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用 _____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
18.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___________且还要持续吸热。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放出的热使菜窖温度不会太低。
19.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内侧”、“外侧”、“内、外侧”)。
20.将正在熔化的冰块拿到0℃的密闭房间内,冰块___________继续熔化(选填“能”或“不能”),该现象表明:晶体熔化时___________继续吸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所在位置标注的温度为______℃;
(3)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22.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且灯泡内壁会变黑,这是灯泡内的钨丝先________后________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3.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属于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属于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
24.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___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________。
25.从冰箱冷藏室取出一瓶矿泉水,一会儿会看到瓶的表面出现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冻肉,会看到冻肉表面结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6.人工降雨时,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从周围______大量的热,很快______为气体,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就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下降,遇到暖气就熔化为雨点落到地面。
三、实验题
2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
(1)他把盛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______。
(2)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

温度

(3)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______;(b) ______。
(4)如图所示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冰块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是______。BC段物质处于______态,CD段的物质处于______态。
28.在探究“海波熔化”和“水沸腾”的实验中,海波熔化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⑤装有海波的试管
(2)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温度是_______;
(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中的______段(选填“AB”或“BC”)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
(4)由图丙、图丁可发现海波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5)从图丁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此时当地的大气压比1标准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B
6.B
7.C
8.C
9.A
10.D
11.D
12.D
13.C
14.D
15.B
16. 汽化 熔化 汽化
17. 内侧 压缩体积
18. 熔点 凝固
19. 凝华 液化 内侧
20. 不能 需要
21. 热胀冷缩 0 左
22. 升华 凝华
23. 凝固 凝华
24. 乙 缩口
25. 液化 凝华 放出
26. 吸收 升华 凝华
27. 使试管内的物质均匀受热 时间 状态 晶体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不变 固液共存 液
28. ④②③⑤① 46 BC 保持不变 98 低